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20:0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摘要】创新精神是创新的源泉,时代需要创新,教育改革也需要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即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全体学生都在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从而促进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其核心在于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思路。中小学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合理的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教育 实施策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它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着教育教学的改革。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反馈快,交互性强等优势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应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具备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多是采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把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活生生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解决了单调的课堂教学环境。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教师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根本保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互动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传统教育中,课堂气氛严肃,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种被动局面,学生很少有自己提问的欲望和权利,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都集成在一起,表现形式灵活,将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和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内化、吸收的热情,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迸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20:03:44 | 只看该作者

2、要避免滥用信息技术,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多次的教师听、评课中,由于讲授教师在课堂设计和使用时,为了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和动画效果,过渡采用了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这样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面,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设计课件应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只要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把我们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或一些身临其境的画面展示清晰即可,不要求一堂课都要依据课件。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新式武器是我们该深思的问题。为适应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让我们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方式,让无声与有声,具体与抽象,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在转瞬之间随意转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激发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初中学生好动、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学生一旦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以 “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幅画、一段动画、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如在讲授“photoshop”内容时,首先向学生演示用photoshop制作出来的合成照片,学生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心中,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教师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使学生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
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创设自主操作环境,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信息融于一体,且信息反馈及时,界面友好,能进行人机双向交流。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操作环境,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自主选定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自由发展中强化训练。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这样,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在网络信息时代,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可以说,不会使用网络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今天,走向明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网络文化知识,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能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圆周率”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收集有关“圆周率”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课堂上让他们各抒已见,谈谈他们对圆周率的认识。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20:03:40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关于数学“垂直”概念的交流课,教师在引出课题时用Flash制作了一组跳水的动画,当画中的人物成功地跳入水中后,其动作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而当人物没有成功,斜插入水后,计算机即传出“啪”的一声,学生几乎全都笑了,一片水花过后,画面上打出字幕:“他为什么没有成功呢?”所有学生几乎同时喊道:“不垂直”。教师自然而然的提出本课的主题“什么叫垂直呢?”接着教师讲解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垂直”的概念。如果光凭教师用嘴来说就显得太空洞,其效果不言而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积极探究的认知心理,所以兴趣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花肥,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它的基本理念。集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采用学生广泛参与思维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或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教师在交互式网络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人人独立思考、操作或探究发现,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教师也参与小组活动,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间、师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在进行《丑小鸭》的教学时,先让学生搜索关于安徒生的资料,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依图弃文讲故事,争取每个学生都发言。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取长补短,激活灵感,并在讲故事时相互合作,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目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常,人们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而创新意识则是在质疑的情况下产生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圆》这节课时,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用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五边形和圆形分别制作成马车的轮子,让一只小猴坐在马车上,通过点击鼠标,逐个演示运动过程,这样不同车辆行驶的过程就自然逼真地展现出来,很快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只有圆形做的轮子才能使猴子“平稳”地坐着前进呢?由于有了疑问,学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圆》的知识学习中,主动分析各种图形的特点。通过学习与思考,明白圆周上每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心的运动轨迹相对“平稳”,而其它图形周边上的点到它的中心距离相差较大,所以不能使车子平稳前进。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演示,创设出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产生“疑”,并促使其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要树立了为学生终生负责的质量观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4: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