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如何在创新能力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2:4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析如何在创新能力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甘肃省瓜州县第四中学 侯景峰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教师观念更新、角色转换;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创新的氛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爱创新;还给学生创新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创新能力 活动空间 教师角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教育发展与进步的风帆。新课程计划明确指出:“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那么,在中学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人就结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特点,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几点认识。
一、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是否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的问题。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创新教育中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是设计者。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无中生有、自发产生的,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以上观念的引领下,教师在研究中逐渐成为一名设计者。
其次,教师是组织者和建设者。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因而教师成为学生进行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设者。
再次,教师是资源开发者。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四,教师是指导者。在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培养的不同阶段,教师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从教学生照搬到模仿到灵活运用到创新,指导的立着点各不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创新精神。
第五,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2:41:45 | 只看该作者

  1.思维的空间。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各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与提高,其灵魂是创新性想象力,其表向性特征是具有独创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学习、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空间,都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项内容进行设计。
 2.表现的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得不到表现,得不到认同或修改的建议,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创新意识就不能强化,慢慢地,学生就会失去创新的动机。因此,教学要努力培养每位学生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绝技,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他们精心构思的作品。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从改革教学模式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操作,去创造,实现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派上用场,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别人合作等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度,又可以在与同学的对比中体会自己的不足,在老师的点评中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我们必须要认真做好其中的每一步,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爱好,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富有激发创造性的内在因素,并将它巧妙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中,那么就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时,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2:41:41 | 只看该作者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只有感兴趣,学生才愿意去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给出足够的提示,同时注意课堂的纪律,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通过讨论交流和构建新知,变“教师讲明”为“学生自悟”,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对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简而言之是指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要学会分辨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在信息的海洋中及时地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学生一旦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去摸索。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实际处境。教师了解到的情况并不一定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也必须体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探究平台。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要注意掌握难度梯度,一些难点可以作为附加题出现,或者在点评后让会的同学演示后,再让其他学生操作。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指导是有侧重点的,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应用信息、协作学习以及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习惯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3.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一定愿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所以,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尊重学生。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多用鼓励、赞赏的方法,少用甚至不用批评等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的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大加赞赏;即使他们有些失误,也要热情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才易于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出发,扩展学生自我活动空间,不断变化和丰富学习活动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3: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