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媒体“引导”,仿写
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中,模仿如练书法先经临摹一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是对小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训练的小学作文训练全过程,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利用媒体为其架设桥梁,向孩子们展示语文的美丽,让学生学会正确模仿,进而达到独立创作的境地。例如,在写景习作前,引导学生模仿写景的典范课文,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写山、水的两个结构相似的段落,运用电脑操作把学生观察发现一一呈现,让学生领悟:“哦!原来可以这样写。”在写自己的喜爱的小动物前,让学生去模仿同一类型不同写法的范文,如老舍为猫作文;钱钟书帮爱猫打架,为爱猫赋诗;季羡林散步小山丘,爱猫虎子如影随形……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哦!这又是另一种写法。”运用多媒体把同类文章同时呈现,让学生的目光聚焦。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各类典范文章的模仿,学生的写作思路拓宽了,而且对相似文学作品的写法又有了新的体会。这种模仿就不仅仅是为了模仿而模仿,还伴随着学生的自我领悟、融汇贯通而产生的“新的体会”是学生创造性的体现,非常可贵。
研究表明,学生很小就会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自由探索发现,并能对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鼓励学生从三年级起就为自己建立“文库”,将自己的每一篇习作都存入电脑,分类整理,在整理过程中进一步明晰习作类别和题材。学生按照自己的眼光,在平时的阅读中采撷,利用电脑这个“好记星”分门别类地建立自己的“精品库”、“好词佳句库”。学生在阅读中模仿,在整理中模仿,并渐渐转化成胸中的“墨水”,在习作时信手拈来。这样的积累会大大地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久而久之,这些“文库”就成为学生的“得力助手”,实现从仿写的“量变”到自主创作的“质变”。
三、媒体“引渡”,会写。
因特网——全球最大的网络,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习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再现情境、启发想像,将学生“引渡”到创作的海洋中到,让学生会写。
1、借一双慧眼——引导有序观察
只有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好作文。写好作文需要细致观察做为前提——仔细地看、有目的地看、按一定的顺序看。多媒体可以把要描述的事物较之课本更完全、完整、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用影视特有的手段:定格、放大、多角度等,让学生看得更细致、更真切,观察得更有条理、更受启发。教师运用多媒体,把对语言文字抽象的讲解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在直观形象的体验中获取创作灵感。写动物是习作中的常见题材,以写猫为例,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各种“猫”的图片,并结合照片、视频等展示自己的爱猫;然后按照猫的头、身体、尾巴的顺序来观察。再结合视频,在动静对比中让学生观察猫的行动、叫声的特点;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一、二件典型事例突出猫的特点:可爱、温顺、淘气等等;最后总结写法:“写什么——抓住特点”、“怎样写——按一定顺序、结合具体事例”等。多媒体像一个“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的视野里,让学生看到了“新的”微小细节,以及物体的特殊构造。利用多媒体在习作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它让学生借助观察这支桨,把自己“引渡”到习作创作的广阔天地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