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8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21:2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赞字乡中学:李建军
摘要: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四个阶段、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机五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优势、应用、时机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掌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而语文学科作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继承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像、图形、文本、超文本)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动画和声音相结合,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听说潜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思维想象,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媒体教学给了教师施展才能的无限空间,在神奇的电脑帮助下,教师可以任意创作、自由发挥,可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笔者经过多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探索、总结,我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世界,弥补学生感性材料的
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效果,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让南方的孩子看到雪域高原的实景,北方的孩子看到南方鱼米之乡的美丽……
生活中缺少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把远的拉近,把“生”的变“熟”,把“世界”搬上屏幕,这就是现在的课堂,就是学生多彩的学习内容。在画面、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让学生获得了启发、受到熏陶,知识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二)、信息技术通过“人机互动”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
充分实现。
尊重学生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和发展,“人机互动”让这种设想变成了现实。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与同学即时沟通,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别人,同时可以分享同学及老师的思考成果,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使学习走向开放,走向对话。同时,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为学生搜集、比较、判断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信息来源,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从此不再是神话。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改变着学生的未来。
(三)、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
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生进行“无缝沟通”,把学生共性的问题用实景及时切换到屏幕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个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得以解决。
特别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环节上,教师可以用知识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更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有关变式题目,进行网上发布,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转化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优势上进行合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21:26:49 | 只看该作者

(四)、提高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认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虽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骄子,但它在课堂教学之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这是教学自身的规律决定的,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如果过分夸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辅代主,势必导致人为物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定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它成为辅助手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中,从而极大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
(五)、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比如对微观世界的“再现’’,对某些科学实验的模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每一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内容设计,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密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果一味地为了使用而使用,则会违背教学规律,出现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六)、提高自身素质,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保证。
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才能提高学生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行动在学生的前面:教师不仅要在知识与心理方面都备好课,还要提前上网搜索有关信息,扩大知识面,当好学生的导航者。面对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师首先要汲取适合学生的“一桶水”,才能保证学生能从中获得“一碗水”。教师首先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探究,也不能放手不管、任其发展。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和共同进步者。
五、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机。
(一)、创设情境,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
(二)、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
(三)、设置铺垫、增加台阶、降低难度时;
(四)、在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时;
(五)、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作以对比分析区别时。
现代化教学手段无论怎样先进、直观、形象,每种手段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归根结底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种工具。真正推进教育前进的不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是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
总之,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系,才能适度的使用信息技术和处理好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大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21:26:44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增大了教学的信息容量。
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大了所需的信息容量,让知识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大,特别是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如它能根据需要找不同顺序显示文字信息,字体多样、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这些功能的存在使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在所调出的信息当中,如有不需要的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删除功能删除它。同时由于多媒体技术为资料的剪辑、组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使课堂信息的容量增大,使教学更丰富,知识更全面。网络功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和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学“活”起来,丰富起来。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否定传统的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但也出现个别教师走向极端——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工具的现象:一节课下来,有的教师根本没动粉笔,有的只是在黑板写上课题,一节课完全是围绕多媒体课件展开的。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数学课上用利用课件来演示动点问题就能给学生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在化学课上利用课件来演示由于条件限制实际中很难发生实验现象;在地理课上利用多媒体来了解真实的地溶地貌以及风土人情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比如:一些老师自己制作的教具虽然简单却极易实现学生全方位观察物体;语文课上学生的反复朗读虽然没有名家抑扬顿挫,却能够让学生仔细品味推敲;地理课上教师板图这项基本功运用就更能加深学生对某一特征的记忆。因此,只有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含量而否定言简意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并非技术含量越高越好,而应强调它的“实用价值”。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用PowerPoint等简单的软件就可以完成课件制作时,就没有必要用其他高级的软件。例如一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制作的课件在画面、背景音乐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技术含量很高,让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样的课件往往忽视教学的核心部分,欣赏高于辅助作用,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当多媒体课件不是为了帮助学生促进思考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因此,“实用价值”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石。
(三)、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科整合过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总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因此,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较为新颖,内容看似丰富多彩时,学生并没有积极去思考,只是看热闹,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这就值得我们教师重新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个别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考虑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在一节历史公开课上,由于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内容过多,老师的手没有离开过鼠标,更别说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用于观看课件的时间过长,而用于独立探究、整理的时间太短。一节课下来,学生思路混乱,不知道这节课重点是什么。因此,不论信息技术多么发达,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时,这节课堂教学都不会获得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21:26:39 | 只看该作者

(三)、信息技术任务化
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课前首先提出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让学生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需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以补充、修正、加深对每一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否定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
(四)、信息技术工具化
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其信息的开放性和海量性,拓展了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空间。一方面,学校和教师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可以提高其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课题,在虚拟空间和环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亲历”的现象和事物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对信息进行收集、选择、组织、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中,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的理想目标,切实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语文教学更具有直观
性和形象性。
在传统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就是全部。枯燥、乏味,没有新意,也没有什么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而现在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知识难点用动画和动态的方式演示出来。以图像、文字、声音、影像、视讯等多媒体信息向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各个感官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吧抽象变成具体形象,使“静”的变成“动”的。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抽象思维给学生带来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例如: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三峡》、《与朱元思书》等写景文章,它们的内容都与自然景观紧密联系,如果用一些有关景观的风光片来演示,会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直观。这些单纯的文字想象要强许多倍。
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氛围,启迪学生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和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个性心理特征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发挥的功能恰恰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我们在讲授《海燕》这篇散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海燕》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海燕的影片,让同学们了解海燕的一些生活习性,以及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的状态。再配上激昂的音乐,加上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使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凌空翱翔、展翅奋飞,与乌云、雷电、狂风、闪电进行搏斗的海燕。使我们的视觉、听觉都动起来,这样我们既能看到精美的画面,又能听到悦耳的声音,同时又能与知识内容完美地结合,无疑突出了课堂的美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0 21:26:34 | 只看该作者

(四)、信息技术使师生关系面临重建,对教师、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观念中的教师因拥有“知识”而拥有“权威”,因知识丰富而拥有“霸权”,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权威”和“霸权”将面临严峻挑战。知识的积累和贮存不再是教师的“资本”,知识的检索、分析和处理的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学习、不提高,到“青”将不出于“蓝”的那一天,教师面临的将是什么?教师要打破心理坚冰,解除最后一道防线——固守与自尊。抓住机会、加紧学习、超越自己、超越学生,才有资格去当一个“老师”,也才有资格指导学生。
(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对教师指导学生的要求更高。
信息技术是“人”制造的,更是人使用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与学生,这两种“人”有时并不一致,教师与学生不仅要有识别功能,而且要熟练使用。教师与学生应在信息使用背景下,寻求新的平衡,重建新的教与学关系。教师要在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是做给人家看的,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的质量、生存质量的根本目标。
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四个阶段。
(一)、信息技术演示化
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式。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的理论模型等。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和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该层次的教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必要时用一用。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仍是被动型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工具化
操作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个别辅导软件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不同模式的个别辅导软件,反映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时的交互方式,包括操作和练习、对话、游戏、模拟、测试、问题解答等。
在此层次,主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有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等,虽然教学仍是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但是学生有丰富的和优秀软件相接触的机会,对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学生请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在其遇到障碍或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最后的评价方式仍以测验为主。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而且做的每一题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4: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