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论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20: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论文:浅论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只要略微注意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就可以感觉到,在阅读教学出现频频指责的时候,古诗词教学反而没有受到波及,城门失火却未殃及池鱼,究其实,大概是因为大众对学习古诗词的感觉就是读一读然后背一背,所以一旦进入古诗词教学,只要老师没忘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背一背,大家也就理所当然的以为教好了学完了。但我以为这正是说明古诗词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

其一,古诗词教学不能得意而忘境

古诗词的魅力不是来自于作者的情思,而是来自于他如何用典雅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情思来,只有认清这一点,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才有一个不动摇的起点和根基,不至于因为种种原因而在古诗词教学中迷失方向。所以我以为得意忘境绝不是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因此学生读诗词的障碍开始或许是古典的言语,但实际上第一道坎是意境,也就是作者用语言所营造的意象审美境界,如果我们只是教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从而解读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思,却没有带领学生到达作者所创造的境界里去,或没有审出诗歌的语言美来,那么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完成了古诗词教学。

那么怎么通过语言的审美赏析导出作者的意境?我个人以为,让学生合作探究是难以到达的,而师者纯粹灌输,虽有效但学生收获有限,只能就此诗论诗,而换一首就无能为力。我觉得最好是贴近学生实际理解水平,因势利导,从学生学情出发,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近并走进诗人创造出的艺术天地,来深刻把握意境。

具体的做法,可以看韩军讲《登高》的课例,看他如何调动多种方式,巧引妙牵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也就是可以集思广益,探讨不同类型诗歌的意境导入法。

其二,古诗词教学不能得意而忘言

即便老师能够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这只是开始,领略诗歌的文辞才是终点。

确实有很多古典诗词文辞质朴而以情动人,所以我们很多人以为只要让学生读懂诗词就可以了,但这有意无意忽略了一点,就算你领略了诗人的独特情思,但用你的语言表达出来未必会动人,这就是要理解语言所创造的意境的作用。语言审美教学是语文的看家本领,也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去感觉语言打动人的地方,而不是仅仅传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换言之,要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审美作用,能回到彼时彼地的场景去接近诗人,甚至去揣摩诗人的怀抱,才可以算作古诗词教学的完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20:09:28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这样看待古诗词教学的两翼:走进意境是为了理解诗,文辞的分析品味才是走出诗歌,并深刻把握诗歌艺术的至善之美之处。同时语言的品味是语文的看家本领。

特别强调一点:文本语言的分析是诗词教学的一个终极目标,因为它体现所谓的核心价值。

例子: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若只做理解诗词着眼,杨氏说法亦有理,但语文却应该让学生体会“千里”与“十里”的不同,并能体会原作的精彩。这就是文本最后必须落脚在文辞的分析品味上。

所以品味诗词绝不能去尝试翻译,最多口头解释下,让学生加深体验,但不能把诗词翻译了,以为方便了学生。文辞的品味不是解释,而是试图为学生展现这个句子这个意象这个场景非此不可,只有这个最合适。

以上两点,我以为是当下古诗词教学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很多教师有意无意忽视的东西,这与文学研究里重文学史类的宏大叙事和多爱做高度理论框架的梳理不无关系,而忘记古诗词之类的文学作品首先是美丽鲜活的语言艺术品,它的吸引人不在可以做什么怎么去使用,而是用典范的语言来感染人打动人。如果教师不能把语言的根本传达一点给学生,我认为就不能说是完成了古诗词教学。

此外,我还想就目下古诗词教学容易出现的两个不求甚解的教学环节做一点探讨。

一,古诗词教学不能为诵读而诵读

诵读当然是必要的,但设计诵读环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次诵读的目标是什么,即我为什么让学生诵读?并了解这个诵读环节的设置方式究竟该如何进行。如果找单人诵读是否可以对其他同学有启示,或仅仅对这个学生起作用?找诵读基础好的个人还是一般,甚至很差的?如果要齐读,那么有什么可以让全体诵读者都有启发的,是不是不齐读就起不到作用?如果分组或分性别(男生、女生)来读,是否是针对特定目的而设的,还是纯粹随机出发,想这样就这样?

所以我以为诵读应该慎重而进行,或者一定要教师的示范在前,指导在中,纠正在后,评点作结。一旦诵读流于一种随心所欲的程序,那么诵读就很少或难以达到我们期望的效用。

二,古诗词教学不能只看形而不重实

诗词的结构章法需要讲吗?是不是不讲,有些东西(意境、文辞欣赏)出不来?如果讲,讲到什么程度?

举例:《外国小说欣赏》中的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是否一定要在赏析这篇小说的同时,介绍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还是不这样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类似的语文问题:学习语言,是否一定要讲语法?要讲,讲到什么程度?

最后,我希望能多从课例中去追寻一些大家以为没有什么疑问的东西来,以引起重视,并加以研讨,重要的不是得出定论,而是加以改进当下我们习以为常的古诗词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9: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