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例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践“用教材教”的基本理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2:3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例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践“用教材教”的基本理念
                                   红林学校   刘剑锋

内容摘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是新课标的要求所在,它能很好地整合、开发、设计课程资源,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历史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大有碑益。本文中,笔者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就当前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践“用教材教”的基本理念做一有益探讨,以期和广大同行分享与商榷。
    关键词:历史教学 “用教材教”“教教材” 实践  整合 课堂 学生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是历史新课标大力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指出:“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研读和领会《标准》的变化,把握其核心思想,依据《标准》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其次,我们要树立历史课程意识,努力实践“用教材教”的基本理念,突破以往教学中教教材、搬教材、画教材、背教材的种种模式,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找准历史教学的价值定位。最后,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助推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大胆、合理、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优化历史课堂结构,开拓学生视野,磨砺学生思想,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长,感悟历史的智慧。”然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多数教师还只是依据教材的知识框架对教学活动或情境材料进行加工,而对于教材内容、教材知识却不敢越雷池半步。在知识内容的取舍、重点知识的突显、难点知识的突破、知识结构的重建等方面,还是缩手缩脚。甚至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对教材知识的讲学是面面俱到,生怕有丁点遗漏,并且挖掘得很深,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增加了学生负担,而且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难点也难突破,教学效果很难如人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指针,大力夯实新《课标》的宗旨,积极、努力实践“用教材教”的基本理念,对教材有关知识、有关内容进行精心分析和恰当处理,关注学情,准确定位知识目标,大胆创作教学素材,构建意境,启人心智,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和需求,满腔热情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体验和探究,不断感悟,不断升华,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们后续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检测评价等教学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为例做一探讨,以期和广大同行分享与商榷,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    依据课标,确定目标
对教材知识分析和整合的首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内容载体。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再到课时内容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将目标逐渐分解、细化的过程。教材的呈现,体现的是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认识,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研读、挖掘和改进有关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并二度开发与设计。所有教学过程的构思和设计,都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来实施。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成了重中之重。在《“伐无道,诛暴秦”》这课中,实验稿课标的要求是: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根据这一内容要求,对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就需要注意两个词——“知道”和“起义”。不能提升或降低目标要求,还要有效达成“知道”的程度和知道“起义”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为次,笔者精心备课,充分把握学情,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是: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和吴广起义、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让学生感悟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两点:一要紧扣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三维”目标;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充分有效达成目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2:33:16 | 只看该作者

二、    整合教材,突出重点
新课程理念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只是教材的执行者,还要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建设者。历史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材本身的“点”和“线”的有机联系,还必须注重“古”与“今”的有机联系,因为“今天的事件就是明天的历史”,从而更好地达到新课标所强调的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以古鉴今”的方法和能力的有关目的要求。
在《“伐无道,诛暴秦”》一课中,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本课的重点是:秦末农民战争;难点是: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依据课程标准,为了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本课教学内容整合成三大板块,分别为:“暴秦”——“反秦”——“灭秦”。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我所设计的三个教学板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接,不但有效呈现了秦朝覆亡的前因后果,还能充分紧扣本课主题展开,拓展延伸。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板块一“暴秦”就分析了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板块二“反秦”,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动摇了秦朝“万岁”的根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板块三“灭秦”,分析了在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下,后来起义的刘邦和项羽所领导的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秦朝灭亡了,秦朝的农民战争的脉络清晰呈现出来,用简单六个字“暴秦”、“反秦”、“灭秦”概括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可以说是用最少的词语表达了一节课的内容,让繁琐变简单了,而且课程资源整合的很精练、很醒目、很准确、很到位。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在全面、具体、深刻理解农民战争的过程中,有效提炼关键词、雕琢语言、丰富词汇、准确表达,彰显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各种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为了更好突出重点,在板块二“反秦”的实施过程中,我让学生讲述大泽乡起义的故事,体会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后,我给了学生一个提议——在大泽乡为陈胜、吴广立碑,碑文是:“公元前209年,在这里,他们高高举起‘伐无道,诛暴秦’的旗帜;在这里,他们点燃了推翻秦王朝的熊熊烈火;在这里,他们昭示了人民群众对暴虐的反抗。”立碑原因:“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19页)
为了有效突破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楚汉之争仍然属于农民战争吗?在板块三“灭秦”中出示,引导学生从刘邦和项羽身份的变化以及战争目的的不同去分析战争性质的变化,学生最终是这样有理有据给出答案的:楚汉之争已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它是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统治权而发生的战争,所以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项羽和刘邦此时已不是农民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
在以上三个板块的导学中,我按照“以史为据,情从史出,情感交融”的原则,借情移情,以情煽情,以情动情,情感交融,有机渗透,自然联系,在“暴秦”板块中,学生从教师补充的材料和教材知识中,总结出了秦朝的暴政,也感悟到了暴政让人民忍无可忍,不得不起义的历史真实;在“反秦”板块中,学生从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前的对话和教师补充的《史记》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震耳欲聋的呐喊中,体验到了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在“灭秦”板块中,从秦二世的灭亡、从刘邦和项羽进入咸阳后的表现以及楚汉之争的结果中,学生琢磨出了“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并能够积极做到以史为鉴,以古鉴今,活化历史,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有这些,都逐步促进了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和良好品德个性的养成,真正做到了唤醒学生有生命的历史教育。
三、    回扣教材,目标达成
为了回扣教材,有效达成目标,在课堂的最后,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完成以下几个小环节:总结提升、达标检测、课堂评价。在这几个环节中,一是依据板书回扣教学目标,规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尽量把课时的目标整体化、结构化,以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二是根据达标检测情况,总结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三是用中肯的态度和充满希望的语言,以肯定成绩为主,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历史的愿景和树立学习历史的信心。
由此看来,面对教材,“教教材”不是目的,“用教材教”才是根本。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除了用心与学生沟,用准确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学生的表现之外,整合教材、整合资源进而整合课堂,才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历史课堂结构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好路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16: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