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2:0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笔记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比如每天要涮牙、洗脸等。
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
习惯是很自然的,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如果做一件事还需要专门思考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还未养成。比如每天清晨的晨练、早操,孩子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做,只能算是一种行为,不是习惯,要是孩子每天想都没想,自动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是养成习惯了。
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过功夫就形成,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这是因个体发生的。
习惯一旦养成,一般成后就很难改变,这也是因人而异。有的经过很长的时间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改变,这需要超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习惯的惯性。
养成习惯的人,一旦到相同情境下习惯就会自然的变现出来。比如学生在学校爱劳动,回到家里就懒得动,这就是受到情境制约。
因此,给孩子们养成学习、生活的习惯势在必行,从小做起更是非常时期,当初中生来到学校其实好多的生活、学习的习惯已经在小时候就养成,也许小学有着长期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孩子们的行为养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重新赋予养成教育新时代的内涵,老师的谆谆教诲不能只是仅有的班会课,专家建议安排设置“养成教育课”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课”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从小学抓起。因为,经过多次试验,洛伦兹得出一个结论,在动物早期的发育过程中,动物的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如果错过这一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就叫“关键期”。当把动物实验引申到早期儿童发展教育研究中时,现代科学家发现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的发展,“关键期”同样存在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也把它成为“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有一段特殊的时期,其成熟程度最适于学习某种行为。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关键期。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前,尤其是年幼的时候是培养还习惯的最佳时期。幼儿(3~6岁)、童年(7~12岁)、少年期(13~16、17岁)都是重要时期,尤其幼儿时期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如,丑小鸭的故事,狼孩的事迹。为什么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呢?
1、生理上的原因。从生理上讲,儿童的脑发展迅速,7岁时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大脑皮层结构也日趋复杂化。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使得神经兴奋的传导更加精确迅速;5~6岁时儿童脑电波的发展出现一个明显的加速时期,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此时儿童脑的发展已经发达到一定的程度。为其进行习惯提供了很好的生理物质基础。
2、心理上的原因。从心理上来讲,进入幼儿期,儿童游戏增多,身心发展迅速,生活范围扩大,独立性增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在生活中、游戏中、社交中的过程出现不知如何时,教育如何处理、如何说话,都可以影响儿童行为习惯的形成,孩子们就是一张任你教育养成的行为习惯的白纸,父母和教师的习惯教育就变成特别重要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2:09:47 | 只看该作者

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来实现。若能做到学校内部一致,家庭内部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一致,实施养成教育才能成功。否则各往各方面使力会很难成功,就如几匹马拉车的道理,如果几匹马都朝一个方向用劲,马车就会跑的飞快,如果几匹马各朝各的方向用力,马车回原地不动甚至会倒退。
养成教育的方法,一般因人而异,但专家也整理出以下十五种方法,有突破法、榜样法、体验法、情绪疏导法、反复训练法、层次目标法、行为契约法、刺激控制法、父母言传身教法、家庭环境熏陶法、代币法、以好代坏法、家校合作法、家庭会议法、持之以恒法。对几种印象深刻的方法做说明:
1、突破法,全面认识孩子的基础上,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用孩子的长处作为“突破口”,找准后像针灸一样进行培养,这时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放下架子,用商量的语气跟孩子讨论,给出合理的建议。
2、榜样法,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有益的阳光。”青少年培养好的习惯,榜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力量,尤其是同龄群体的影响力,所以好朋友、伙伴哪怕身上有一点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守时、有礼貌、坐的姿势很优美、说话很会用词、遵守交通规则等,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大家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和老师的谈吐、举止都会对孩子、学生潜移默化。
3、体验法,在养成教育中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有助于孩子们更好更深刻地体会习惯养成,丰富内心世界,改变行为习惯。“不让他人代劳”这一原则,父母都经常不能遵守,不由自主的为孩子承担太多,虽然出于好心,却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幼儿园就开始这一点老师就做的不错,而我们的父母就不行,表面是帮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能帮孩子一时,能帮一世吗?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当遇到不良习惯带来的麻烦无人解救时,会强烈的意识到自己需要养成好习惯,这样就会自觉的改变自己。
4、情绪疏导法,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心理变化日新月异,情绪问题常常干扰养成教育的正常进程,孩子的情绪好教育就容易进行,因此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疏导,使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5、刺激控制法,环境是一种刺激,不同的刺激能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控制住这个刺激,也就控制住孩子的行为。“孟母三迁”实际上就看到了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影响而实施的一种刺激控制,也叫做环境改变法。对初中的学生来说,最好使用“自控”和“他控”相结合,因为是青少年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控”能使更多的调动孩子自身的力量。而“他控”则可以使孩子在需要帮助时得到必要的支援。
6、父母言传身教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孩子又是很厉害的模仿能手,父母是孩子天然绝佳的模仿对象,所以父母的习惯不好,孩子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对于习惯养成,身教大于言传,由于习惯大都来自于琐碎的日常小事和日常生活,父母要树立一个好的习惯榜样,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习惯培养。
7、以好带坏法,在青少年时期,养成一个坏的习惯和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样容易,但要破除一个坏的习惯,则要比养成坏习惯还要难得多。以好带坏,就是从正面避开坏习惯,由反面入手,培养一种新的好习惯,逐渐取代坏习惯。
8、家校合作法,养成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家庭必须达成共振。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都是老师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其实当孩子知道父母适时、适度主动联系老师联系学校,他的改变更容易。但父母切记不要简单地、直接地把双方交流的内容传达给孩子。有些内容只是教育者知道就行,,而必须要孩子知道的,也不能给孩子一种“告状”的感觉。如果教师的交流出现误解了孩子,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太对,这时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诚恳承认并重视孩子自身存在的缺点,而不是急于强调孩子的优点;接着在理解老师的基础上去看问题;三要摆出事实,语言委婉但观点鲜明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要给老师改正失误的余地。这样的融洽一起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行为规范,并无形的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一辈子,孩子的好习惯养成教育指日可待。
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时半会的,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停步反反复复的进行教育的。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事,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1: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