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继续教育活动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8:0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继续教育活动科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纲要》对科学领域提出的总体目标: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  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环境,走进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情感:有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关爱自然、环境。
建构:幼儿科学教育要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是一个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
生活:幼儿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对象。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反应了《纲要》中科学领域目标的价
值取向。
★如何设计好科学活动?
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一)做什么——教育内容需求化
思考:幼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内容?
教育要求掌握什么样的经验?
关键:幼儿兴趣与教育要求的有效结合。
途径:1、顺应、支持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其中的教育价值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2、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发起科学教育活动。
案例:            
吊车吸引了孩子们
一天,老师正准备开始教学活动,宣宣突然发现了外面有一辆吊车在吊东西,于是和身边的小朋友说:“看那边,外面有个好大的铁手臂在抓东西”,孩子们都顺着宣宣指的方向看去,真的有一辆吊车在吊废旧的卡车,德德发出感叹:“真有力气!”源源接嘴:“那就是起重机一样可以吊起来很重的东西”,一下子不少小朋友都跑到窗前,观看不远处的吊车工作。他们唧唧咋咋地讨论着“我见过的吊车也是这样有个长长手臂的”“吊车都有长长的手臂”……
认知常识类
(1)探究和认识植物。
(2)关爱和研究动物。
(3)感受天气变化。
(4)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5)关注生活中的科技成果。
探索实验类
(1)体验和了解材料。
了解材料的性质及其简单的相互关系。
(2)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浮力、摩擦力、重力等自然力;
光、电、热和磁等能力及其形式。
(3)尝试使用工具。
温度计、尺子、剪刀、放大镜、  漏斗、筛子、锤子等和各种容器;  
简易编织机、榨汁机、微波炉
(二)如何做——活动设计科学化
思考:1、活动目标如何定位?
2、怎样准备利用材料?
3、活动环节如何设置?
途径:目标   ——   关注、注重——情感、探索
        材料   ——   激发、支持——情感、探索     
        环节   ——   渗透、体现——情感、探索
1、目标如何关注情感、注重探索?
举例1:实验探索类科学活动:好玩的磁铁
(1)乐于探索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利用磁铁相吸或相斥的特性创造多种玩磁铁的方法。
(3)对玩磁铁产生兴趣,能从中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举例2:认知常识类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树叶
(1)观察秋天的落叶,感知树叶的多样性。
(2)通过对比发现海南和北方秋天树叶的不同。
(3)感受大自然的美,产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
2、材料如何激发情感、支持探索?
★材料能引发幼儿探究并物化着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3、环节如何渗透情感、体现探索?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环节设计遵循的规律:
提出主题问题      (激发兴趣,进入探究情境)

(猜想和假设)      (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

观察感知或实验   (获得事实依据和探索结果)

(处理信息)        (幼儿学习对事物的记录描述)

幼儿表达交流      (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

教师总结提升     (整合幼儿认识,提升幼儿经验)
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法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知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运用磁铁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参与探索,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钻空空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乐于探索在一定空间内合理有序安排不同物体的方法。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并能与同伴友好合作。
活动的选材——教育内容需求化
活动的选材——教育内容需求化
教育价值——利用物体间的空隙合理安排物品,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目标关注情感、注重探索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乐于探索在一定空间内合理有序安排不同物体的方法。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并能与同伴友好合作。
材料激发情感、支持探索
认知常识类                 探索实验类
资料的收集                材料的替换性
图片的选用                材料的适宜性
大自然的利用               材料数量及摆放
可替换性:活动材料是否可以替换?
适宜性:要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在材料上要做哪些准备和实验?
材料投放是否支持了每个幼儿的探索?(数量与位置)
材料适宜性的体现:
透明的容器——便于幼儿观察
带盖子的容器——衡量成功标准
三种材料的量——正确顺序刚好装下,其它顺序都装不下。
材料数量和位置:
数量——两人一组,有合作有分工,每个幼儿都参与了探索。
位置——方便幼儿取放和操作
环节渗透情感、体现探索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初步感受 →尝试运用→理解掌握
         ↓
认识的延伸→认识的迁移   
如何帮助幼儿建构经验?
导入环节提问——设置情境,引发思考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受“钻空空”的原理
总结——建立相关认识
第二次操作——尝试运用“钻空空”的原理
总结——加深相关认识
第三次操作——理解掌握、感受成功
“水”的实验——认识的延伸
抛问总结——懂得迁移“钻空空”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的体现:
幼儿对操作活动充满兴趣
在操作中尝试、在尝试中成功
教师的鼓励、幼儿的示范
给予幼儿合作的机会
注意:
★以点带面的提问
★规则意识的强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0: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