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平行线的性质》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初稿:王新华(安徽省巢湖市散兵中心学校) 修改:张永超(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 审校:夏晓华(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中学)
1.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知识,是证明角相等、由位置关系研究角的关系的的重要依据.从其所处的地位看,它是在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对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也是以后学习平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平行线的判定是根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关系,判定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而其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它们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教科书正是从平行线的判定入手,通过回顾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逆向思考,从而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互逆关系. 教科书是让学生通过画图、测量、观察等活动,探究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同位角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平行线的性质1,其后,让学生根据“思考”栏目和平行线的性质1,探究、推理得出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 本节课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推理,感知言之有理、有据据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类比和转化思想的渗透与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及其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是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的推理过程的逻辑表述. 2.重难点突破 (1)平行线的性质1的探究 突破建议: ①引导学生准确作出平行线 , 和截线 ,并强调两条直线 , 的平行关系; ②引导学生观察、辨析“三线”形成的“八角”,哪些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③要求学生尽可能准确地量出在两条直线平行时,“三线”形成的“八角”的度数,并填表; ④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同位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⑤变换截线 的位置至 ,经历再观察、再测量、再验证的过程; 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并尝试用符号语言描述; ⑦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性质1与平行线的判定1文字表述的区别,明辨性质与判定的异同. (1)直线 , 被直线 所截的同位角有哪些?数量关系如何? (2)直线 , 被直线 所截的同位角有哪些?每组同位角都相等吗?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1的应用.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的前提是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则第(2)题中直线 , 没有说明平行,所以得到的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1)直线 , 被直线 所截的同位角有4组:∠1与∠5,∠2与∠6,∠3与∠7,∠4与∠8,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5,∠2=∠6,∠3=∠7,∠4=∠8; (2)直线 , 被直线 所截的同位角有4组:∠1与∠9,∠2与∠10,∠3与∠11,∠4与∠12.由于题目没有指明直线 , 是否平行,所以这4组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2)性质2、性质3的推理表述及简单应用 突破建议: ①结合探究平行线性质1所画的图形和表格,观察、比较其中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进一步设问:图中的每组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从直观操作和观察中直接感知与发现; ②对学生直观感知得到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关系,引导学生借助平行线的性质1来进行推理和说明,并尝试用文字或符号语言表述说理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和表述平行线的性质2和性质3; ③对于平行线的性质2和性质3的推理说明与简单应用,不必强求规范和一定要用符号语言表述,只要有条理、讲明白即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提高和加强. 例2.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1)从∠1= 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2)从∠1= 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从∠1= 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题目在AB∥CD的情况下探究∠2、∠3、∠4分别与∠1的关系,首先需要分清它们是同位角,内错角,还是同旁内角.当然,当第(1)题解决后,也可以根据对顶角相等和邻补角的知识来解答第(2)、(3)题. (1)∠2= ,因为AB∥CD,∠1和∠2是内错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2=∠1.而∠1= ,所以∠2= . (2)∠3= ,因为AB∥CD,∠1和∠3是同位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3=∠1.而∠1= ,所以∠3= . (3)∠4= ,因为AB∥CD,∠1和∠4是同旁内角,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1+∠4= .而∠1= ,所以∠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