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体育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体育课程标准》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一思想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所选内容应是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让每一个学生的心情得到彻底的放飞,在玩和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的兴趣和魅力。我自接受这一理论,就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其组织教学。其间,我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有过茫然,也有过放弃,但最终通过实践,我逐渐摸索到了体育教学与生活的契合点,利用它实施体育的教学,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实践证明,体育教学生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也为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活力。生活化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必将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必将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效率。因此,涉及多个智力领域的教学活动必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接下来,我将体育教学如何紧密联系生活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再现生活
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只要善于挖掘体育活动中的生活情境,让体育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体育,感受到体育的真谛和价值,从而增强学好体育的信心。
如在本学期我执教的三年级一堂体育公开课中,主教材是走和跑的练习,我就创设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情境教学法,在技能上采用各种姿势走和跑的动作,要求走得直、跑得快;在情景上,采用了场地上画人行横道线。用板球拍贴彩纸出示“红、黄、绿”三种信号灯,教师手持指挥旗和信号灯扮演交通协管员,学生扮演老少过往行人,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实践,既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灵敏、速度素质,又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融贯在体育教学之中,正如学生齐诵的“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儿歌,使交通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化于头脑中,贯彻于生活之中,使学生体验体育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真知来自实践。
二、自主实践,体验生活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大量地实施了模拟性实践活动,即通过模拟现实实践的主要要素,让学生了解现实实践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推进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一方式可以克服学生发展水平不足及时空的限制,但为了全面推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必须不失时机地将学生从模拟性实践引向现实性实践。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本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本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例如,将《立定跳远》设计成“青蛙过荷”的情景,开始让小青蛙们利用短绳做游戏(自由发挥),然后让学生们用跳绳设计、创造出各种图形的荷叶,接着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在荷叶上来回跳动。这样,通过一个简单的教学情景,将所教的技术动作渗透在里面,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创意设计,想象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体育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变化的呼啦圈》一课中,让学生在我的设计环节下,呼啦圈变为“雨伞”、“水坑”、“蹦蹦床”、“台阶”做各种跳跃练习的游戏,然后我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问“呼啦圈还能变成什么呢?”并让学生大胆地表现出来。学生经过大胆的设计与想象,果真设计出了一些我意想不到的游戏,他们又将呼啦圈变成了“跳绳”、“轿子”、“滚圈”、“方向盘”等各种游戏。此时在课的尾声,学生们不但没有失去兴趣,反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总之,“体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和发展生活”。体育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深入课堂,研究生活,努力把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使体育教学发挥更大的育人效果,使体育教学为学生的成长,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