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毕业班中考作文训练系列之“眼光”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00:0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毕业班中考作文训练系列之“眼光”篇
                                                                                               李彬  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 内涵挖掘
1.视线。 贾岛《送刘知新往襄阳》诗:“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 苏轼《起伏龙行》:“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 (清)秦笃辉《平书?物宜篇上》:“眼光闪烁者,多阳恶之小人。”
2.观察事物的能力;观点。(清)吴伟业《梅村诗话》:“ 卧子 奕奕眼光,意气笼罩千人,见者莫不辟易。”鲁迅《书信集?致时玳》:“例如《作家》月刊……它的盛衰,是和‘国防文学’并无关系的,而他们竟看得如此之重,即可见其毫无眼光,也没有自信力。”茅盾《昙》五:“ 王司令,少年腾达,人又漂亮,我的眼光断不会错的。” 冰心《庄鸿的姊姊》:“以哲学的眼光看去,早死晚死,都是一样的。” 
二、 动感名言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宋帆
细节在于眼光,成功在于积累。
                                         ——爱默生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
                                            ——郎费罗
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史迈尔
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看生活的墨镜。
                                                 ——培根
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看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
                                             ——麦考莱
三、 三维解读
“眼光”从语法角度来看属于名词,作文中,“眼光”是中心语,即所要写的对象和范围,是写作的重点和重心。它是“观察事物的能力或观点”的意思,不是具体的眼睛而是个性化的评价、看法、观点、角度、态度、方式、方法、举措、思维出发点。作文时,可以思考:眼光是什么;为什么要有眼光;怎样才叫不一样的眼光;怎样才能做到有眼光等。眼光,可理解为古今不同阶段或同一时期不同层面的人的不同选择;亦可理解为中外不同地域行业或同一地域行业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亦可理解为逻辑方面思考的不同角度和方向或同一人不同的思维力度和宽度。
四、 经典素材
苏轼善待挫折
苏轼被贬黄州。赤壁上下赋,他"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我们读出他的隐忍和不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铿锵有力,炸响在那巨浪翻滚的大江之上。苏轼告诉我们:面对困境,不一样的眼光可以造就不一样的文学样式。善待挫折,需要眼光。有了眼光,定能厚积薄发。
谭嗣同以死唤醒天下
谭嗣同穿着布满鲜血的布衫,紧握拳头,目光坚毅,在死神面前,他高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仑昆!"他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多少国人,在威逼恐吓下,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他用一人之性命,换取国家之兴亡。在生与死的抉择下,他不一样的眼光告诉我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五、 创新思考
艺术家要有艺术家的眼光。有一天,几个侵略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果然拒绝了,可是,李希若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已。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不同的人面对侵略者,会有不同的眼光。真正有良知的艺术家,他的眼光是独到的。贝多芬敏锐地发现了侵略者的意图,而李希若夫斯基公爵则眼光低下。
如果不是眼光,不是选择了忧国忧民,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张健能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六、美文佳作
异样的眼光
李苏横
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异样的眼光,所以才有了各展奇能的演说与批评。
高大与卑微、英明与愚钝、美丽与丑陋、法律与情理、正义同邪恶,究竟孰是孰非,谁都不能给一个定论。
渺渺星河,历史莽莽,陆放翁说“事定犹须待阖棺”。追溯先秦、极目远眺、商鞅的尸首已被乱箭射穿,血肉难辨,秦穆公的崩逝,对于他来说如五雷轰顶,众人视之为仇敌,说他祸国殃民作天孽于斯。但谁又见那蛮夷小邦转瞬覆灭六国的伟绩,成为虎狼之师的英勇都源于这个远道而来的“敌人”。
近些日子,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刘心武先生要推翻高鹗所续的红楼,自读后二十八回,现在书已付梓,尽书都是他探佚的结果,且与高本大相径庭,但作为作家对于一部历史小说不一样的眼光与见解的体现,这不续书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小至一人,大比一国,台湾之独,大陆人终究是场外之人,不能深解其中滋味,两千三百万人百分之八十七不是内战的移民,在他们近百余年乃至近几百年的历史都与大陆牵连甚少。有人说统一好,有人也避谈统一,有人高呼主宪台独,有人沉默不语。不一样的眼光看岛内的同胞,时而忧时而乐,都是因异而生。
曾静下心端详过一棵古树,有人说他旁逸斜出,姿势优美,可谓天地大作,艺术珍宝;也有人说他歪歪扭扭,其状古怪,既不能成树也不能蔽阴,实坏木一株,不可称善。
但无论树下的人怎么评论,在细风中他依旧挺立,不动不摇,轻轻的树叶相互摩挲,似是对人们不屑的浅笑。古树屹立千年,丑也好,美也罢,为其所欲,吸露灼华,参天伏地地生长,日月星辰出于其肩,风霜雨露沐浴彼身,虽不言一语,但大意在其中矣。
老子云: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欲成其大者,必先脱他人之言语,坚持自我,成其本身,不必为身旁异样的评价所动摇。
异样的眼光,你不必为此彷徨;异样的眼光,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理由与希望。
要有眼光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虞美人》
听雨,是心灵的升华,是往事的沉淀,是生活的感悟,不一样的眼光,听出不一样的雨声。
用少年的眼光听雨,听到的是那份喧哗与气势。
少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没有尔虞我诈的追名逐利,没有政治官场的勾心斗角,少年若素玉,无半点瑕疵,所以才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然而,也正是这种居安不思危的思想埋下了祸根,"红烛昏罗帐",那些灯红酒绿的享乐生活不正好那些电闪雷鸣加上从天下降的倾盆大雨吗?这就是雨的喧哗,在那种慑人的气势下,有谁会想到自己竟会在一条彩虹出现在天边后,悄悄地离开呢?
用壮年的眼光听雨,听的是那份宁静与悲凉。
三十而立,人在此时,往往变得更加沉稳与成熟,没有了往日的冲动与懵懂,拥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沉思,身处客舟中的游子,此时更是悲凉倍增,什么客居他乡,怀才不遇,世事变迁也都会撩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时至深秋,那份古人悲秋的感慨更是浓郁,那愁啊,仿佛要把世界吞噬,秋雨乍起,这不是上天安排的一场戏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呢?
用晚年的眼光听雨,听的是那份沧桑与慨叹。
花甲之年,人情最容易感伤的便是人情冷暖和白首空归,“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仿佛把这一切都摆在眼前,在清冷的僧庐下,谁没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感伤呢?人至暮年,仿佛是西沉的太阳,虽然显得那样饱满与丰润,却仍免不了"只是近黄昏"的惋惜。于是,听雨,也变得让人感伤起来,"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便又觉得恍如隔世了吧。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一直在下,我们一直在听,不一样的眼光,听出不一样的雨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7: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