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让信息技术在实践与课程整合中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20:4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让信息技术在实践与课程整合中发展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高速发展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际,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课程整合中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发展与创新
   正文:
    新课程要求中小学自三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其中指定内容之一,成为中小学三年级起的必修课程。下面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环境下的创新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讲了那句对日后中国计算机教育影响至深的话──“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其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便开始萌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民族信息产业的崛起,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些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及教材的出台窥见一斑:自1992年起,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纲要1996年—2000年》、《计算机教育软件发展规划1996年—2000年》、1996年末原国家教委颁布了《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7年又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为适应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需要,考虑到我国中小学师资、设备等条件的变化,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新版的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程,2000年11月14日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03年3月颁发了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
   二、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个问题
    1、观念和地位在应试教育主导中小学教育教学走向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基本素养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信息技术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学地位在普教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仍被远远地甩在各门“主科”之后,归入“术科”之列。尽管信息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得到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也日益普及,但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任课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一切根源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淡薄和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2、资源和内容目前大多数学校均采用统编教材或省编教材,教师参考资料、实践指导和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教学内容无论是初次接触信息技术的小学生还是部分已成为电脑“高手”、“能人”的高年级学生,都不外乎于:信息与信息技术、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与数据库基础、网络基础、多媒体制作和语言基础等六至八个模块,其中再分出必学和选学两个部分,尽管采用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深的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方面极大程度地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由于学时分配和“零起点”设置问题,造成学时浪费和内容重复、教学浅尝辄止,不仅使从教人员丧失积极进取精神和动力,更严重的是屡屡使学生刚刚燃起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豆蔻之际消失殆尽,而浩瀚的网络资源也是偶尔得以拾掇以搪塞门面课堂,以致一部分学生至今仍与网络无缘,同时部分少年则常常“春风潜入夜”般地钻进网吧,沉湎于诱人无比的游戏、聊天之中,以致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对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群起而攻击,但仍显苍白无力。这一切现象表明了这样二个不争的事实:大量的多媒体软、硬件设施、浩瀚的网络资源没有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落后于信息技术自身发展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的客观需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20:48:48 | 只看该作者

    尊重教学规律,在整合中求创新发展和创新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两大要素,新课程创造性地针对学科间的综合需要,提出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容涵盖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要求自三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新课程标准也一改教学大纲的面目,对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究等活动加强要求,并着力渗透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综合。无论是综合的课程还是课程的整合都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和全功能的工具,而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先后出现过tutor(指导教师,即起个别指导作用,以cai系统为主要模式)、tutee(被指导者,即由人教会计算机做各种事情,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为主的教学模式)和tools(工具,即辅助人们完成教学过程所面临的各种任务,以应用工具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公众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信息技术的工具(Tools)功能日显突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已为全世界各界所认同并接受。事实上,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经历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校校通工程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三个阶段,在部分课程整合开展较深入的学校和地区,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尤其明显,教师、学生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并享受着信息技术,而这正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所向往的理想境界。这里引用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何克明教授的一段话,以期和大家共享:“要把计算机融合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必须首先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认知工具作用,从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做起,经过5年、10年、20年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才能逐步完成。计算机与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真正融为一体之日,就是我国计算机教育真正取得辉煌成就之时,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真正开花结果之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20:48:45 | 只看该作者

    3、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突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超强的发展性,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尚未探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观念驱动下,我们的教育比较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主要采用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被动教学模式,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软件也是以展示和呈现知识为主,其结果就是教学软件象“书本搬家”或“教案搬家”,难于适应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也就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学生无法感受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所带来的乐趣,充其量也只是学会了计算机的某些操作,而离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根基于对评价对象的目标定位,不同的定位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三、 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探讨
    落实课改精神,在实践中谋发展实践既是学习的出发点又是学习的归宿,现代教育理论十分强调情景、体验和实践活动对知识的建构作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就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只有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才能掌握信息获得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才能领会信息传输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才能了解信息的内涵和信息处理的目的,只有在信息的应用过程中才能体会信息社会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只有通过大量实践和感悟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世界中相关文化、伦理道德,从而自发地负责任地使用和发布信息,提高信息素养,从而为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围绕提高人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突破仅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或干脆以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代替信息技术教学的局面。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亲近更多的情景、接受更多的信息、体验更全面的信息文化、开展更丰富的实践。课改精神,落实新课程理念,围绕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和发展人的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