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优质课《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9-15 11:29
标题:
小学语文优质课《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案部分 一、设计理念
本设计本着使阅读者披文入情,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体会表达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三、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四、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回答。(指名回答)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指名读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教学生字“绾”:卷起来的意思。通过读体会搭石的麻烦、不便等。
(3)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4)回读体会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默读、圈划)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一行人“走”石图。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通句子,正音。
“行”变红,多音字正音。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指名读正确
(2)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体会“走石图”的美。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生可字面上理解,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就有一些句子说这词的意思)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生合作读,先指一组读,再全班合作读)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3)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象一下。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美美地读,读进画里去,让人身临其境。(指名读)
(4)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引读。
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5)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2、面对面“让”石图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谦让的美)男生齐读
3、背老人“过”石图
那么“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读。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伏”:分析字形,理解字意。请学生上台做动作。
创设情境: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问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问另一个学生: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可能回答:尊敬老人)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生谈)
师: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
(5)齐读第3、4自然段
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生说)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六)、总结。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七)、小练笔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4-9-15 11:29
《搭石》的教学反思
谷佳鸿 2013 .11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而品读感悟;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欣赏画面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同时配有课件欣赏,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