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02: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关于古诗的教学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却只流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关键词:古诗教学 ; 个体差异 ; 自主探究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读古诗,可以不求甚解》,猛然间心中激起一阵涟漪。“不求甚解”这个词语在陶渊明的笔下是想抒发自己喜爱闲静、淡泊名利、寄情诗酒的闲情雅致。用在这儿是否就是在鼓励人们多读诗呢?细看文章发现,非然!邓拓先生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是这样解释这个词语的:“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古诗词由于其语言的独特,时空的距离,其备课与现代白话文备课有着很大差别。一些名师上得颇为经典的古诗词课,大多是由于教师的古典文学底蕴深厚,古诗词备课上课的根基扎实。而作为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非常迷茫,既无法“深入”,又做不到“浅出”。因此,我观看了很多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也做了很多尝试,但还是懵懵懂懂,有很多不解之处,希望提出来后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津。
一、“不求甚解”的教学是否对所有的古诗文都适用
如果把小学阶段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话,每一个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感悟能力、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是不是所有的古诗文教学都应该以“不求甚解”为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我认为不尽然。
首先,“不求甚解”的要求对低年级或者中、高年级的后进生还有实用价值,但对大多数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求的学习状态应该是一种初步的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古诗教学其实是在带着学生阅读古人的文章,要从古人的笔下读到自己能理解的意境,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体验,对自己的道德情感产生影响。因此,虽然我们的学生还小,虽然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甚解”。他们不光要“吸收”,而且还应该教会他们怎样“伴随着倾吐的吸收”。也就是让他们尽可能主动的、自主的探究古诗文中自己需要的理解、感悟。
其次,哪怕在同一个年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古诗文的学习上的差异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有的同学就对古诗文特别感兴趣,并且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感悟古诗文的能力,他们只需要我们轻轻地点拨一二,便可打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任他们驰骋在古代和现代连接的罗马大道上。我们不该为了最基本的要求,而放弃对更高需求的努力。
再次,《新课标》推荐背诵的 75 首古诗词,虽都是历代名篇,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但在内涵上也是有差异的,在情感的把握要求上也是有层次的。所以,不该一概而论,“求甚解”和“不求甚解”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该有学生自己决定。
二、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能“不求甚解”吗
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 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我们接受这个现实,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对博大精深的古诗文理解的不够深刻,强求理解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产生对古诗文的敌对情绪。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可以等以后的“每有会意”,我们教师能吗?如果我们也“不求甚解”,我们拿什么对这些古诗文“深入”?课堂上又何来的“浅出”?如果我们“不求甚解”,我们怎能把握好哪些是“甚解”,哪些不是“甚解”?
三、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更好的达到《新课标》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沿着这个理念去审视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以读为主。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优美,可以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 “ 不求甚解 ” 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初读古诗。
然后在读中感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我们也应该认真解读教材,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看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只如此,我们如果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古诗文中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认知体验,使得自身的情感和作品所累积沉淀的情感进行碰撞、交流,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才是 “求学问”和“学做人”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诗文教学的最优化组合。
总之,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6: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