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6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20:3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的确。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精彩论述。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便是纯粹的金钱。金钱能使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形同陌路。法国优秀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说对此作了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衣服)破烂。
张惶: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2、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
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菲利普夫妇: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3、学生讨论:
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人胜,关键在于设置了悬念,构思巧妙,请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
4、学生精读全文,思考:
(1)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
(2)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
(4)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归结:
(1)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
(3)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
①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
②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③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④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
⑤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
⑥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
⑦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教师引导: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四、研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2、学生合作探究:
(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
(2)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学生研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明确:
(1)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有关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
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概括。恰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
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也正因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乃至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
(2)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寄予自己的情感评判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我”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品味
1、请学生表情诵读全文,思考:投影: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
(1)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②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1)①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
②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③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以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
(2)这默念的三句话中,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境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无义寡情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2、合作探究,体会匠心构思。
(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学生合作探讨后回答,教师点拨;
(1)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
(2)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4)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5)这段描述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本质暴露得十分充分。
三、体验反思
1、教师简要归结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害者和失败者。
2、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
(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
五、布置作业
1、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说,势利是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你是否也这样看呢?请以短文阐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20:40:1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目的,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训练语言表达阅读体验与个性观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与总结学习心得的能力。
3.充分认识亲情对于人生的意义远胜于金钱。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小说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2.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这篇——《我的叔叔于勒》文章里。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出示阅读目标
1.根据情节的发展,抓住人物的神情、语言和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归纳文章的主旨。
四、课前检测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2.小说的情节由_____、___、___和___构成。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心理描写。
五、读课文,看图片,理清故事情节
1.故事的开端:盼于勒
2.故事的发展:赞于勒
3.故事的高潮:见于勒
4.故事的结局:躲于勒
第二课时
一、课文分析
1.请同学们扫读课文,把课文中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同学们扫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课文前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是: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指名回答后小结。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请找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神情和言行的语段,通过读,体会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活动。并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对于勒的态度。
于勒的景况
菲利普夫妇的表现
神态
行为
语言
对于勒的态度(用一个字概括)
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部分花光了占用了父亲应得的一部分遗产
于勒来信说赚了钱,并且要赔偿损失
发现衣衫褴褛的买牡蛎的年老水手像于勒
船长证实卖牡蛎的穷水手叫于勒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二、人物形象分析
菲利普:自私、虚荣、贪婪、势利
克拉丽丝:精细、冷酷、虚伪、自私
三、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兄弟的前后不同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四、拓展延伸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分组讨论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个片段,力求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20:39:4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
3.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教学重
1.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构思新颖巧妙悬念的设置。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交流金钱——拜金主义思潮,在当今中国的表现实例。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另一个外国的作家写的一篇也是讲述人善变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三、整体感知小说线索。
明确: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四、情节:人物态度,找出菲利普夫妇言行变化的代表句。
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
人物态度对比:
前:(从文中找出词语)
后:(从文中找出词语)
五、人物性格分析(讨论)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对民,爱慕虚荣。
“我”:一个也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用同情心的孩子。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六、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各自的作用(略)。
七、小说主题讨论:金钱至上
八、发散训练。
1.小说的结局怎样?人物命运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2.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字来完成。
3.写作:请以“人与人之间”为题,反映当代人际关系的中心。
九、板书设计
中心线索
于勒
贫穷
富裕
贫穷
厌恶诅咒
热切盼望
咫尺不认
全家恐怖
全家唯一的希望
出了大乱子了
分文不值
置一所别墅
重新拖累我们
坏蛋流氓
好心的于勒
贼、讨饭的
打发到美洲去
多么的惊喜啊
以免再遇见他
侧面描写
主体部分
介绍家庭成员,引出于勒
对于于勒态度的今昔变化
全家旅游
发现于勒
证实于勒
躲开于勒
小引
背景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主题
揭露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病态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20:39:1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
3.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小说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2.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
提问:作者是谁?哪个国家?莫泊桑,法国。
补充: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父。
三、预习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
1、把自己预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重组一下,向同学再简单介绍一下故事情节。稍稍准备一下。
2、明确人物:菲力普夫妇,于勒(贯穿全文,线索人物),我和两个姐姐,姐夫。
3、我们了解了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于勒贫富的变化,菲力普夫妇的言行、神态等也随之发生变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菲力普夫妇是怎么大起大落的对待于勒呢?
思考: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菲力普夫妇的语句(特别是在遇到于勒前后的不同变化),并思考你所找的内容是什么人物描写,揭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爱慕虚荣)
4、用一个字来概括菲力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板书:恨、盼、赞、见、躲)
5、那么是不是菲力普他们一家所有让你都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于勒的呢?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呢?依据是什么呢?
明确:文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我有同情心,善良单纯,对父母六亲不认表现出了困惑、苦闷及不满,与父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四、揭示主题
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对菲力普夫妇进行了如此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正是要借此来揭示全文的主题?请思考一下!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五、课堂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应该能认识到:其实人物的言行、神态是最最能够刻画人物形象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就把这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模仿性的写作训练: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表情言行会怎样?用150个左右字来完成。
六、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菲力普夫妇
          穷                恨
  (于勒)富                盼、赞      =>         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穷                见、躲
                    势利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爱慕虚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4: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