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01|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人教)第十一册 全册教学资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6: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桂林山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l)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按“总-----分------总”和按特点记叙的构思方法。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5)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每一个分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写水句的前半句点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险”,而后半句以二三个比喻短语组成排比句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相结合组成补充描述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

    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 清 绿

   (3)检查思考题②,课件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课件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课件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   品文句,欣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学法:读——找——品——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重难点解析:
  1、课文按联欢的过程顺序写的。
  2、课文的重难点集中在“贴对联”和“表演节目”这两个部分。难以理解的是五副对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猩猩”面对这些对联的态度,以及表演节目过程中人们嘲笑敌人的几句话。
  典型习题配备:
   1、形近字组词:
     锦(  ) 镣(  ) 扭(  ) 坤(  )
     棉(  ) 瞭(  ) 纽(  ) 绅(  )
   2、选字填空:
     连、联  ( )系 ( )欢 续( )
     应、映  答( ) 呼( ) ( )照
  3、查字典:
查加粗的字 音序 部首 字义
洋溢   充满而流出
高歌曼舞   柔和

  参考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星级教案
  向您推荐的资料:
  长篇小说《红岩》、电影《在烈火中永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狱中联欢》练习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分析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教法建议
  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或学生讲述或朗读跟课文关系密切的章节。
  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又比较长,教学时要突出重点、难点。可在课前学生已对《红岩》的背景和故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作如下安排: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第二步,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第三步,组织学生讨论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相机诱导;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贴对联”这部分。
  教材中安排的5个要求认识的字,可提出来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作为略读课文,一些字词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准确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2:28: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欢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现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后两件。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借助这样一篇饱含着作者鲜明爱憎而又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培养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接触以描述革命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从中了解革命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受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课文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贴对联”和“表演节目”这两个部分。具体说来,较难理解的是五副对联字面的意思和含着的意思,“猩猩”面对这些对联的态度,以及表演节目过程中人们嘲笑敌人的几句话。
  课文中五副对联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从字面看,没有一处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藏的欢呼革命大好形势、赞颂革命者、抨击反动派的内涵。正因如此,意在“挑剔”的“猩猩”看了之后,可能已意识到某些不同寻常的意义,但因抓不住把柄,也就只能无可奈何地溜走。
  至于表演节目过程中嘲笑敌人的几句话,只要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也不难理解。课文中借一名革命者的话点明了当时的背景:“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工夫下命令开枪。”事实确是如此: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面临着彻底垮台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开始玩弄停战谈判的花招。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不得不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作出一些无关大局的让步,允许元旦期间在狱中唱歌跳舞就是他们表现出的一种姿态。当然,敌人还有着险恶的用心,那就是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发现狱中地下党的组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溢、猩、禅、剔、镣、绅、蒋”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鼓励学生读长篇小说《红岩》,也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由教师或学生讲述或朗读跟课文关系密切的章节。
  2.本课是略读课文,课文又比较长,教学时要突出重点、难点。可在课前学生已对《红岩》的背景和故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作如下安排: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第二步,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第三步,组织学生讨论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相机诱导;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贴对联”这部分。
  3.如果在讨论中发现学生不理解某些对联的含义,教师可适当指点。如,“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可先让学生讲讲字面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讲:“在山洞里只过了几个月,外面的世界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课文里这副对联下边的一段话,说说对联含着的意思,让学生弄清,这里的“千年”并不是说真的过了一千年,而是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
  4.指导学生朗读“贴对联”这部分,要表达出作者对革命者无限敬仰、对反动派无比蔑视的感情。如,“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在加点处前稍顿,把加点的字稍强调一些,便有助于揭示对联的真实含义。“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了。’”把加点的字适当强调,再把猩猩说的话稍夸张一些,有一点阴阳怪气的语气,便有利于表达蔑视敌人的感情。
  5.教材中安排的7个要求认识的字,可提出来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作为略读课文,一些字词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但教师一定要弄懂。

  下边的解释供教师参考。
  苍劲:苍老挺拔。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扭转乾坤:乾坤,天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谨防:小心地防备。
  黑名单:这里指特务准备逮捕或枪杀革命者的名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2.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后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纪念品是极简陋的,从中可以看出狱中的情况是何等的艰难,但在这样的条件下准备礼物,互赠礼物,表现了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对革命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者是那样的心灵手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时代背景;

2、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3、初读课文,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四件事。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 齐读课题,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 教师酌情补充(渣滓洞集中营)。


二、指导预习

  1、指名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片课文节选自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具体而生动的向我们描述了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

3、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再跟大家讨论。)


三、默读课文

  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3、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4、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反馈自学情况

1、认读“猩、诙、谐、镣、蒋”5个字并组词。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扭转乾坤: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乾坤,天地。

妄加评论:乱评一气。妄,胡乱。

猩猩: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头子,因为他是人却没有人的心肝,所以难友们给他取了这么一个绰号。

崩溃:完全破坏,垮台。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

江姐:是小说《红岩》中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革命者,小说中的全名是江雪琴。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留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被敌人枪杀,她的母亲因难产去世。是难友们给她取了这个美好的名字。

极乐世界: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以获得光明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苍劲:苍老挺拔。课文里指字写得成熟、有力。

洋溢:充分流露。

诙谐:形容说话有趣,引人发笑。

参禅:原为佛教名词,指彻底理解了佛教禅宗的奥秘。这里借用这个佛教名词,说的是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挑剔:挑毛病,找碴儿。

博得:取得,得到。

劣绅和土豪:指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

谨防:小心地防备。

黑名单:这里指特务准备逮捕或枪杀革命者的名单。

3、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4、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几件事,其中重点写的是哪几件?

  叙述了“唱歌”、“交换礼品”、“贴春联”、“表演节目”四件事。重点写了“贴春联”和“表演节目”两件事。

5、给大家读一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讨论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小组学习

在组内将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起讨论理解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唱歌”部分

(1)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总的感受是狱中的革命者有着高涨的革命热情。)

(通过“期待”说明大家都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这一天的来临。)

(女室一带头,每间牢房同时响应,说明大家事先都约定好了。)

(“天还未亮”说明时间早,心情急迫。)

(“像一阵闪电”、“爆发”说明热情高,声势大。“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说明热情不可遏制。)

(2)小结:元旦早晨,天还没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

2.学习“交换礼品”部分

(1)默读思考:你认为狱中的生活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狱中的生活非常艰苦。从礼品:贺年卡是草纸做的,用红药水上色。五角星是用牙刷的柄雕成的,锦旗是女难友从自己的袜子上拆了丝线绣出来的。这些纪念品极其简陋,说明狱中条件的艰苦令人难以想象。)

(2)为什么要交换礼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为了共同庆贺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互相鼓励与敌人斗争到底,坚持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了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

3.学习“贴对联”部分

(1)默读思考:仔细体会课文中春联的含义,它们有什么特点?划出直接评价春联的两句话。

(女牢的对联意思是说,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特别是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即将彻底崩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就要来了。)

(楼一室的对联是说,敌人的迫害并没有磨垮革命者的意志,相反,使革命者领悟到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深刻地领会到马列主义的真谛。)

(楼二、三室的对联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大好形势,表达了革命者迎接光明,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楼七室对联中幽默的语言反映了革命者对恶劣的监狱环境的轻视。“乐”字表现了对敌人残酷迫害革命者的暴行的讽刺)。

(抓住“乐观”、“诙谐”引导学生理解每幅对联的含义。“乐观”是说对联表现出难友们并没有被敌人残酷的迫害所吓倒,而是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诙谐”是说每幅对联幽默有趣,巧妙地讽刺了敌人。)

(抓住特务头子“猩猩”的丑行,进一步体会对联的含义和战斗作用。)

(“猩猩”或是“妄加评论”或是“挑起眉梢”或者把“挑剔的眼光”凝固在有的字句上,“猩猩”尴尬的丑态从另一个方面表明,这些对联既精辟中肯、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又适当含蓄,使同志一看就懂,而特务则不会懂或根本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也不敢承认,可见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

(2)小结;这一幅幅对联都用了双关语。双关语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把对联的两种解释都注在旁边。

4.学习“表演节目”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同志们在联欢时表演了哪些歌舞节目?特务们是怎样对待联欢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表演了扭秧歌、打空心筋斗、叠罗汉、唱游击队员爱唱的革命歌曲。)

(理解“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这句话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示意思。顽强而鲜明是因为革命者为了庆祝元旦的到来、迎接新春的到来、胜利的到来,戴着沉重的铁镣跳舞,用铁镣的撞击声作伴奏,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所少见的,这个别致的舞蹈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叠罗汉”表现了革命者不畏强暴,不怕折磨,坚持宣传革命,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

   (理解“真有意思,这里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这句是用反语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能,也表现出革命者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贴对联”这部分,要表达出作者对革命者无限敬仰、对反动派无比蔑视的感情。如,“这里悟的是革命之道,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禅”,在加点处前稍顿,把加点的字稍强调一些,便有助于揭示对联的真实含义。“猩猩也许看不懂,也许看懂了又不敢承认,居然妄加评论道:‘这对联倒有些修仙炼道的味了。’”把加点的字适当强调,再把猩猩说的话稍夸张一些,有一点阴阳怪气的语气,便有利于表达蔑视敌人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具体描述了我们的革命前辈在1949年元旦到来之际,在渣滓洞监狱里通过各种形式的联欢活动巧妙地同反动派作斗争,表现出革命者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革命必胜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7: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