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2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的焦急呼唤。
一、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将电视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既能让学生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而对教师来说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有效地实现精讲,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还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教师+课本+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27:29 | 只看该作者

2、抽象的说教变形象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的特色。

    由于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学已由讲授型向创新型过渡发展。它不仅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它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表现出来,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可见,恰当地选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因为网络教学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比如在小学科学课《太阳系》、综合实践课《十二生肖》,我校教师都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由过去的被迫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Internet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时间和传播周期。并且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广,效率更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所学的知识也更全面多样,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集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比如在观念的更新、整合的手段及整合的能力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很多。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来看,这一过程是对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之与课程进行整合能力的考验,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27:41 | 只看该作者

1、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但现在有些教师由于在观念和自身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成为整合的主体。比如有的教师认为麻烦或怕麻烦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那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在互联网上用IE浏览器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CAI课件对所教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教育的信息化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作为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并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消除畏惧感,逐步树立学习―→应用-→适应信息技术的信心,形成终身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2、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及学科特点,不断提高教学整合的手段与能力。

    课程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现在有些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教学目标虽然了解,但对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去突破教学中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情景、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较好在完成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说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对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从一般人不易察觉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比如在小学数学课《三角形的高》、《三角形边的关系》;小学语文课《黄河瀑布》、《黄山奇石》;美术、音乐课中的欣赏课等,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教育的信息化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比如有的学生在网络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时,收集了大量的信息,面对这些信息却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不知道哪些信息对自己学习有用处;出现不同的观点时哪些信息是对的哪些又是不对的;找到了自己所需要信息该怎样进一步处理;导致不能在这节课中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引导和指点学生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要求教师最终要着眼于学生这些信息素质的培养。让其转化成为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才可以加快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27:46 | 只看该作者


三、避免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出现误区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随着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和能力的不同,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比如由原来的“人灌”变“机灌”、为了整合而整合等各种误区。假如教师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领会整合的实质和精髓,整合时目标不够明确,忽略了年龄和学科特点,那整合将出现整而不合的现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无从谈起。

1、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说放弃其他教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不断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但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教育技术价值的消亡。我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的子课题《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中谈到,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放映机等较为传统的教育技术,甚至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在中小学教学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仍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伴随这些传统技术和工具产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纵深发展价值。教师不能为了要用信息技术而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加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甚至连简洁清晰的板书在一节课中也都没有了。教师在通过教学设计不断整合信息技术的新功能的同时,应结合本校与本课堂的教学实际,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与其他传统的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资源和非数字化教学资源之间优势互补,综合运用,发挥整体效益。

2、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能忘记学科特点

    选择信息技术“整合”不是把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去支持学科教学。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同。例如,数学教学中的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科学课教学中的晶体结构、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排列等,光靠口头讲解或展示挂图,学生还是不易理解,而计算机屏幕显示的动画及视频却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整合”就需要在新的教学环境中重新对教材教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决定信息技术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又如,传统的数学给人的印象就是逻辑推理和计算,有了计算机可以把实验引入数学教学,把计算机的“着色”、“隐藏/显示”、“变换”、“动画”功能引入几何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等等;用Flash制作数学中关于“圆的形成和定义”的课件进行教学,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掌握,因为把一段干巴巴的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动画片,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也把知识学到了。技术的作用在于“如虎添翼”,但用得不好,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结果而淹没了思维的过程,所以信息技术要用在那些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选择信息技术,创设教师、学生以及信息技术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

3、学生和教师在整合过程中主导与主体地位的误解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传承多年的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接受。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这是大部分教师能达到的学生主体作用时的理解。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同时面对网络上的浩瀚资源,有不少的学生会迷失方向,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而是沉迷于局域网内的游戏,聊天,谈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等丢失殆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监控与督促。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那么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27:51 | 只看该作者


4、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活动效果。以一堂小学的综合实践课“节日风俗”为例,教师在课件中设计了三段关于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的民间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上网查询的资料及自己已有的对节日的理解,表演了三个节日,但是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一是没有体现出某节日最核心的风俗特点,如元宵节不是简单地吃汤圆,端午节也不只是做出划船的样子,中秋节更不应只表现嫦娥和吴刚相聚的故事,风俗中元宵节所体现的欢乐团圆,端午节划船比赛体现的力量、友谊,中秋节亲情的表现及对亲人的思念,在学生活动中是没有办法体现出来的;原因二是没有达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加工、概括、表达学习材料的能力的目的,看上去课堂气氛很热闹,但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原因三是一些常用的技术设计、操作上也要对学生提供帮助。如不易频繁使用过于嘈杂的声音、主题页的设计尽量简洁、加强对材料的提练总结等。

5、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误导

    在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数字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网络信息容量巨大,同时也良莠不齐,有的只是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罗列,有的则带有片面性甚至误导性,那么这种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培养就要求学生能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相应的判断。但有的教师只是提出“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你的观点即可”。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带有误导。它易使学生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都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
    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5: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