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第三单元
感受自然
【作文目的】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陶冶情操。
2、抓住主要特征观察景物,表现景物的美,表演景物的美,能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4、关注自然,关注环境。
【训练要求】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思路提示】
文题1:走过(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提示一: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在写景的基础上,加以感悟,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题2: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乐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写好此文的关键事如何打开思路,以及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我们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受小溪的清纯,感受大山的倔强,感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海胸怀,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提示二: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提示三:写这类文章一般从模拟实物的外部形态入手,可以从实物的形状、颜色、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具体、形象地描摹,然后准确地描述出所写对象的特征,或以物喻人,或托物喻理。要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品性要与所喻之人或所喻之理有相似点,不可强硬地拉扯在一起,二者要恰切、妥帖。
【相关素材】
1、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纳)
2、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布赖恩特)
3、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卢梭)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6、一朵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谚语)
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