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英语优秀参赛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整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0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英语优秀参赛论文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整合
吉林市第二十七中学   赵靖怡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在影响我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计算机为工具,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字:信息技术,英语课堂,创设情境, 提高质量,课堂结构
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其新型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体现了教学与时俱进,说明了新世纪教育的学生观与发展观在升华,预示着教学方式将面临一场重大的改革。曾经一段时间,我们片面地把现代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先进工具来辅助教学,利用它来制作与播放幻灯片和课件等等,而且这些操作均由老师进行,学生成了旁观者,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理解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今,随着教改步伐加促,我们正在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我们有幸面对面地接受现代信息技术专家和教育教学专家的指导,深入研究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养符合时代气息的创新人才。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能明显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无疑使多媒体成为了最佳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有理论基础的。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应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和网络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最终达到小学英语课程所要求的各项目标。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结构
多媒体技术对文本(Text)、图形(Graph)、静止图像(Still Image)、声音(Audio)、动画(Animation)和视频(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05:16 | 只看该作者

(一)提供英语学习信息,提高学生听读能力
我们便可以看到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幼儿英语教学节目。虽说是幼儿教学节目,但对于小学生还是很适合的。在School Online栏目下是Little Activity Center.他们请来了米老鼠、刺猬、小袋鼠、小熊等小动物,以动画片的形式和小朋友交流英语。单击栅栏上的Enter进入小动物活动中心,画面上有一只小熊手捧一本故事书,把鼠标移到小熊身上就会显出:Hello,I’m storybear.Let’s read a story.点击故事熊后会看到一本书。学生单击with sound后,画面上是森林,下面是一段有声文字It was a warm sunny day in the woods until……这种英语故事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环环相扣,处处设置悬念,十分引人入胜,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境界。在这种环境中学英语,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读水平。
(二)为学生创造英语书面交流的机会,提高写作能力
国外很多研究与实验表明,E-mail除了能加强人际交流外,在辅助写作教学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新加坡和加拿大的教师们发现,在E-mail辅助下,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交际中表达思想,不断努力地修改内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义。我把自己的E-mail给学生,让学生用英文个我发邮件,也可以把平时的作业以E-mail形式的发到我的邮箱里。学生发来的有看图写话,写日记,写贺卡,改写课文,续写课文等。让孩子们每到母亲节、教师节、妇女节、圣诞节、春节或是同学的生日时,会想着去发英语电子贺卡。在写贺词时,往往会查阅许多网上资料,寻找自己最满意的祝福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这些E-mail写作交流中,学生都是在进行真实的、高度积极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使用,能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初中英语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2:04:46 | 只看该作者

(一)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英语,兴趣第一。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能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关系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环境教学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建构学习过程。它能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旧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转变,强化“学”的环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四)能创造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学习者学习的自由,有利于构建自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同时,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或称探究式学习(Exploration Learning)、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活动的开展。
此外,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改革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利用它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9: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