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十八周
课题:七月的云(散文)
目的
学习朗诵散文诗,并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感受,仿编散文诗。
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留心观察云的各种变化。
过程
1、猜谜语:(云)
2、翻开语言课本第41页,让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云像什么?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4、教幼儿朗诵散文诗。
5、引导幼儿讲一讲平时观察到的云还像什么样子。
6、仿编散文诗。
7、分组仿编,教师巡视指导。
2、请幼儿自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仿编散文诗。
教学内容:ɑng、eng、ing、ong
教材简析:本课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配有图画和表明图意的音节。第一幅图是山羊,图下是“羊”的读音,借yáng分析出ɑng的音。第二幅图是台灯,图下是“灯”的读音,借dēng分析出eng的音。第三幅图是老鹰,图下是“鹰”的读音,提示yīng和ing的音。第四幅图是钟,图下是“钟”的读音,借zhōng分析出ong的音。第二部分是声母和后鼻韵母的拼音练习,包括两拼与三拼的音节。第三部分是音节词语tàiyáng的书写格式。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教学重点: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四幅图,问:谁能说出图上的内容?(如:这是一只老山羊;我家有一盏漂亮的台灯;老鹰站在树上;那是一只座钟)
2、相机出示音节yáng、dēng、yīng、zhōng,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学习ang
a.读准ang的音。
①师指着图1读“羊”。(音稍微拖长,多读几遍,让学生们细听,并注意看老师的口型变化)指名说说“羊”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羊”是由声母y和韵母ang拼出来的)
②出示ang,告诉学生把“羊”的韵母áng读的平声就是ang的读音。
③将ang和an的读音比较,告诉学生ang叫后鼻韵母,是由一个鼻尾音ng组成的。
教师师范,知道发好鼻尾音ng。
④知道发准ang的音。告诉学生ang的发音方法。
⑤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b.教学ang的四声:出示āng、áng、ǎng、àng学生自由练读,随即抽读。
c.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a.读准eng的音。
①探究“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联系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g的音。)
b.学习eng的四声。
c.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g、ong。
a.读准ing和ong的音。
①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g和ong各自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②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ong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俩就是我们要学的另外两个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③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小组赛ing、ong的四声。
6、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①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②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u、ǖ和尾音ng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7、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①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ī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一样。
②学生组词,学习ying的四声。如:yīng(英雄,老鹰),yíng(欢迎、萤火虫)、yǐng(电影、影子)、yìng(软硬、答应)
三、小结。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2、指导书写ying及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课题:兔子的门(故事)
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作品展示的神奇情节和天真美好的人物形象。
2、学习词:津津有味。
3、培养爱看书的兴趣和习惯。
准备:一本厚厚的书。
过程
1、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自己阅读画面上的故事。
3、讨论:兔子的门是用什么做的?小动物们喜欢这扇“门”吗?为什么喜欢?
4、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
5、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1)一天,兔子捡到了一本什么样子的书?他把这本书当成了什么?
(2)谁到他家来做客?
(3)兔子在家等小熊的时候,小熊在门外干什么?
(4)这时,兔子从窗口往外一看,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小动物们在兔子家的门前排起了长队呢?
6、让幼儿用“津津有味”说一句话。
7、启发幼儿两人一组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8、提问:你喜欢兔子的“门”吗?为什么?
课题:胖猪和狐狸(看图编故事)
目的
1、根据画面提供的地点、角色、材料等自然条件自编故事,学习编故事的基本方法。
2、能发挥相象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构思。
准备
活动前可通过日常生活、游戏、讲故事、朗诵儿歌、阅读图书和欣赏美术作品等活动,帮助幼儿大量积累各种事物的表象。
过程
1、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什么?
2、出示胖猪和狐狸,说明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看图编故事。
3、教师讲述编故事的基本方法。
4、幼儿分组讨论时间、地点、角色和事件看图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5、鼓励幼儿主动到集体面前讲述自编的故事。
6、让幼儿将自己构思的故事画下来。
课题:采访小学生(游戏)
目的
1、模仿记者的采访活动,学习即兴对话,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准备
邀请两名小学生来参加活动。
过程
1、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2、翻开语言课本第45页,让幼儿观察并看图描述两位神气的小记者。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他们在向谁采访?他们是怎样向小学生采访的?
4、学习采访。
5、即兴采访。让幼儿就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向小学生提问。
6、相互采访。采访的内容可以以幼儿的生活、学习、身体和家庭为题材,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每一个幼儿做好小记者的采访工作。
课题:小书包(儿歌)(第十二周)
目的
1、会朗诵儿歌,激发对做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2、能用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学前班老师的感激之情。
准备
书包一个、文具一套。
过程
1、唱歌或猜谜语,引出内容。
2、教师将书包背在肩上,一边表演一边朗诵诗歌《小书包》。
3、讨论:诗歌里说了什么?
4、翻开语言课本第46页,运用多种方法教幼儿朗诵儿歌,引导幼儿体会儿歌抒发的情感。
5、幼儿个别、小组或集体朗诵儿歌。
6、谈话:
(1)请几名幼儿背书包,并说说背书包的感觉。
(2)鼓励幼儿认真学本领,做个好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