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读书随笔 亲情至上---——我读《花瓣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09: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后感 我看小说之前总喜欢先品品题目,根据题目想象一下小说的大意,初看《花瓣饭》,一猜就觉得是花瓣拌着饭一起吃,那又是为什么会这样吃饭呢?所以带着这个疑问深深地吸引我看完了小说。花瓣饭,听着像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在读的时候又觉得很失落,也许是因为故事是发生在“文革”时期吧。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天降大雨的午后,姐弟三人摆好了饭菜等爸爸妈妈回来,爸爸妈妈前后回来都因不见对方而担心,并且冒雨出去寻找对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直到第四次,天已经很黑了,他们出去久久不归,姐弟三人十分担心准备请邻居帮忙去寻找时,爸爸妈妈结伴而归,妈妈还娇羞的抱着一束花,当妈妈抱着花经过饭桌时,许多花瓣就落进了粥盆里,那是一家人吃的最晚最晚也是最美最美的的一顿饭。故事就是这么简单也很平常,然而就是这平常的故事中,也有耐人寻味的社会现状的体现。

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儿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得小说充满了童真、童趣,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活泼、畅快淋漓。另外,小说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非常出色,虽然没有浓重的人物肖像描写,而是把人物性格通过生活细节与人物对话表现出来,虽然说得不是很多,然而人物却个个丰满,爸爸的儒雅宽厚,妈妈的温柔贤淑,姐姐的天真善良,而弟弟这一形象无疑是最为生动的一个。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他的调皮:打架、说脏话、玩鸟、贪吃,这是绝大多数小男孩所共有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了他身上一些另人震惊的有悖于常情的行为:十岁的他竟会口口声声地称自己的父亲为“他”甚至“臭老九”,称自己的母亲为“苏修特务”,而这则是那个文革的年代孩子所特有的。感觉很真实,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说中有一个情景总是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下大雨的下午,“我”坐在灶台旁做饭坐等爸爸妈妈回来,天渐渐暗下来了,厨房中灶台的火却越来越亮。看到这里,我总会把“我”想成我自己,也许都是农村孩子的缘故吧,我小时候也总是这样,老是坐在灶台后生火,坐等吃饭。但是小说中弟弟和姐姐身不由己地对父母的“大不敬”却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我总是会想,这么温暖的一家子,却要因为文革而过得如此“郁闷”,妈妈要被游大街,爸爸原本是校长却被贬到县城的粮库当装卸工,每天都要骑自行车早出晚归,现在想想是多么痛苦的事情,记得我爸爸聊起我小时候的时候经常会说“当时没有车,只有自行车,有一次我生病,爸爸就是骑着自行车带我到几十公里外的医院看病。”想想要是让我现在这样做想来是比较困难了。

作者迟子建说过:“《花瓣饭》我写了文革,我描写的是一种日常生活,孩子对政治的那种无知,因无知而消解的那种苦难,它是苦涩的,同时也是温馨的。我特别渴望能把大题材用最日常的民间的立场表达出来。”可以看出,作者她成功了。
  他们吃着这花瓣饭如亲情般让我觉得格外温暖,格外清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1: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