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教学论文 把学生领进阅读之门
──班级读书会导读策略举隅
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 张祖庆
关于阅读,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课外书的一页页,就是“葡萄园”,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挂满葡萄的“葡萄棚”,一个个词汇,就是“葡萄”。读书活动,就是徜徉于“葡萄园”,品尝一个个熟透了的“葡萄”,分享品尝时的快乐。这样享用的“葡萄”(词汇)不久将会发酵,带来恩惠:酿成香醇的“葡萄酒”(丰硕的人生)。佐藤学先生“阅读即品尝葡萄”这一比喻,形象地道出了阅读的真谛。从这个层面来说,深入开展儿童阅读,对儿童个体的幸福成长,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班级读书会”是立足于这样的“葡萄酿造工程”而开展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新教育人干国祥先生首先提出了下列三种班级读书会课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导读课”;以促进孩子深入阅读的为目的的“推进课”;以读书分享为目的的“交流课”。
“导读课”在这三者中起着基础作用。导读课的重要使命,在于教师如何千方百计地让儿童喜欢阅读一本本好书(走进一座甘美的葡萄园),进而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地反复阅读(采摘葡萄、品尝葡萄乃至酿造葡萄酒)。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自身的修行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领进门”。因此,师傅引领的方式、方法是极为重要、极有讲究的。“导读课”就承担着“领进门”的重任。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班级读书会上,我经常使用以下导读策略,把学生“领进”阅读之门。
1.猜测阅读
喜欢预测、猜想,并千方百计地验证预测、猜想,是人的共同心理特征。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阅读经验,在拿到一本书或者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一定有过“一闪念”:这本书可能是讲什么的?这种“一闪念”就是猜读。在阅读心理学中,猜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策略。它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比如观察封面,猜测一本书的内容;看标题,猜测正文的内容;读开头,猜测下文的内容;读前文,猜测后文的内容。猜读法有利于读思结合,提高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案例1:《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挑战自己的想象力!挑战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就从封面开始吧。这本《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是大家刚刚拿到的,请仔仔细细观察封面,看完后大胆地预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从书名、封面大胆去预测。
生:我认为以前有人欺负罗伯特,罗伯特就实施三次报复。
生:我觉得这本书讲的可能有些人得罪了罗伯特,有些人他不喜欢,于是他要报复他们。而且从图画上看出来下面两个人很惊恐的样子,上面有个器械扔什么东西下来。
生:我在猜想罗伯特在其中一次报复的时候,用的是垃圾,因为封面中有一个吊车,倒下很多垃圾。
生:我猜想罗伯特报复别人一共有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带劲。
师:这个同学也很会思考,从题目中这个特别大的“三”字发散开去,联想开去,很好。同学们,读书,特别是读刚刚拿到的整本书的时候,要善于大胆地从封面开始猜测,让读书之旅像探险一样充满着惊喜!
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是出版人精心设计的,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学会阅读封面,从封面信息中去推想,让孩子们带着猜想去阅读,阅读,就会像探险一样充满魔力。
导读课上,教师除带着学生观察封面进行猜测外,还可以根据目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运用猜读法,能很快缩短学生和一本陌生的书之间的距离,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儿童的阅读期待。
2.现场共读
导读课的另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师生现场共读。教师选取其中的精彩章节,通过略带夸张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将故事或者文章最有意思的部分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这就好比教师从葡萄园中摘下最好吃的一两串葡萄,让孩子们尝尝美味的葡萄,激发他们自己摘葡萄的欲望)。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发出的阵阵笑声或啧啧称赞声,让他们第一时间喜欢上一本书。
案例2:《走近谢尔大叔》
师:同学们,今天是阅读节,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要送给同学们一份特别的礼物。
(屏幕出现谢尔·西斯弗斯坦的小诗《作业机》,让学生现场阅读,孩子们兴致高涨)
师:像这样好玩的书,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很多。你想读吗?(屏幕出现四首好玩的诗的投影:奶昔、波浪发型、拥挤的浴缸、经常撒点胡椒面。学生选读。
生:老师,我最喜欢读《拥挤的浴缸》,因为太好玩了。
师:你来读读。
生:(边读边笑)
拥挤的浴缸
浴缸里孩子太多太多,
有那么多胳膊要搓。
我刚洗了个屁股,
可它绝对不属于我。
浴缸里孩子太多太多。
师:你为什么觉得那么好笑?
生:太好玩了,居然洗澡把别人的屁股当自己的屁股了。(生众笑)
师:确实太好玩了。老师告诉大家,更好玩的是,里边的插图。(呈现插图)
(生哈哈大笑)
师:像这样好玩的诗,太多太多了。好,打开这本书,你爱读哪一首,就读哪一首。要记得把图和文对照起来读哦。
(生兴致勃勃地读,边开开心心地笑。)
美国学者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指出“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家里或教室使用都再好不过了。”在导读课上,当孩子们对一本陌生的书知之甚少,还无法直观感受有多精彩时,任何宣传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朗读,朗读,再朗读。教师节选最适宜朗读的内容,借助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孩子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把孩子们带入书本所描述的场景,和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这样的现场共读,极具情景感和体验感,深受学生欢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