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和对策
摘 要:当前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不足、教育科研能力不强以及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等,这样的状况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难以跟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因此,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化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一、何为教师专业化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二、制约我国农村教师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制约
1、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普遍偏低,缺乏专业培训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与城市同级、同龄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农村地区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补贴、“菜篮子”补助等福利待遇也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到位。代课教师的待遇就更低,一些贫困地区代课教师的月工资收入才500元左右,这要满足教师购书、进修、专业发展的需求是极为困难的。
2、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培训效果差,不能有效地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小学教育受“科学量化”教学评价的影响,农村教师的工作常被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以应试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加大了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使他们很难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往往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单以收钱为目的,让农村教师苦不堪言: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培训时间无法保障;培训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性等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队伍规模庞大、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难度加大。一是地区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数量充足,甚至出现富余;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紧缺。二是城乡不平衡,在同一个地区,城市教师过剩,农村教师不足,一些农村学校因缺乏师资而不得不采取大班额教学,或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上课。
4、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在优秀教师引进困难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更是加重了专业化师资力量建设的难度。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上面城市的公办学校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私立学校,在此情况下,一些中小学出现教师短缺情况,于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即小学教师到初中学校任教,初中教师到高中任教,这样一来,本来就紧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就更加捉襟见肘,且教学水平令人堪忧。
(二)学校条件制约
1、农村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许多农村中小学缺乏必要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师无法演示实验教学;而且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等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学校图书缺乏,教学资源缺乏;学校办公条件差,有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校连一台电脑都没有,更谈不上互联网的应用了,这些硬件上的匾乏势必会极大地影响教师的专业化顺利发展。
2、学校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管理阶层的官僚作风比较严重,习惯于对教师发号施令,甚至会因一些行政上单方考虑而武断的干涉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缺乏对中小学教师的人文关怀,使教师几乎处于一个“边缘”状态,这样的工作环境,使教师趋于保守,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了纸上谈兵。
3、学校经费相对紧张。尤其是农村或偏远地区财政收入不景气,给学校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这样一来,学校生存的经费都显得紧张,就更谈不上教师的再学习、进修、专业发展的经费了。
(三)家庭因素制约
1、家庭劳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农村地区教师家住农村,家里有地有田,教师一方面要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又要操持家务,特别是农忙时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学习、培训和发展专业。
2、家庭人员的态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由于上述诸多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家庭成员不支持教师的进修、自学等方面的专业发展。
(四)自身因素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