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整合,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掌握教学活动,是课堂的主宰,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学生之间的合作程度过少,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确实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其集中体现就是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所必不可少的。”[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和精神。
通过整合,激发学生积极的创造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往往是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不是只有教师的活动,也不能只有机器和键盘的声音,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从而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作风。要鼓励学生勤思、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使语文教学一改过去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增加了语言信息传递的渠道,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在信息社会里,言语形式将呈现一种高度个人化的倾向;语文教学应着力于言语信息筛选、鉴别的教学。”[5]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已不只是传播信息的媒体和获取知识的工具,还为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选择与加工提供了可能。对教师来说,主要是通过课件与多媒体教案的设计来综合运用信息资源。
进行课件设计,主要是以语言材料为凭借,模拟学生的认知程序,对有关资源内容与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整合,使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认知、分析、综合、概括,以求提高课堂认知活动的质量。“言语与其他媒体形式相结合,共同参与言语交际;语文教学必须考虑言语与其他媒体形式的相互配合、相互转化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与其他媒体一起共同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5]从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对资源内容进行整合,语文教师就必须设计多媒体教案,利用“备课平台”,把需要使用的课件和其他多媒体素材,与自己的讲授提纲编制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我们前面所说的“课件”,大多指的是就一个局部内容精心设计制作的软件。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软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规律紧密结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内外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身就属于新型的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资源信息化的产物。而信息技术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6].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内外教学的需要,设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模式。目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作品形象的形象演示模式;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信息量,使学生突破书本知识来源,开阔思路的信息资源选择模式;建立在师生共同操作计算机基础上完成师生情感与信息交流作用的师生交互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的练习指导模式;利用局域网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网络学习模式;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等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设计适当的教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