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5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9: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古诗词背诵
1.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
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原文中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回乡偶书》中通过一个小小生活细节寄寓作者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杜牧《江南春》中写景的句子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杜甫的《望岳》 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曹操的《观沧海》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迢迢牵牛星》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被分隔两地,隔河相望,难以相会的痛苦的句子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7.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8.杜甫的《春望》 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1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中考语文难点现代文阅读点拨

  1.重点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词语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基本含义。考生要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作答。

  2.重要句子的语境义。重要句子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难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修辞句要关注修辞的比喻和对比(衬托),解释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该比喻句蕴涵的思想感情,考生可再答上“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增强了感染力,能引起共鸣。”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诠释前面的内容或者结构上的照应。过渡句都是前呼后应,一般找到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尤其是佐证的具体内容。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或引出问题,考生要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和闪光点,考生要认真体味,领会其内涵。

  3.题目的作用或含义,以此为题的妙处。考生一般只要答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就基本到位了。但有时必须答出题目的深刻义、象征义,才有望得满分。

  4.整体感悟。整体感悟就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咀嚼总结性语句、整体把握文意的基本方法。黄老师建议考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先读题目和首、尾段,弄清楚作者在说什么,然后对照文章(段)后的考题再读每段的首、尾句,即抓总结性语句,弄清每段的内容。

  5.主观开放题,主观开放题有“谈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看法”、“仿照例句”、“写思想教育意义读后感”、“谈写做特色借鉴”、“扩写”等。考生答此类题,不管是同意还是反对都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字数不能太少,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答案丰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中考语文语法知识考点及复习策略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法知识,一些语文教师不再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教学,学生也渐渐淡忘了语法知识。但是,从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我们发现语法知识的考查一直普遍存在着。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导致这方面的失分现象还比较严重,令人叹息。

  淡化语法知识,不等于淡忘与忽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强调,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明确了语法知识学习的目的与形式。可以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法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以往一些深邃、晦涩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说语法知识可以不学了。相反,在人教版语文书的补白处和附录都安排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的材料供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可以看出初中生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法知识。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从09年各地语文中考试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法知识在许多省市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具体有以下几种考察形式。

  一、排序类试题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008年中考江西卷)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 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例题讲析:此题考察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在做题时,根据语法知识可以很容易找到做题的切入口,理清段落之间的层次与关系。第③句,“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然而”表示转折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明前面的内容也应该是写膜,而且写的内容要与“耐压性非常强”形成转折关系,很容易找到①句,写膜的“薄”与“轻”。第⑤句“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中,“也”表示并列关系,说明前面的内容也应该是写膜的优点。第②句中“此外”,其实也起到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也是写膜的优点,但写得比较简单,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应该在⑤句后面。

  正确答案:选C

  2.请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边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2分)(2009年中考沈阳卷第3小题)

  (1)    但有了梦想而不去拼搏,那梦想也将是海市蜃楼,望梅止渴。

  (2)    梦想是生命的花蕾,没有梦想的人生,将会失去目标,失去动力。

  (3)    因此,对于前行者来说,坚强踏实的脚印就是对梦想最有力的诠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讲析:首先,我们能很快发现(1)句和(3)句的句首都有关联词。(1)    句中的“但”表转折,(2)句是从没有梦想的角度去阐述,而(1)句是从有梦想而不去拼搏的角度去阐述,形成了转折,两句的关系结合得比较近。因此(2)(1)应该放在一起。(3)句中的“因此”表示结果,是从(2)(1)两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与前两句形成因果关系,所以在后面。

  正确答案:(2)(1)(3)

  二、修改病句类试题

  1.下面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空白处。(不得改变句子的原意)(2009年中考哈尔滨市卷第5小题)

  (1)    夏季的太阳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讲析:第1小题,主语是太阳岛,而宾语是好季节,属于搭配不当。第2小题,“通过”和“使”都是介词,同时出现,使句子缺少了主语。

  正确答案:(1)夏季的太阳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或,太阳岛的夏季,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2)这次北京奥运会,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或,通过这次北京奥运会,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09年中考福州市卷第4小题)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例题讲析:A选项,“能否”表示两个情况,而充满了信心是一种结果,前后不一致,应把“能否”去掉。B选项,“感受到”后面有两个宾语,“气氛”和“笑脸”,“感受到”与“笑脸”搭配不当,应在感受到后加“和看到”。C选项,“加快”动词,后面缺少宾语,应加“发展”。

  正确答案:D

  3.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2009年中考重庆市卷第4小题)

  (1)“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2)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3)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4)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1)第1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

  (3)第3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第1处删去“的局面”,或删去“格局的”(只删“格局”也可)(2)第2处应将“源流”改为“源泉”(3)第3处应在句末添加“的活动”。(4)第4处应将“发展”和“传承”交换位置。

  三、语境理解类试题

  1.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2009年中考兰州市卷第3小题)

  据市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主要景点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尤其是远郊区县旅游人数明显增多,______。

  A.皋兰什川梨园接待游客2.9万人次

  B.其中皋兰什川梨园接待游客2.9万人次

  C.并且皋兰什川梨园接待了游客2.9万人次

  D.仅皋兰什川梨园就共接待游客2.9万人次

  例题讲析:此题,几个选项的主要内容没有多大的区别,差别就在几个副词与关联词上。题目要求结合语境,因此,我们一定要联系上文的内容,前面都在表达旅游人数增多,“尤其”“明显”两个副词,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提示我们增多的人数应该很多,那么D答案中的“仅”表达出的意思与前文呼应。

  正确答案:D

  从近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预测2010年语文中考语法知识还将作为中考的常规考点出现。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学习语法知识呢?

  一、随文学习,加深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提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这就指出了语法知识学习的方法,不能死记硬背,不要求掌握很深的晦涩的语法知识,而是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运用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帮助理解课文。

  如,在学习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被压扁的沙子》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学习这一段课文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语法知识理解课文内容。这里“因为”表示前后是因果关系,解释了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的原因。不仅仅,表示前后是递进关系,说明对两种对立的理论的研究,有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我们能很清晰地理清文章内容的层次,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归纳整理,形成专题。在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知识点过于零散,不便于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勤于动笔,整理出典型的例题,形成专题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整理“递进”、“转折”等关系复句,强调的重点不同的例子。

  据悉,国家语委将推出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该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规范美观,而且还要会认会写。

  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河南省2008年中考试题)                                 

  这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递进关系复句知识理解运用的程度,“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递进关系一般强调“而且”后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前面的更进一步。而此题中“而且”后面的“还要会认会写”的要求显然比“要写得规范美观”要低。因此,应改为:该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而且还要写得规范美观。

  整理修改病句方面的例子。如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搭配不当、滥用否定词、前后矛盾或重复、关联词使用不当、语序不当、歧义、句子杂糅等常见语病类型。如下面的一些典型例题。

  1.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3.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4.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5.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6.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

  7.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附参考答案:

  1.删除“只有”(或把“只有”改为“只要”;或删除“一”并把“就”改为“才”)。2.把“改进”改为“提高”。3.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4. 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5. 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6. 语文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感悟能力和创新精神。7.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或,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仔细斟酌四点


  归纳总结一下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不外乎是背一些、写一些、说一些,也就是说要积累一定的古诗词,写一些心得、感悟、想法、片断,学习在一些生活场景说一些合适的话。怎样才能让自己背得有用、写得生动、说得得体?怎样才能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斟酌以下几点:

  一、积累与运用,重平时的分类整理和熟记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语文的基础,在中考试题中占20分左右的分值,考查内容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语音、汉字、词语的运用和语法、标点、句子的实际运用以及文学常识和诗句的默写。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应将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并强化记忆,用做知识卡片、读背、默写、听记的形式熟记于心。字词音义、诗句默写等内容,可每周进行一次默写训练,这样不仅能熟记,还能记得准确,保证在考试中不丢失分数。

  二、现代文阅读,重整体感知和顾“文”思“义”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在做阅读训练题时,有很多学生整体把握很好,也能准确地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但是由于其表述缺乏规范性而导致失分较多,主要表现在:①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别是陈述句回答问题,句义表述不完整;②语言表达不流畅;③答题抓不住重点,答非所问。
  针对这些问题,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整体感知,把握内涵,重点突破,领会主旨;审查题干,筛选信息;严整表达,突出重点。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顾“文”生“义”,从文中找答案。不论是记叙性的叙事散文,还是时代性强的议论文,或者是科技性的说明文,题目的设计都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联系,而文章的主题根植于文章的内容,内容决定文章的主旨内涵,所以在阅读中一定要强调整体阅读与感知,在了解并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准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涵。如,进行记叙文的阅读训练时,整体阅读后总要设置这样一系列问题:①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读这篇文章,你感觉本文作者想传达给你什么样的信息?③你对本文的写作方法有什么评价?④如果让你出题,你将设置什么样的题目?⑤细读所设置的题目,看作者是就哪些段落进行设置的?⑥文中你最感兴趣的语句段是哪些……通过这一系列题目的设问,学会感知文段,有准备地答题。同时,要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善于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可用的信息,从设题与相关语句段的关系中找答题的依据和思路方法。切忌在做题中断章取义或不看题目、无目地或想当然地答题。

  三、文言文阅读,运用辐射法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中考语文题中文言文阅读多是考察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字词的分析、语段阅读赏析及古文翻译。复习中可用知识辐射法,以本为本,以本为纲,如掌握某篇文章中的某一词语时,可回顾相关课文中该词的意义与用法,并将它们进行辨析与归类,这样既在相关联系中辨析了词义,又在重复中加深了记忆,举一反三,见一而知类,把教材用尽、用足,夯实了基础,即使遇到课外文言语段,也可以灵活应对了。

  四、写作训练,采取三线并行的方法
  作文是中考的半壁江山,它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中考成绩的高低,然而在复习中,学生受素材匮乏、生活阅历少、思路不开阔的局限,复习效果不是太明显,成为学生中考作文出彩的瓶颈。对此,建议采取三线并行的方法。
  一是写作知识专题编导。即就写作过程中的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表达、结构布局等方面,一周一专题,引例进行知识与写作实践的辅导,辅以片断写作方式,让学生加以练习。
  二是鉴赏蓄积,储备素材。“赏”即欣赏佳作。佳作并不匮乏,我们平常的阅读材料就是一个美文库,要在平常的练习中用心体会。“鉴”即借鉴择取。蓄积就是积累写作材料。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自己的生活本身就能引发他们纷繁的思绪,临考期间紧张的学习感受,同学间或明或暗的竞争,老师的殷切期望,家长的百倍呵护,同学情、师生情、亲情交织在一起,足以构成一曲情感交响曲,足以为中考作文写作蓄势。
  三是各类题型的集中训练。即就中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类型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总之,进行总复习的时候,绝对不能盲目地练题,一定要多动脑子,要多看方向,多研究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率地复习好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中考作文的四种应试技巧

  一.内容求真

  从历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选材的雷同是最大的通病。作文材料缺乏现实性,没有新鲜的时代感,缺乏个性化的处理,事件公式化,人物脸谱化,给人以“千佛一面”的感觉。如在写《生活告诉我》时,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或写父母下岗、或遭车祸、或身患癌症、或残疾瘫痪等等。为了达到符合作文要求,不惜“牺牲”自己的父母以表明自己能够承受生活的磨难,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情感,缺乏生活基础,不仅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反而让人大倒胃口。许多老师阅卷之后摇头调侃:“想不到在这些孩子眼中,国人大多还是‘东亚病夫’!”

  材料雷同的根源是失真。因为许多同学的应试准备是在考前背几篇作文(也有老师这样要求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套。因此,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要避免雷同,就要选用真实的材料,写属于自己的事,写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过滤”后的材料就有了独特性,当然不会与他人“撞车”了。

  当然,在“真”的基础上要求健康积极,不能有病态、消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否则,就是最真、最切题也是不符合我国人才素质的要求的。如在《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中,有的考生写学习之“苦”,写早恋之“乐”,也有的写到校外桃园偷桃之“乐”。这种感情可能是真的,但是对一个初中生而言却是不适宜、不健康的。

  二.形式求新

  这里的“新”主要是指新异、独特。因为中考毕竟是选拔性

  考试,要求在几千份卷子中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要在长时间阅卷的疲惫中引起阅卷老师的兴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选用新异独特的形式。

  首先可以在题目上做文章。拟出一个不同凡响的题目,用新颖的题目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如《成功要有怀疑精神》改用《成功在于“?”》是不是独特一些?当然这需要平时注意收集积累一些类似的好题,看得多了,拟题的功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其次可以在结构上下工夫。如像冰心的散文《笑》那样的并列式结构;采用小标题的结构;采用倒叙式的结构;采用悬念式的结构;采用误会法式的结构等等。在考前选用几种反复加以练习,熟能生巧。再次,还可以在文体上做点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是不是可以采用书信的格式?是否可以采用演讲稿的格式?此外,在题目下写上一段题记,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主题求异

  如果把结构比喻为文章的骨架,材料为血肉,那么主题就是

  文章的灵魂,是至为重要的。

  虽然说我们不能要求初中生对社会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但在考试中,要“标新”要“立异”,就要出奇制胜。因为只有不落俗套的想法才会让阅卷老师为之心动。可以说文章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立意的高下。

  为了与众不同,最常见的是用“反弹琵琶”法,也即运

  用求异思维来立意,力避大众化的想法,以求在立意上独树一帜。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对一段材料发表看法。材料主要写几个人对带刺的玫瑰花的对话。当绝大多数考生对玫瑰花的刺进行非议,把它喻为缺点、错误以至社会阴暗面的时候,有一位考生却提出了“采花莫怕刺”的中心,并运用道理和古今典型事例证明:如果说别人的“批评与劝告”是花,那么“言语犀利的批评”则是带刺的花,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听取下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带刺的意见。文章立意别出心裁,自然高人一筹。

  当然,这种新颖的立意也并非空穴来风,需要自己平常注意收集积累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是无可避免的

  四.文面求美

  考试时,由于时间限制,许多考生忽略文面的美观,有的涂了又改,改了又涂;有的大段大段地删除或插入;有的反复用透明胶撕揭,以至“漏洞百出”;有的用修正液大片大片地遮盖,满目“疮痍”。看这样的卷子怎会有愉悦的心情呢?评卷时有明确的规定,字迹清楚美观的可以酌情加2~3分,而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可以酌情扣除2~3分。里外相差就是5~6分,再加上阅卷老师的心情影响分,更非少数。可见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下笔一定要慎重,不可随意。写了以后一般不要大段地删改(除非有致命的失误,如离题),有了一些小毛病尽量在下文补救,以求整体的美观。这虽然要靠平常养成习惯,但考前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也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看待中考写作的复习


  到了初三,各科都进入紧张的学习和复习阶段,语文,尤其是作文,好像在众多科目和考试项目中显得不紧急了。很多人无意中认定”作文考的是功底,无法突击复习”,或者”写了这么多年了,就这个水平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在中考语文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然而,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调查,在中考语文复习过程中,写作是很不被重视的,老师往往只是简单地搜集一些中考作文题,让学生写几篇模拟作文而已,甚至还有部分学校的老师根本就不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复习。

  殊不知,占有中考语文半壁江山的中考写作,不仅应该复习,而且复习很有方法和规律。

  首先,中考阅卷老师是陌生的老师。这点对我们应该有很多启发。一方面,阅卷老师以审视目光,拿着评分标准来考察我们的作文,这要求我们在卷面上呈现的作文是开头漂亮,结尾响亮,结构完整清楚,语言生动,更重要的是,卷面美观。而另一方面,阅卷人对我们没有本来的印象,没有“有色眼镜”,所以只要把握住了评分标准中的几点,在中考考场“翻身”,考出一个高于自己平时水平的作文,是有可能和有希望的。

  有一位老师曾向往届考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学生的中考写作答卷进行抽样分析等途径,分别从读题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谋篇、语言运用、推敲修改等角度进行调查了解或统计分析,进而确诊出学生在中考写作应试中时常出现的主要毛病。据统计,有89.6%的同学在写作时,只是将题目粗略地浏览一遍;有90.1%的同学文章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从考前读过的优秀作文或自己曾写过的与考题相类似的作文中套用来的;有95.1%的同学在考场写作中没有编列提纲或写草稿;有93.4%的同学文章写好后没有认真地阅读修改(在考试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即使作过修改,也只是对错字、漏字的改动。由此可知,学生在中考写作应试中主要存在着“不能认真地读题审清题意,不能从生活中选取真实的材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认真地进行谋篇布局列纲起草,不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认真地阅读修改”等毛病,这就为我们组织写作复习提供了借鉴。

  建议考生们在初三要做到一下几点:

  1.保持写作的频度和热度。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也是一样,经常练笔可以让自己的书面语言富有美观连贯顺畅。而缺乏练笔的同学一定会提笔头疼,提笔忘字,甚至出现大量的病句。所以,即使到了初三,也应该保持一个训练的频度,一个月篇习作是应该保证的。

  2.写作进行限时训练。

  到了初三,写作应该进行限时训练。在考场上,考生大约只有50分钟的时间构思和完成一篇作文,为了确保考场上不慌不乱,不紧不慢,应该在场下多练习迅速构思和成文。这样,上了考场,才会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3.用中考的写作标准来评价作文。

  写完作文以后,一定要以考试标准去衡量作文,可以自评,也可以请老师提建议。因为评判文章的标准有很多种,作家作品、文学佳作甚至竞赛美文都不一定是考场的赢家。所以,在初三同学们一定要端正态度,努力探索和把握,考场作文的评价标准,然后打造属于自己的高分秘籍。

  4.注意从中考优秀作文中汲取养料。

  如何把握考场作文的真谛呢?这就需要我们去考场优秀作文中去汲取养料。通过研读,摘录甚至模仿考场作文,我们可以知道评分标准的具体要求和体现,深刻领会其含义,并且在实践中调整与进步。这就要求考生以谦虚和学习的态度,踏实地读一读别人的作文。

  在初三的复习中,好好规划出一些时间来复习语文写作,既是一种长远周密的复习,其实也是一种调剂和放松。希望同学们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0: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应试答题技巧
一、答题总要求

  1、使用符合要求的笔:填涂机读卡地方用2B铅笔涂;书写题用中性0.5毫米黑色笔书写。

  2、按照题目序号答题,序号一定不论错乱;有选择的题一定要答准选题,不能写错位置。

  3、坚决不准用修改液修改,也不准用胶布粘贴或用橡皮檫涂檫,学会使用修改符号修改。

  4、答题不准超过答题卡边线;涂卡必须符合要求;任何书写都必须正确、工整、匀称。

  二、选择题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填空。选择时,用排除法确定答案:不符合要求的,排除;符合要求的,保留。如果一个题有两个符合要求的,选择最接近要求的为答案。

  三、默写题

  给出上句或下句或两头等的识记性填空默写,一定要根据课本的语句正确默写;提示性默写,一定要符合提示的要求,按照要求默写相关语句;理解性默写一定要审题准确,根据要求默写相关语句。一切默写都要依据现行课本,不得多字、少字、错字、别字,标点正确。

  四、名著导读

  1、作品的名称、作者介绍:根据短文知识点和教学中的介绍作答。

  2、作品内容以及主题思想的介绍:同上。

  3、作品人物性格归纳以及评价:同上。

  4、推荐作品:从作品内容、思想性、艺术性、给人们的启发等一个或二、三个角度介绍。

  五、读图题

  做题前,一定要领会图片的内容,感知图片的气氛,领会图片蕴涵的情感。之后,用精练优美的语言把自己读图的感悟写出来。切记,既要考虑图片的内容和气氛,更要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特点。语言以80字左右为宜,不得少于50字。基本模式如:

  1、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某种活动或灾难现场图片:在XX节日到来之际(或“XX活动开展之际”,或“XX灾难来临之时”等),党和国家领导人XXX(官员名字或职务称谓)亲临XXX(节日、活动场所或灾难现场)。从他XXX(参与的活动或表现)(答出其情绪,推测其心理),我感受到了党或国家(政府)对XXX(被关怀或被慰问的对象)的亲切关怀(或“深切的关注”等),这将极大的鼓舞人们积极的去从事XXX(与节日、活动,抗灾救灾等有关活动)。

  2、武警官兵,白衣天使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图片:在XXX灾难来临之时,武警官兵或白衣天使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XXX抗灾救灾,表现了他们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又一次诠释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美德。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科技活动以及科学成就图片:图片真实的记录了我国在XXX(科学技术课题名称)探索和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业,也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又一重要标志。这将大大地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热情,特别是极大地激发了我们中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

  4、各种统计图的阅读:

  1)成就方面的:统计图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了,在XXX(统计的对象称谓)活动(或“经济增长内容名称”,或“资源地位名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内容”等)中,我国(或“某地区”)取得优越的成绩,获得了XXX(成就情况)(或“经济增长情况”,或“资源地位情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情况”等)。但从我国13亿人口的实际来看,这种成绩(或“地位”)并不乐观;从总体上看,我们仍然是XXX(统计的对象称谓)的弱国,是XXX“小国”。我们不能满足与眼前的成绩,要把这作为起点,创造更大更好的成绩。

  2)不足方面的: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却是实在的,图表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我国(或“某地区”、“某行业”)在XXX(统计的对象称谓)还存在XXX(问题的主要内容)。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大大的影响XXX(涉及的对象)的发展(或“进步”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XXX(自己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等)。

  六、现代文阅读题

  总要求:考虑文体特点,根据文体以及相关知识进行阅读。

  1、仿写句子:必须与要填入的前后句子的句式、结构、修辞等一致,不能句式杂糅。

  2、词语增加、删除或调换: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先回答“可以”或“不可以”,再从“准确不准确”、“形象不形象”,“符合不符合实际”等方面去说明理由。

  3、修辞效果(词语或句子好不好):先回答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回答“运用这种方法XXX好处即效果说明其好或不好的理由。(比喻:使表达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拟人:使表达亲切、自然、充满情趣;对比、反复: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设问、反问:无疑而问,引人思索,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

  如:语句运用了比喻的方法。通过比喻,作者把XXX(某种人或物的特点,道理或现象)形象、生动的写了出来,使人或物的形象更鲜明,更感人(或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4、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既要考虑句子的表面意义,更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5、划分层次及归纳层次意思:

  1)记叙类、说明类文章一般根据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分;议论文一般根据论点和论证方法分。

  2)记叙文按照“什么人做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或“通过什么人或事的叙述描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态度”的方式归纳层次意思。说明文按照“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的方式归纳层意。议论文按照“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或说明了什么观点”的方法归纳层次意思。

  6、归纳中心或中心思想:中心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所叙述描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或作者在说明文中主要说明的对象及特征,或作者在议论问中所论述的中心论点。

  记叙文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XXX人(或事件或事物)的XXX(情况)的叙述描写,刻画了一个XXX(人物特点)形象(展示了XXX(事件名称)由… …(盛、衰等)到… …(衰、盛等)的发展过程),表现(或“表达”)了作者对XXX(文章所表现的现象特点)的热爱、赞美(或“鄙视”、“厌恶”、“批判”)等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XXX(某种生活、社会现象)的向往(或“批判”)。

  说明文中心思想:作者以XXX(说明顺序)为顺序,运用XXX(主要说明方法),说明了XXX(说明对象)的XXX(事物、事理特征名称)特征,表达了作者对XXX(说明的特点)的XXX态度。

  议论文中心思想:作者运用XXX论证方法,论证了XXX(论点),表现了作者XXX(论证的现象)的关注,表达了作者XXX(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等内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人物性格归纳及评价:通过文章所叙述和描写的人物的行动和语言,归纳出人物形象。归纳和评价要注意人物性格的两面性和复杂性。评价一定要尊重文本和作者,结合生活实际。要言之有理。

  8、对文章所说明或论述的观点的评价:尊重文本和作者,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言之有理,有个性。

  9、说明文的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三种,要正确判断和分析。不仅要答出说明顺序的名称,还要会分析它的好处。

  10、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方法主要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拟人等,不仅要答出说明方法的名称,还要会分析它的好处。

  1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说明文特征):一种是平实说明;一种是生动说明。主要从修辞方法、说明方法上去判断。一般使用打比方、摹状貌、拟人等形象方法的就是生动说明。其他则为平时说明。

  12、议论的方式:议论方式只有两种,一是立论,二是驳论。必须会判断。

  13、论证的方法:首先从道理论证(讲道理)、事实论证(举例论证)两个角度判断,再从对比、比喻、类比、引用等方面考虑。一定要会分析论证方法的好处。

  14、议论问的特点(语言特征):准确、严密;符合生活规律或科学规律等。学会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

  1、解释词语:以课文注释为依据;通假字必须先表明“X同X”或“X通X”,再解释。

  2、翻译句子:注意课文注释;注意我的“一增二减三不变”的原则,采用直译法,必要时才意译。

  3、问题回答及其他:参考现代文阅读,但要注意时代与现实的差别。注意“用原句回答”的要求。

  八、诗歌或歌词欣赏:

  1)叙事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欣赏:作者通过对XXX(人或事物名称)的叙述和描写,给我们勾画了一幅XXX(叙述、描写的内容)的生活图画,表达了作者对XXX(生活情景)的热爱、赞美(或厌恶、愤怒等)的情感,激发了人们对XXX(生活情景)的热爱、向往(或愤慨等)情感。

  2)抒情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欣赏:作者直接(或“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或“议论抒情相结合”等),抒发了对XXX(人、事物、现象等)的热爱、赞美之情(或“厌恶”、“愤怒”等情感),表现了诗人对XXX(人、事物、现象的本质)的向往(或“批判”)的态度,表现了诗人XXX(生活态度等)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为我们树立XXX(生活目标等)的榜样。

  3)山水田园诗的内容、情感态度欣赏:作者运用XXX(表达方式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给我们描绘了一幅XXX(诗歌情景的归纳),表达了作者对XXX(诗歌叙述、描写的内容)的XXX(情感内容归纳)情感,表现了诗人XXX(情趣内容归纳)的情趣。

  4)从结构、章法上欣赏:本诗共X节,首先叙述、描写XXX(内容),其次叙述、描写XXX(内容),再其次叙述、描写了XXX(内容)……为我们叙述、描写了一个XXX(内容)的故事(或“中心内容归纳”),表现了作者XXX(情感态度或价值观等)。作者运用了XXX(如复沓手法、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等)形式,给我们营造了一种XXX(前面结构的好处)的艺术氛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5)从物象和意境上欣赏:作者运用XXX(诗歌物象的列举)等物象,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优美、朦脓的艺术画面,引发了我们对XXX(某种生活情景)的向往、怀恋等。画面清晰,物象丰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无穷的遐想,有声有色,耐人回味,余音袅绕。

  6)从艺术手法上欣赏:作者运用了XXX(艺术手法的名称如象征、联想、想象、夸张、对比、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XXX(描写内容归纳)的图画(或“某种生活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XXX(生活情景)浓浓气息,激发了我们对XXX(生活情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7)修辞手段方面:基本与5)相同。

  8)语言方面:语言清新淳朴、自然流畅(或高亢有力、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等),但却饱含感情(哲理)、意象丰富,令人思索。音韵和谐,节奏鲜明,便于朗读或歌唱,具有音乐的美。句式整齐(或错落有致),给人以结构的美。

  9)亲情、友情、爱情诗歌欣赏:此类诗歌常用象征、比喻、联想、想象、比兴、烘托等艺术手段、修辞手法,因此应该尽量综合运用上面的方法进行欣赏。

  10)其他:同学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欣赏。

  九、综合性学习

  1、注意时政热点和重点,学会一分为二的、客观的分析时政热点和重点。

  2、注意综合性学习与其他学科和生活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关知识做好综合性学习题。

  3、回答要有“语文味”,有“语文特点”,在不违背材料愿意条件下,也要答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十、作文

  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特别强调:

  1、补充完成“半命题”,并把作文题完整书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中间。

  2、根据确定的主题、文体按照正确的格式完成作文。

  3、开头精美,有吸引力;中间内容丰富;结尾干脆有力,或余味无穷;结构合理。

  4、格式、文字、标点,书写正确、工整、匀称。

  5、符合文字要求。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9: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