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79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学前班语文课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过春节(儿歌)
  目的
  1、回忆过年的经历,理解儿歌的内容。
  2、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领略新年的快乐气氛。
  准备
  1、幼儿入园期间,在教室里播放春天喜庆的音乐。
  2、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摆放或张贴一两件春节装饰品,如春联、年画。
  过程
  1、由公历新年引出农历新年:每年的1月1日是公历的新年,又叫“元旦”,我国还有一个农历的新年叫“春节”。
  2、谈话: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当地过春节的习俗,如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玩龙等。
  3、学习儿歌《过春节》。
  (1)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过春节》。
  (2)翻开语言课本第1页。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3)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4)画一画,说一说。春节里你最喜欢吃和最喜欢玩的是什么?请你们把它们画在书中的空白处,再用它们说一段话。
  5、组织幼儿玩游戏。
  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
  男女老少哈哈笑。
  爷爷贴春联,
  奶奶蒸年糕,
  妈妈包饺子,
  爸爸把地扫。
  我穿新衣戴新帽,
  恭喜恭喜春节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作文网友  发表于 2010-6-28 23:10:00
xie  xie
回复

使用道具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十八周
  课题:七月的云(散文)
  目的
  学习朗诵散文诗,并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感受,仿编散文诗。
  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留心观察云的各种变化。
  过程
  1、猜谜语:(云)
  2、翻开语言课本第41页,让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云像什么?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4、教幼儿朗诵散文诗。
  5、引导幼儿讲一讲平时观察到的云还像什么样子。
  6、仿编散文诗。
  7、分组仿编,教师巡视指导。
  2、请幼儿自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仿编散文诗。
  教学内容:ɑng、eng、ing、ong
  教材简析:本课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配有图画和表明图意的音节。第一幅图是山羊,图下是“羊”的读音,借yáng分析出ɑng的音。第二幅图是台灯,图下是“灯”的读音,借dēng分析出eng的音。第三幅图是老鹰,图下是“鹰”的读音,提示yīng和ing的音。第四幅图是钟,图下是“钟”的读音,借zhōng分析出ong的音。第二部分是声母和后鼻韵母的拼音练习,包括两拼与三拼的音节。第三部分是音节词语tàiyáng的书写格式。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教学重点: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四幅图,问:谁能说出图上的内容?(如:这是一只老山羊;我家有一盏漂亮的台灯;老鹰站在树上;那是一只座钟)
  2、相机出示音节yáng、dēng、yīng、zhōng,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学习ang
  a.读准ang的音。
  ①师指着图1读“羊”。(音稍微拖长,多读几遍,让学生们细听,并注意看老师的口型变化)指名说说“羊”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羊”是由声母y和韵母ang拼出来的)
  ②出示ang,告诉学生把“羊”的韵母áng读的平声就是ang的读音。
  ③将ang和an的读音比较,告诉学生ang叫后鼻韵母,是由一个鼻尾音ng组成的。
  教师师范,知道发好鼻尾音ng。
  ④知道发准ang的音。告诉学生ang的发音方法。
  ⑤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b.教学ang的四声:出示āng、áng、ǎng、àng学生自由练读,随即抽读。
  c.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a.读准eng的音。
  ①探究“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联系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g的音。)
  b.学习eng的四声。
  c.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g、ong。
  a.读准ing和ong的音。
  ①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g和ong各自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②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ong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俩就是我们要学的另外两个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③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小组赛ing、ong的四声。
  6、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①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②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u、ǖ和尾音ng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7、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①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ī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一样。
  ②学生组词,学习ying的四声。如:yīng(英雄,老鹰),yíng(欢迎、萤火虫)、yǐng(电影、影子)、yìng(软硬、答应)
  三、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2、指导书写ying及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课题:兔子的门(故事)
  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作品展示的神奇情节和天真美好的人物形象。
  2、学习词:津津有味。
  3、培养爱看书的兴趣和习惯。
  准备:一本厚厚的书。
  过程
  1、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自己阅读画面上的故事。
  3、讨论:兔子的门是用什么做的?小动物们喜欢这扇“门”吗?为什么喜欢?
  4、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5、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1)一天,兔子捡到了一本什么样子的书?他把这本书当成了什么?
  (2)谁到他家来做客?
  (3)兔子在家等小熊的时候,小熊在门外干什么?
  (4)这时,兔子从窗口往外一看,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小动物们在兔子家的门前排起了长队呢?
  6、让幼儿用“津津有味”说一句话。
  7、启发幼儿两人一组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8、提问:你喜欢兔子的“门”吗?为什么?
  课题:胖猪和狐狸(看图编故事)
  目的
  1、根据画面提供的地点、角色、材料等自然条件自编故事,学习编故事的基本方法。
  2、能发挥相象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构思。
  准备
  活动前可通过日常生活、游戏、讲故事、朗诵儿歌、阅读图书和欣赏美术作品等活动,帮助幼儿大量积累各种事物的表象。
  过程
  1、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什么?
  2、出示胖猪和狐狸,说明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看图编故事。
  3、教师讲述编故事的基本方法。
  4、幼儿分组讨论时间、地点、角色和事件看图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5、鼓励幼儿主动到集体面前讲述自编的故事。
  6、让幼儿将自己构思的故事画下来。
  课题:采访小学生(游戏)
  目的
  1、模仿记者的采访活动,学习即兴对话,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准备
  邀请两名小学生来参加活动。
  过程
  1、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2、翻开语言课本第45页,让幼儿观察并看图描述两位神气的小记者。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他们在向谁采访?他们是怎样向小学生采访的?
  4、学习采访。
  5、即兴采访。让幼儿就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向小学生提问。
  6、相互采访。采访的内容可以以幼儿的生活、学习、身体和家庭为题材,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每一个幼儿做好小记者的采访工作。
  课题:小书包(儿歌)(第十二周)
  目的
  1、会朗诵儿歌,激发对做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2、能用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学前班老师的感激之情。
  准备
  书包一个、文具一套。
  过程
  1、唱歌或猜谜语,引出内容。
  2、教师将书包背在肩上,一边表演一边朗诵诗歌《小书包》。
  3、讨论:诗歌里说了什么?
  4、翻开语言课本第46页,运用多种方法教幼儿朗诵儿歌,引导幼儿体会儿歌抒发的情感。
  5、幼儿个别、小组或集体朗诵儿歌。
  6、谈话:
  (1)请几名幼儿背书包,并说说背书包的感觉。
  (2)鼓励幼儿认真学本领,做个好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十六周
  课题:能干的机器人(科普故事)
  目的
  1、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了解机器人的特殊本领。
  2、学习词:参观、纳闷、模糊不清、清晰。
  3、鼓励幼儿好好学习,将来制造出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
  准备
  请幼儿注意收集有关机器人的图画,了解机器人的各种本领。
  过程
  1、出示机器人的图画,引出故事名称。
  2、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3、提问:星期天,爸爸带小华到哪里去参观了?无人工厂了有谁?学习词:参观。
  4、指导幼儿翻开语言课本第38----39页,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5、引导幼儿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
  6、谈话:机器人还有哪些本领?请你想一想,说一说。
  7、鼓励幼儿好好学习,将来制造出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
  8、让幼儿自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仿编诗歌。
  课题:江南可采莲(古诗)
  目的
  1、记住诗的名称,理解诗的内容。
  2、学会朗诵古诗,学习词:戏、采、东、南、西、北、中。
  准备
  活动前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区分东、南、西、北的方向。
  过程
  1、猜谜语:
  一把刀,水中漂,
  有眼睛,没眉毛。(鱼)
  2、观察图片,感受诗歌描述的意境。
  3、引导幼儿学习词东、南、西、北、中。
  4、教师朗诵诗歌《江南可采莲》。
  5、启发幼儿看图说说诗歌的内容。
  6、幼儿学习诗歌。
  7、游戏:全班幼儿围成圆圈做荷叶,请3---5名幼儿做小鱼。大家一起念儿歌,“小鱼”便随着儿歌的节奏在荷叶间游动、穿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周
  课题:夏天在哪里(儿歌)
  目的
  1、能从儿歌学习中体味夏天的快乐,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诗歌的语句说出夏季的特征。
  2、观察巩固夏天的印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以儿歌的内容为主绘制的夏季图一幅,其他表示夏季特征的单个图样。
  过程
  1、出示夏季图,提问:图上的是什么季节?夏天在哪里?为什么?
  2、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夏天在哪里》。
  3、采用问答方式教幼儿学习儿歌。
  4、集体朗诵儿歌,并给幼儿配上合适的动作。
  5、引导幼儿模仿儿歌的格式续编儿歌。
  6、指导幼儿翻开语言课本第36页,
  提问:还有哪些夏天的生活在这幅图上没有画出来?
  7、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实物或在夏季图中添加单个图样。
  8、让幼儿看图按诗歌的格式仿编诗歌。
  9、教师小结本课。
  课题:学说日记
  目的
  能够有序地叙述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情,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准备
  活动前引导几名能力强的幼儿讲述某一天中自己感受或记忆最深的事情。
  过程
  1、翻开语言第37页,幼儿观察图片。
  2、提问: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引出课题,解释日记:这两幅图片画的是两位小朋友的日记。
  4、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念日记。
  5、引导幼儿分析日记并提问:老师念了几篇日记?这几篇日记的开始都有什么?这两篇日记各记了一件什么事情?
  6、组织幼儿学说日记。
  (1)提出要求。
  (2)请几名能力强的幼儿先讲。
  (3)分组让幼儿轮流说日记。
  (4)让幼儿自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十四周
  课题:明明真聪明(故事)
  目的:
  1、能根据语言的描述进行联想,猜出木于谜语,提高语言的理解力。
  2、激发对谜语活动的兴趣。
  3、尝试改编故事,发展连贯性语言表达能力。
  准备
  1、画一个小男孩,并将三条谜语分别写在三条纸条上。
  2、准备实物-----胡萝卜、藕和茄子。
  3、在家长的帮助下,教幼儿学会一些谜语。
  过程
  1、出示图片,教师讲述果实的开头和结尾。
  2、引导幼儿猜第一条谜语。
  3、引导幼儿猜第二条谜语。
  4、引导幼儿猜第三条谜语。
  5、教幼儿画谜语。
  6、教幼儿念谜语
  7、翻开语言第32----33页,幼儿尝试看图编故事。
  8、启发幼儿用更换谜语的方式改编故事。
  9、请幼儿自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改编的故事。
  课题:我想发明(想象讲述)
  目的
  1、能清楚而有条理地讲述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
  2、懂得尊重科学家、养成爱动脑筋、会想办法的习惯。
  准备
  1、活动前结合美术活动组织幼儿以“我想发明、、、、、、”为题画意愿画。
  2、向幼儿讲述科学家、发明家小时侯的故事。
  过程
  1、谈话:你喜欢那位科学家或发明家?为什么?
  2、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以是教师讲述)。
  3、指导幼儿翻凯语言课本第34-----35页,通过提问引起幼儿讲述图中小朋友的发明。
  4、提问:你想发明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5、鼓励幼儿想爱迪生那样,从小就爱发现问题,爱问为什么?还要去试一试、做一做。
  教学内容:ɑn、en、in、un、ün
  教材简析:本课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配有图画。第一幅图是天安门,用“安”提示ɑn的音。第二幅图是圆圈,用“圆”提示yuɑn的音。第三幅图是一个人在摁门铃,用“摁”提示en的音。第四幅图是小兔在树阴下乘凉,用“阴”提示in和yin的音。第五幅图是蚊子,用“蚊”提示un的音。第六幅图是白云,用“云”提示ün和yun的音。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两项内容:(1)声母与ɑn、en、in、un、ün的拼音,巩固新学的韵母,复习j、q、x跟ü组成音节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2)看图读音节词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准确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认字读韵文。配有一幅山区田园图,图画表现了韵文的意思。韵文中有许多含前鼻韵母的音节。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韵文,了解看图时的方位顺序。看图读儿歌。
  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了8个复韵母,1个特别韵母。
  2、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eyue,让学生找出和它们读音相同的复韵母。
  二、提出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鼻韵母,板书:anenin。这三个复韵母后面都有-n,这个-n,不是声母n,只表示鼻音。发音时摆好发“n”的准备,舌尖顶住上颚的前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教师用手势演示。)因此,这样的韵母叫前鼻韵母。领读“前鼻韵母”2遍。
  三、教前鼻韵母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1、看插图说话引出an:图上画着什么?(天安门)领读2遍,读准“安”的音。指名读“天安门”。简介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韵母an。
  2、教学an的发音。
  (1)讲解发音要领: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
  (2)教师范读、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an是怎么写的。先写a,再写n,团结友爱不分开。学生书空。
  3、an的四声练习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看图,图上画着什么?
  5、教学发音,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板书yuan。教师范读、领读。
  6、y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yuān(冤家)yuán(原因)yuǎn(遥远)yuàn(庭院)
  四、教学前鼻韵母en。
  1、看插图说话: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板书:en
  2、教学en的发音:启发学生用学习an的方法练习en的发音,提示,先发e,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中出来。
  3、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4、en的四声练习
  五、教学前鼻韵母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1、看插图说话,引出in和yin: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小白兔在树荫下乘凉)领读:树荫2遍。“荫”的韵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又一个前鼻韵母,在in的前面加上声母y,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in,它的读音和前鼻韵母in相同。板书:inyin
  2、练习发音。
  谁能学着发anen的样子,发in的音?(学生试读,师生共同正音。)
  3、告诉学生in的声调标在i上,去掉i的点。
  4、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
  树荫下面多阴凉,yīnyīnyīn
  十五的月亮洒银光,yínyínyín
  夏天热,喝饮料,yǐnyǐnyǐn
  杯上有个小手印,yìnyìnyìn
  5、拼读音节练习。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书写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0:21: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周
  课题:学说“把”和“被”
  目的
  学习正确使用介词“把”和“被”,发展语言能力。
  准备
  椅子一把,畚箕一个,黑板一块,黑板擦一个,花一盆,鼓一个。
  过程
  1、教师请一人扶椅子,一人到垃圾。
  2、学习使用“把”。
  3、学习使用“被”。
  4、教师指导幼儿翻开语言第26页,让幼儿看图使用“把”和“被”说话。要求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分别用“把”和“被”说出画面的意思。
  课题:倒过来说(看图讲述)
  目的
  1、能根据画面内容进行逆向推理,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推理过程。
  2、培养思维的连贯性和连惯性。
  准备
  豆腐一碗,黄豆一碟
  过程
  1、出示豆腐,引出内容。提问:
  (1)这是什么?(豆腐)你们喜欢吃豆腐吗?
  (2)豆腐是用什么作成的?
  (3)黄豆是从哪里来的?
  2、翻开《语言》第27页,幼儿看图说话:
  图1:小朋友喜欢吃豆腐。
  图2:豆腐是黄豆作成的。
  图3:黄豆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1)幼儿将3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讲述。
  3、讨论:刚才我们是按图1——2——3——4的顺序从小朋友讲到农民伯伯,如果将图序颠倒,按4——3——2——1的顺序从农民伯伯讲到西欧啊朋友应该怎样讲呢?
  4、玩游戏:“倒过来说话”。即让一方说一句话,另一方把这句话倒过来说。
  课题:找联系(连图编故事)
  目的:
  1、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找出图片之间的联系,并对图片进行合理的搭配。
  2、能按自己的构思大胆而连贯地编讲故事。
  准备
  根据幼儿用书《语言》第28—29页绘制图片6幅。
  过程
  1、出示6幅图,让幼儿自由观察。
  2、教师根据每幅图的内容设计一些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角色的动作和神态,理解画面的主要意思。
  3、让幼儿把内容上有联系的图连起来。
  (1)教师说明这6幅图可以组合成3个有趣的故事。
  (2)让幼儿翻开《语言》第28—29页,将互有联系的两幅图画线连起来。
  4.看图编故事。
  (1)幼儿自由结伴,相互讲述自己的构思。
  (2)请幼儿代表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情况进行指导。
  建议
  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继续看图编故事。
  课题:拔河(排图讲故事)(第九周)
  目的
  1、在观察图片和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尝试把图片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有序排列。
  2、能根据排列的图序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并运用完整的语言较有条理地表达图片内容。
  3、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准备
  课前让幼儿感觉拔河比赛的感觉。
  过程
  1、出示图片。告诉幼儿这一组图片可以有不同的排列顺序,能够组合不同的故事情节。
  2、观察图片,理解图意。
  3、指导幼儿观察语言书第31页,幼儿按自己的意图对版面上的四幅图进行排列、想象、构思故事情节,并用数字标明图序。
  4、分组按自己的排列的顺序编讲故事。
  5、进行故事比赛。
  6、如果幼儿排序或讲述有困难的,教师可演示给图片排序并示范讲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9 13: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