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发挥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日益突显,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
实践证明,科学使用多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在整个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数学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幅增长,农村学校的电教设备越来越先进,而一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较落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农村教师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有效的作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一、多媒体教学应体现数学本质
案例一“ 认识乘法”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动画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画面定格,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1:我发现有许多小动物、小河、白云、花草。
学生2:我发现小河里有水草和小鱼。
学生3:我发现大树上有鸟窝。
学生4:我发现小朋友们很高兴。
……
至此,7、8位学生积极发言,并且还有不断新发现,教师在肯定中只好继续“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的有新的发现……
看到这儿,你是否疑惑这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虽然气氛热烈是空前的,可课性质却变了。学生陶醉在图画和声响效果中,陶醉在美的世界里,没有突出数学知识在哪里,更是和乘法的意义不搭边儿。这样的课件创设导入无疑是失败的。其实,在出示情境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鸡和兔)它们是怎样站立的?兔是每两只站在一起的,鸡是每三只站在一起的)接着引导学生两只两只的数小兔。三只三只的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这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意义做了必要的准备。
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的发展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热闹,也不能居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淡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因此,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选准利用时机
案例二 “ 圆的面积”教学片断。
从生活问题导入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猜想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活动全过程:课件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课件反复演示几遍,闪烁圆的半径、二分之一周长和组合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各部分有什么联系?提问:你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各部分有什么联系?(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