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通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16: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6所师范大学:
  霍懋征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是“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我国高学历人才从事小学教育的先行者。从教60多年来,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霍懋征同志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教师的楷模,是一代师表。她生前曾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崇高精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深受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赞誉。为深入学习霍懋征同志的崇高精神,发扬她的教育思想,宣传她的先进事迹,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霍懋征同志学习。
  学习她终身从教、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她是品学兼优的高才生,1943年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到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终身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曾经担任过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校长。其间,面对多个上级部门和单位的调动要求,她都婉言谢绝,从没有离开过她的学生和教室。文革期间,她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不公正对待。恢复工作后,她不易其志,坚定地回到了小学校园,继续从事着她心爱的小学教育事业。1998年退休后,霍懋征同志仍心系教育。为传授教学经验、传递最新的教改信息,她不顾年迈,先后到新疆、甘肃等多个省份讲学、上示范课,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
  学习她以爱执教、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她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是她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也是她一生的座右铭。霍懋征同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从无偏向和歧视,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她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成功教育好了每个学生。她信奉教师的爱不仅直接影响着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必然会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中,她始终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从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方面育人,坚持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统一起来,教书育人,寓德于教。
  学习她孜孜不倦、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霍懋征同志是一位自觉而勇敢的教育改革实验者,是新中国历次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和成功经验的创造者,是上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她曾积极参加了汉语拼音的试教、拼音教学经验和五年一贯制改革等教改经验的推广工作,一直指导并参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她教艺精湛,具有非凡的教育智慧,探索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上世纪50年代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数量要多,质量要高,速度要快,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教改方针,把着眼点放在提高课堂质量、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改革开放以来,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努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霍懋征同志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霍懋征同志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她的崇高师德精神、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教改经验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霍懋征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活动,要把学习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学校教书育人水平,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4: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