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6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厚望作文--初中读写一体24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 读与写——语文学科的擎天柱


【训练目标】
一、理解读和写的重要性。
二、激发读和写的兴趣和热情。
【训练重点】
理解读和写的重要性。
【训练内容】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解释是:“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文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是由听、说、读、写四大支柱擎起的一片思维的天空。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有一段关于听、说、读、写的精妙论述:“听,就是用耳朵来读,读,是用眼睛来听;说,是用口来写,写,是用笔来说。”这样一来,语文能力就可以被简化为信息采纳(听、读)和信息输出(说和写)两项思维活动。我们的读写一体课程就是把这两项活动科学化、阶梯化、兴趣化,达到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因为我们的读写一体课是一门课程,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它以提高综合的语文素质为本,以应对考试为标,既要“固本培源”,又求“达标”,所以读和写就成了重点。阅读内容涵盖了字词句段篇及语法、修辞等内容,再加上作文,可以说是整个语文了。当然,我们不是学校正常语文课程的重复,甚至不是它的简单的补充夯实,而是另辟蹊径综合提高语文素质,最后与学校正常的语文课程交汇,聚成更强大的语文优势。
  一、关于“读”
  在读写一体训练的初级阶段,阅读的目的首先是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其次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灌注的感情,再次是养成积累知识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最后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换一种心态去阅读
有的同学怕阅读,或者怕读某种或某些体裁的作品,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知识障碍,即为对字词句的理解所阻,为见识和经验所限;一是心理障碍,即莫名其妙地怕读。其实许多情况下是心理障碍。知识障碍需要循序渐进地排除,精神障碍则换一种心态去阅读即可迅速排除:你不要总认为自己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陌生人写给你的纸条或者是在听一个陌生人对你的反复诉说,你的任务是读(听)懂他(她)的意图,即弄明白对方要告诉你什么,这样一来就轻松多了。没有几个人迟钝到这个程度吧:别人递给你一封信,你无动于衷;别人特意对你讲几遍同一个故事,你麻木不仁;买了一件新家电不会使用,对面前的说明书却视而不见……记住,换一种心态,就是另一个境界。
  (二)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先看看下面的例子:
  1、一辆小轿车驶到高速公路出口,路边站着一队警察,示意把车停下。一个警察上前行了一个礼,说:“祝贺你,先生!你是通过这条高速公路的第一百万辆次车的驾驶员,你将得到5000美元的现金奖励!”
“哈哈!”驾驶员兴奋地大叫,“我有钱去学驾驶执照了!”
  警察还没反应过来,坐在驾驶副座上的女子赶紧陪着笑脸说:“警察先生,别听他胡说,他醉了,早上他喝了好多酒!”
  听到他们似乎在争论,其他警察也陆续走过来,坐在后排的老年妇女慌了,嘟哝道:“我早就说了,偷来的车四处乱开着跑,早晚要出事的!”
  “出事了?”坐在她身边的老年男子叹了一口气说,“打用假执照入境那天起,我就料到不出事才怪呢!”
  2、
  老李请四位客人来家吃饭,三人先来了,第四人迟迟不到,老李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先来的三人中有一个人多心,就走了。老李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个客人听着心里不舒服,也走了。剩下一个客人是老李最好的朋友,他说老李:“你怎么不会说话呢?”老李说:“我没说他俩啊!”气得最后一个客人也甩手走了。——老李说的三句话都有问题,他说的是一个意思,别人却听成别的意思了,你能说清老李想表达的意思和客人所理解的意思吗?
  3、
  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苏东坡。一天,他去一座寺庙游玩。势利眼和和尚见他衣着简朴,就有几分瞧不起他,眼皮也不抬地对苏东坡说:“坐!”又吩咐寺童:“茶!”在与苏东坡的谈话中,和尚发现来者见多识广不一般,觉得来者可能有些来历,便把苏东坡请到厢房。一进门,和尚恭敬地说:“请坐!”高声吩咐寺童:“敬茶!”不久,在继续交谈中,和尚知道来者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大学士,忙将客人请到客厅。一进客厅,和尚就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然后叫寺童:“敬香茶!”
谈了一会儿,苏东坡起身告辞。和尚便极力请他题一副对联。苏东坡笑着提起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怎样才算“读懂”了作者的意思呢?像上面这些语句语段,应该读出下面的内容来:
  1、这家人用假执照非法入境,儿子偷了车,酒后开车拉着全家人乱跑,还没有驾驶执照。
  2、第一句,老李的意思是说请的都是“该来的”,怎么他还不来呢?听的人却理解为既然有“该来的”,也就有“不该来的”,说的就是我吧?第二句,老李的意思是说请来的都是“不该走的”,怎么他走了?听的人却理解为既然有“不该走的”,也就有“该走的”,说的就是我吧?第三句,原本就只有三个人听到老李在说话,既然“没说他俩”,当然就是说剩下的一个了。
  3、这里“坐”、“请坐”、“请上坐”,都表示“坐”,但是限制范围一个比一个小,而内涵却一个比一个丰富了。 “坐”只是表示一种普通的招呼(含义少),是对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应用范围大)。在“坐”前面加上“请”,表达了对来人的礼貌(含义稍多),在和尚看来,应该这样招呼的人就没有前面这类人多了(范围小了一些)。在“坐”前“请”后加“上”,变成“请上坐”,不仅表示了礼貌而且是非常恭敬(含义更多),按和尚处世交友的标准,需要这样招呼的人就更少了。下联“茶”、“敬茶”、“敬香茶”也是一样的道理,如同“学生”、“好学生”与“三好学生”一样。
  有些阅读材料的理解与阅读者的阅历、认识水平有关,那是中级或高级阶段的训练要求,以后再说。

  (三)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听话听音”,“请喝水”三个字,说话人手捧水杯笑容可掬地说、把水杯搁在对方面前把脸扭开说、把杯子重重地搁在对方面前咆哮着说,一般人都能听出说话人的态度。阅读材料没法让你观颜察色,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则是可以体会的。
  看例子,比一比各组句子中句与句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下雪了,孩子们像小狗一样高兴,他们跑啊,滚啊!
    下雪了,孩子们像野狗一样高兴,他们跑啊,滚啊!
  2、他爸爸去世了。
    他爸爸死了。
  3、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井冈山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强。
  4、天公何故昔金郎?万里河山作孝堂!
    须晴日,看银妆素裹,分外妖娆。
  读下列诗句,想像,思考:这些诗句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或物怎样的感情?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中立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4、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5、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读下面这篇散文,说说作者对小屋的感情: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微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笑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四)初步培养积累知识和语言的习惯
读下面这篇短文二至三遍,看看你能了解哪些关于佛教的知识,记住多少有关的成语。
     佛、菩萨和金刚是中国进口的“神”,但成语对他们的威仪半信半疑,于是人们私相授受:可以“借花献佛”,可以“拣佛烧香”,甚至连“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也只是隔靴搔痒式的批评,能得到“佛眼相看”也不值得欣喜若狂。多数情况下,成语对他们不但没有多少恭敬,反而频频调侃:先是揭佛的老底,说佛只是泥塑像,“泥多佛大”,还说佛的得力助手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更说佛的信徒僧侣经常求人的话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然后说,佛的威风是人包装的结果,“佛靠金妆,人靠衣妆”嘛。坏人“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加上“佛心蛇口”现象,都让人们怀疑佛的根基;特别是 “佛头加秽”、“佛头着粪”这些值得同情的变故发生后,结果也只是“金刚怒目”,就很难让人同仇敌忾。人们在苦难中希望佛能真的发慈悲,但同样对这些“东漂族”充满慈悲,于是提出永垂不朽的倡议:送佛送到西天!


(韦家定《炖成语》)


  (五)尝试理解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是读和写的过渡部分,我们把它放到具体课文中去练习。

  二、关于“写”
  在读写一体训练的初级阶段,写作方面的要求是:先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不带包袱轻松下笔;再通过系统、全面、科学的观察训练,使受训练学员在物、景、人、事、情、理各方面都有富裕的写作素材,达到“不怕写”的基本目标;然后通过初步的分析训练,让受训练学员能在观察中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发现;最后尝试成文,但不刻意文法章句。基本训练内容是:

  (一)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许多人说起话来能滔滔不绝,但有些人能写出来,有些人就写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自己把自己吓怕了。这些人一见到作文题,一铺开稿纸,就开始吓唬自己了:不得了啦,我要写作文了!作文可是我一直头疼的!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怎么选材、立意……有这么重的负担,当然难写。我们不妨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什么作文,我是要对朋友说话。



  我要告诉他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事),要告诉他我又交了一个新朋友或者遇上了一个好老师(写人),要告诉他我到什么地方旅游回来了(写景),要告诉他我买了一样新东西,告诉他我学会干什么了,告诉他我对某人某事的看法……



  但是很不幸,这位朋友听力很差,我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了。其实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通了就不那么难了。文章是“写话”,但写的不是原来的口语,而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的、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不见了,凭手势、眼神和暗示的意思也要明确表达出来,道理则是一样的。



  不吓唬自己,写起来就轻松了。



  (二)相信作文没写的,就先学会观察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我们曾经让不下100名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同学写过《夏天真热》(或《冬天真冷》)这个题,要求写真实,只有少数人能在一课时内写出400字以上,多数人写三五行后就写不下去了,经过提示后,多的能写上千字,少的也能写六七百字。在此,我们以《夏天真热》为例,说说怎么观察就能有写的。



  用眼睛看。我们没法看见“热”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热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天空,看地面,看植物,看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看到的结果各写成一段,就有九段了,每段写上三至五行,不是什么难事。以植物为例,没受过观察训练的人往往一句“树叶都被晒蔫了”就写不下去了,这既不真实,又没法往下写。如果走到外面看看就会发现:树叶是否被晒蔫和蔫的程度可不是一样的,它和叶子的老嫩、疏密,叶子位置的高低、阳光的背向,与一天中所处的时段都有关系。观察到这些,不仅能解决“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真实具体”的问题。



  用耳朵听。我们能听到许多与“热”有关的声音,如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很有内容:“热死了!”“烤熟了!”“冒油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特色的记下来,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吗?



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把这些感觉记下来,又是一段。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像写天热,味觉就不必非写不可。



我们把观察训练的总任务分解到物、景、人、事、情、理诸版块中,又从“初级”到“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呈螺旋式提高。



  (三)想把作文写好,就得学会分析



  能把观察的结果具体记下来,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内容,才能“活”起来。分析是观察的延展和深化,是更高层次的观察,反过来又促进观察。



  我们的分析训练既有随意性又有系统性。



  说“随意”其实是“有意”,“随”是说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可以作为分析的对象。



  从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展开话题,我们能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而且这才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当他们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一旦学生会分析,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拿《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小鸡》、《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乎表象的东西,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了。



  许多同学不爱看广告,其实许多广告是所特有意思的。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只有动作和商标的特写;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XXX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有意思的是,这两则广告是连着放的,中间只有三五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找我要水喝,我会问他(她),老师给学生水喝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我再问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是不是都是好事?学生在笑中明白了“好”和“坏”原来还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同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背景下性质可能不同,甚至相反。



我给几乎所有受过这系列训练的学生讲过我亲历的一件事:一辆中巴车架着大喇叭、贴着“反偷税漏税宣传车”几个字满街做宣传,我们办公室就在路边,那车一二十分钟过一次,几位同事叫烦,有的人甚至还骂起来,我很平静,要到阳台上透透气,结果我发现稀奇事了:车上的“反”字掉了上半,翻下来把整个字盖住了,这车就成了“偷税漏税宣传车”,我把同事们喊出来看,大家乐不可支。我用这事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如果平静些,就会发现好多新鲜有趣的事;如果自己烦躁,就经常失去发现新鲜事物的机会。



  阿里卑斯山森林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块招牌,上面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慢慢走,欣赏啊!”竖这块牌的意图,就是劝游人注意沿途风光,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很可能使我们错过许多美景,我们倡导“随意”观察分析,目的就是让大家留意周边的一切,请相信: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会有许多乐趣,更有许多收获。






初级阶段的分析训练重点是比较、联想和联系。我们还是以《夏天真热》为例进行说明。



学会比较。用夏天和其它季节比较,可以把“热”写得更生动。如冬天,它们穿上了主人给它们专门编织的毛衣和鞋,喜欢往人身上挨,喜欢靠到暖气片附近睡觉;夏天,小狗总喜欢趴在阴凉的地方,吐着舌头,喘着粗气……这一比,内容就生动多了。



  学会联想。这么热的天,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是否辛苦?有一个同学说,她妈妈每天只在家里煮三顿饭,不辛苦。我让她回家后站在厨房里看妈妈做饭,不需要帮忙,但要站到妈妈把饭菜做好。她说:“那不得热死啊?”我问她:“那妈妈知道热吗?”她承认刚才说错了,其实做饭也辛苦,。既然明白了,那应该怎么做呢?没受过训练的同学就容易说一些“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答父母”一类的“正确的空话”,要现实一些,比如不挑食,这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对父母工作成绩的肯定。如果他们好不容易做好几样菜,你却说这不好吃那不好吃,那不就等于你辛辛苦苦写出一篇作文,老师看也不看就判个“不及格”,你会怎么想?道理是一样的。



  还可以联系到自己的未来。天这么热,绝大多数成年人还得去上班,但上班的条件可不完全一样,有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没有空调但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但是在室内工作的,还有必须在室外甚至爬到高处工作的。你将来想在什么地方工作呢?——别误会,我们没有看不起哪种职业的意思,而是说,凭着自己的聪明和科技的进步,如果你能发明出一台遥控的无人驾驶的清洁车,你坐在办公室里就把马路给弄干净了,那你这清洁工也够风光的。



  会进行分析,作文就有思想了,“活”了。






  (四)要想写得更好,就要加强表达练习



  语言的运用很重要。同样是这么些字,同样是这些对象,有的人写得神采飞扬,有的却写得让人晕晕乎乎的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初级阶段,表达训练的目标是写得正确、完整、联贯。



  首先要考虑写正确。这既说内容反映方面,也说字词的使用方面,所反映的情形要真实。比如说冬天“所有的树叶都落光了”、“所有的人都穿着棉衣”、“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来”是因为用了太绝对的词,所以显得内容不真实;写冬天的北方,偏要扯上“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入冬以前,大雁在北方城市的马路上、天空中随处可见似的,这也是中范文的毒太深,显得不真实。



  其次是考虑写完整。这包括句、段、篇的完整:句子成份要齐全;每一段说哪个方面,要说完整;整篇说什么,要说清楚明白。



  再就是考虑联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联贯才成文章。句子之间的联贯指的是前后联系要紧密,不要东拉西扯;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要有过渡和交代的句子。



  让我们从“表达训练操”做起。不要借助字典词典,每天尝试解释一两种事物并记下来:比如什么是“饭”,要解释到不会让人误会、禁得起“逼问”为止。如“饭是人吃的、用粮食加工成熟的主食”,这就不会与其它东西混淆了。



达到正确、完整、联贯后再考虑写得生动、形象,就是如何说得更好,更让人喜欢听、记得住。这方面,我们建议在初级阶段先向周边的人学,记一些精彩的口语,如“这自行车除了铃儿外什么都响了”之类。中级及以上阶段既向群众口语学,也向名家名篇学。




  “读写一体”训练的作文部分为“观察·分析·表达系列能力训练”,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分“物”、“景”、“人”、“事”、 “理”几个版块。初级阶段解决“没有写的”的问题,基本目标是只要有相应年级语文课本的识字量和80%以上的词汇量,不论写什么,都能写出来(低年级300字以上,中年级600字以上,高年级和初中800字以上);中级阶段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基本目标是不论写什么,都能写出自己的见解;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表述问题并尝试修改。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延续和提高,两者间呈螺旋式上升,完成中级阶段的训练后,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写高年级的作文或高年级学生能写初中作文都应该是比较正常的。高级阶段练的是“诗外功夫”,根据初级、中级各版块中的训练点安排少儿哲学、逻辑学、传统蒙学精华及中外名家名篇片断,通过讨论、辩论、表演、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将这些知识内化,激发和形成新的潜能,并灵活运用到作文习作和修改中。






除所有的作文训练系列都要求的勤写勤练外,参加这个系列的训练还另有几点要求:



  1、在初级阶段不要忙去看、学范文,特别是同龄人写的范文。范文不是不好,而是在初级心都还不足的前提下学范文容易进入误区:你不知道那范文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写的,模仿的结果轻者会不伦不类,重者会成笑料。比如“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如果说的是立春时节,这话只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适用:在福广一带,桃子都快熟了;在北京,还没冒蕾呢;在东北,桃树可能还埋在雪里——咱们中国大得很呢!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乃得其下,进入中级阶段后,也应该是逐步从经典作品中学语言、学文法。



  2、务实。从一开始训练就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抒真情,写真文,说真话,做真人。有这么一个典型事例:小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写)春天,一个会用“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等一些词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另一个则说春天来了,爷爷把鸟笼挂到屋外的窗栏上了,奶奶把花盆摆到外面阳台上了,妈妈把他的小自行车从床下拖出来擦干净了……后者被老师斥为“大白话”,我们却非常欣赏这种真实。我们信真求真,并不是说不能展开联想和进行想象,而是要求想象也要“真实”。兔子请客摆出蛋糕香肠,老虎请朋友吃水果,这些表现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是不真实。有一名自称很能写想象作文的同学在扩写《螳螂捕蝉》时写那男孩子刚上完课外辅导班回来,见到小鸟就掏出弹弓想射,没想到他爸爸提着一根棍子来找他了;他爸爸正想揍他,后面开来一辆坦克,就冲他们开炮了。前面写得挺不错,本来可以评90分以上,就因为后面严重失真,就连及格都成问题了,因为前面他所说的背景是在现在的中国。



  3、求多。初学作文,写得越多越好,因为我们相信,有写的才有改的,如果刚刚凑够要求的字数,那就很难改好了。



  4、注意养成几种良好习惯。



  一是逐步过渡到用钢笔、圆珠笔、炭素笔写作,从少用直到不用涂改工具,培养下笔的责任感,不要养成随意、有依赖的习惯。



  二是写作过程中不要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或问人,这会打断思路(自己的或别人的),可以先空着或用铅笔注上拼音,到检查的时候再问、再查(字典)。



  三是不论片断练习还是成文训练,至少在一段文字内不要停下来,要一气呵成,思路才连贯自然。



  四是边观察分析边积累。平时所做的观察分析训练要积累下来,用一个本儿随时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非常有用。有一位同学专门记她的老师表扬同学的话,后来写“特别会表扬人的老师”就精彩得让人读了还想读。积累观察分析材料不需要成文,只要分分类就行了。可以分明类别,如“爸爸(妈妈)的精彩语言”、“我的新发现”、“XXX的动作”等,这就可以避免混乱。



  作文(按实际时令任选一题):春天真暖 夏天真热 秋天真凉 冬天真冷


  建议:不论现在是哪个季节,都可以用这次提示的方法试试,你会发现:作文其实并不难。


[知识窗]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
  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弟子回答问题。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说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长满了庄稼。弟子们围着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文章准备成集出版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它。
读了这个故事,谁能不佩服哲学家的伟大和学生们的聪明?试想: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那么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课 读写测试


【训练目标】
1、检测学生综合阅读叙事类文章的基本能力。
2、检测学生写作叙事类作文的基本综合能力。
【训练重点】
(同目标)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50分)


〖句段阅读及练习〗
读下列句段,填空或回答问题:
1、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编者按】此事在1893-1896年间,据相关资料,当时绍兴一带一元英洋(银洋)约可买大米百余斤。


(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


①这个名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但实际上_______。(3分)
②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词句的含义:(6分)
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
“唔,这病我明白了。”――
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
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2、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即《二十四孝图》)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鲁迅《二十四孝图》)


◣这段文字说了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前后的不同心事:此前,他认为孝顺就是______________;此后,他觉得很难,像_________、________之类可以勉力效仿,________也很省事,_________则可能不但无效还会丢脸,而________却有可能丢命。(7分)
◣作者对《二十四孝图》这本“孝子的教科书”是怎么看的?举例说明。(4分)



〖文章阅读及练习〗


一、命运掌握在谁的手中?



古时候,有一位将军要率兵去与比他实力强十倍的敌人打仗。

他手下的兵士们十分忧伤,认为这一仗一定会失败的。他们议论纷纷,全没有上阵前的状态。将军见到这种情况,心里也十分着急。但他并没有斥责他的部下,而是像往常一样行军赶路。
行军途中,军队经过一座大山,山中有一座庙。将军立刻下马进庙,烧香祷告。忽然,他从衣兜里掏出了一枚钱币,对身后的兵士们说道:“这场战斗敌众我寡,胜负难料。现在我们问神灵,如果这钱正面朝上,表示我们会赢;如果背面朝上,就表示我们会输,那么我们就撤兵回去。”说完,将军将钱币高高地抛向空中,口中喊道:“我们的命运掌握在神的手中!”
钱币应声落地,千万将士屏住呼吸凝视着。“哇!是正面!”随着这一声欢呼和浩特,人群沸腾起来。“我们会赢的!”“我们赢定了!”欢呼声此起彼伏,军中士气大振。
将士们信心十足地冲向战场,一鼓作气,果然消灭了强大的敌人。
庆功宴上,兵士们众口一词,盛赞神灵,大家都说:“神决定的命运,谁也无法改变!”
这时,将军走到人群中,拿出了问吉凶时用的那枚钱币,微笑着说:“是吗?你们好好看看这枚钱币,它有什么特别吗?”
众将士立刻围了上来,天哪!这枚钱币两面都是正面!
“所以说,我们的命运并不掌握在神的手中,而是被我们自己把握着。”
1.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___,人物有___和____;事情的起因是敌我力量____,部队________;经过是将军决定由____________,士兵们以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终于__________,结果是大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明白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
2.
将军能以少胜多,靠的是什么?(3分)




3.
你从这场战斗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二、成功乃失败之母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肯定会怀疑写错了!其实没有错。你不信?请看下面的例子。
十年前,提起韩国的大宇集团,那可真是举世闻名: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15位,业务涉及重型机械、石化、汽车制造以及钢铁、电子等许多重大领域,总资产曾达到六、七百亿美元。
老板金宇中,上世纪六十年代以500万韩元(约合4000美元)起家,十年间摇身一变,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了世界级“款爷”。不少梦想发大财的人都争相以金宇中为榜样,因为他是世人公认的“成功内典范”。
如今情况如何呢?大宇麾(huī)下的企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纷纷倒闭,拖欠银行贷款无数,无法归还,集团本身也在负债800亿美元后于1999年8月宣告破产。金宇中本人因涉嫌诈骗,随后被韩国政府通缉,据说目前躲在欧洲某国一家三流上旅馆里惶惶不可终日,靠朋友的施舍维持生活。如果金宇中没有当年的显赫,他就不会有今天的凄凉,这不是“成功是失败之母”又是什么?这个事实不必去争议了,要弄清的应该是:“成功”为什么成了“失败之母”?
金宇中为精明自信,雄心勃勃。本来,要当好一个企业家,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素质。可是凡事都要适度,不可过分,过分了就会适得其反。金宇中恰恰就犯了这个错误,精明自信过分了,就变成了独断专行;雄心勃勃过分了,就变成了无度扩张。大宇集团最风光时,下属的企业和子公司达六百多个,分布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连一向与韩国交往甚少的一些国家,金宇中也不惜出大钱去开办汽车厂。结果,既不了解这些国家的路况,更不了解人家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汽车卖不出去,最后只有倒闭。这样的事情多了,大宇集团陷入了资金周转危机,他们又向政府虚报出口额,漏报海外负债,掩饰他们的大量亏损,非法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最后当然是“纸包不住火”,落了个丢人现眼的下场。
假如金宇中思考问题稳妥些,扩大规模的步子稳健些,应该是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1.
大宇集团由成功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分)



2.
为什么说“精明自信过分了,就变成了独断专行;雄心勃勃过分了,就变成了无度扩张”?(3分)



3.
“成功是失败之母”说明了什么?(3分)





第二部分 写作


一、听名家谈写作讲座(录像传不上去,请各位自己应付),用200字左右把这件事写完整、清楚。(10分)






二、成文训练:(40分)
题目:这学期最没有意义的一件事
要求:事情要完整、具体,顺序要清楚,感情要真实,600字以上。









[知识窗]


刘墉偷换概念妙答乾隆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大臣叫刘墉,为人非常聪明、机智。
一次,乾隆想考考刘墉,试试他的才智,便叫:“刘墉!”
“臣在!”
“我今天考考你,你能答上我的问题有赏,如果答不上来罚诗三首。我问你:京师九道门,每天出去多少人,又进来多少人?”
刘墉把眼睛一眯,想了想,伸出两个手指头说:“回皇上,俩人儿。”
皇帝很奇怪:“怎么只有俩人儿?”
刘墉说:“万岁,他们要么是男人,要么是女人,加起来不就是俩人儿吗?”这里,刘墉把皇帝问的进、出多少人的具体数量巧妙地换成“性别”了。
皇帝说:“有意思!”但他还不甘心,又说:“刘墉,这个问题算你答对了。我再出个题: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
刘墉把头抬了抬,机敏地说:“回奏万岁,全大清国,一年生一个人,死十二人。”
乾隆皇帝不解地问:“照你这么说,大清国的人不就越来越少了吗?”
刘墉说:“我是按属相说的,假如今年是猴年,那么不管生一千、一万、十万还是百万,都是一个属猴的,所以说一年只生一个。而一年中,哪个属相都有死的,但是不管死多少,总离不开十二属相、所以我说一年死十二个。”在这里刘墉又机智地用“属相”替换了生死多少人的具体数量。
皇帝说:“真有你的,刘墉。赏!”
【特别提示】
故事中刘墉在回答皇帝提出的难题的时候,有意运用偷换概念的手法,从而既妙趣横生地回答了问题,替自己解了围,又获得了皇帝的奖赏。在作文、谈话、辩论中常常出现偷换概念的现象,无意偷换概念和有意偷换概念的区别。无意偷换概念是无知造成,有意偷换概念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由于目的不同,所以结果也就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课 叙事与抒情


【训练目标】
  1、继续训练理清事件的线索,理解事件的意义。
  2、体会叙事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
  3、认识在叙事作品中抒情的方法。
  4、继续训练写叙事的文章,能完整、有序。
  5、学习在叙事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感情。
【训练重点】
  1、体会叙事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
  2、学习在叙事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感情。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读下面几个故事,填空或回答问题。
  1、狼被一块骨头卡了喉咙,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
  ①“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 从这句话中看出,狼是个______的家伙。“难道还不满足”是说鹭鸶_______了,不应该______了,因为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很____了。
  ②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对鹭鸶的____和对狼的____。
  2、骆驼见牛炫耀自己漂亮的角,羡慕不已,自己也想要长两只角。于是,他来到宙斯那里,请求给他加上一对角。宙斯因为骆驼不满足已有庞大的身体和强大的力气,还要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气愤异常,不仅没让他长角,还把他的耳朵砍掉一大截。
  ①宙斯为什么会“气愤异常”?结果怎样?


  ②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



  3、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①“那人”为什么要“委婉地回答”而不是当面斥责他不够朋友?


  ②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



〖文章阅读及练习〗


三个生日故事



(一)


  四年级的石丽媛今天要过10岁生日了。她想,爸爸、妈妈一定不会马虎。
  早晨,丽媛老早就醒了,望望黑蒙蒙的窗外,再望望还掩着门的爸爸、妈妈的卧室,丽媛浮上一个想法,把爸爸、妈妈从梦中唤醒,告诉他们今天是自己的10岁生日。转念一想,得先保守秘密,看看爸爸、妈妈怎么给自己庆祝。
丽媛一天都没上好课。上课时她眼睛盯着老师和黑板,心里却在想着爸爸、妈妈会给她怎样的惊喜,以至于老师几次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她都答非所问。
  好不容易盼到放学,丽媛哼着歌跑回家。“妈妈!”一跨进门厅,她就大叫起来。她想像着妈妈微笑着迎出来,手背在身后,问:“猜猜今天是什么日子?”“什么日子?噢,我的生日。”以往,丽媛总是故作忘了,总是这样回答妈妈。然后妈妈会迅速地从身后拿出一件礼物来。可今天,丽媛仿佛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只是轻声嗯一声。她失望地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砰”地一下关上门。
  丽媛想:什么妈妈呀,女儿10岁生日,这么重要的日子,竟给忘了。她不再像以往那样回到家马上做功课,而是一下歪倒在床上。她越想越气,开始狠狠命地打被子。过了一会儿,听到妈妈在喊:“媛媛,把垃圾倒了。”丽媛粗声粗气地回答:“做作业呢!”
  天渐渐地暗下来了,丽媛躺在床上伴着失望和愤怒的泪水睡着了。
  “媛媛,媛媛!”丽媛醒来时,不知妈妈已经唤了多少声了,窗外已是一片黑。
  “吃饭去吧。”妈妈微笑着,表情里有另外一些东西。
  “我不吃了,今天肚子不舒服。”丽媛淡淡地答。“噢?”妈妈有些失望,站在那里,仿佛有些不知所措。“媛媛,今天肚子疼的可不是时候啊!”客厅里传来爸爸的声音。丽媛不情愿地站起身走出来,她看到这样的情景:客厅中的桌上摆着一个饰满各色水果的生日大蛋糕,沙发上有一个崭新的毛绒玩具,那兔姐妹正亲密地拥抱着呢。家庭影院音箱传出欢快的生日歌曲……原来爸爸、妈妈是想给自己一个更大的惊喜。
  丽媛突然想起自己从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二)


  辛强10岁生日这天正赶上一个休息日。一早,辛强便嚷着让妈妈给吹头发。“小孩子家,还吹什么头发。”“吹,我就吹!那天,我们班的何卫过生日,就吹了头发,还打了好多摩丝呢!可精神了。”
  于是,妈妈顾不得做早饭,先给辛强吹起了头发。
  吹完头发,妈妈开始往辛强的头上抹啫哩水。“妈,没有发胶?”“你爸和我都不用发胶,啫哩水不是挺好嘛,抹上也是光亮亮的,还便宜。”
  “什么呀,这一抹,刚吹起的头发都给抹趴了。”辛强甩开妈妈的手,赌气站起来。他开始翻衣橱:“妈,我那套蓝格子上装呢?”“不是小了吗?给你舅舅家丁丁穿了。”妈妈已经为辛强中午要请的两桌生日宴忙碌上了。“给人了,也不赶紧再给我买一套。”辛强“啪”地把衣柜门一摔,两手往头发里一插,赌气坐在屋里一动不动。爸爸在客厅招待着那些陆续到来的他的同学和伙伴,他也不理睬。“辛强,快来招待客人啊!”爸爸过来叫他。“招待什么,过什么生日,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妈妈从橱房里过来了,冲爸爸说:“不行的话,赶紧去给他买一套吧。”
于是,辛强的爸爸推上自行车出走了。早来的同学和伙伴们闷坐在客厅里磕着瓜子、吃着水果。不时从厨房里传出辛强妈妈的声音:“你们吃瓜子啊!辛强爸爸一会儿就回来。”生日的主人好像不急于登场。
  “辛强,你看这套李宁牌运动服怎么样?”辛强爸爸的脸上还淌着汗。
  “呵,就拿运动服糊弄人。不过,这东西虽不显档次,大款们偶尔也穿穿,凑合吧。”辛强像是对爸爸说又像是自言自语,“我们班何卫过生日那天穿的是一身特意定做的西装。”爸爸听了,没说话。何卫的爸爸是某局局长,而辛强的爸爸正面临着下岗。这些情况,辛强知道,可并不曾仔细想过。
  “来,干杯!祝你生日快乐!”吃饭时,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们好像忘了刚才的沉闷,兴高采烈地吃着辛强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喝着饮料。
  辛强的头上油亮亮的,手里端着酒杯,穿着崭新的运动服,脸上的表情是快乐的:“干杯,谢谢大家来给我庆祝生日!”
  此时,辛强忘了一另一个房间里的父母。
  “今天是开销得有五百多。”妈妈摘下围裙,捋一捋额上的头发。
  “不止,得将近一千,还有那套李宁牌的纯棉运动套装没算呢。”
  爸爸手里夹着一支烟,茫然地望着窗外,盘算着辛强日后的巨大开销……


(三)


  10岁生日这天,天刚蒙蒙亮,树生便摸黑起床了。
  树生是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里有爷爷、奶奶、妈妈。在学校里,树生是懂事、听话的好学生;在家里,树生是爸妈的妈帮手。
  农村的冬天显得很寒冷,几只麻雀在光秃秃的树枝上瑟缩着身子,时而发出几声短促的鸣叫;天灰蒙蒙的,使人觉得又冷又硬。树生把鸡窝门一开,十几只鸡蹦出来开始撒欢。然后,他来到外屋,麻利地点灶、烧水、剁野菜,为鸡和猪准备早餐。当鸡抢食、猪吞食时,他又开始忙着熬粥、贴饼子、切咸菜,这是一家人的早饭。从8岁时起,这些活便慢慢都落在树生身上了。父亲整日在地里劳作,累得腰都有些弯了;母亲在生他的时候落下了病,怕冷。树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说什么,只是在父母做活时加倍留意。不久,比灶台高不了多少的树生便开始操持起了家里很大一部分家务。每逢休息日,树生早早做完作业,就去地里帮爸爸干农活。
  天空露出第一抹霞光的时候,树生已经把热腾腾的早饭焐好,兜里揣着两个饼子走在上学的路上了。学习中,树生不再记得这一天是自己的生日。
  1.说说你对这三个生日故事以及故事主人公的看法,各写一段话。









  2.你最近一次生日是怎么过的?用100字左右概括叙述。





  3.你知道你父母亲的生日吗?他们是怎么过生日的?用100字左右概括叙述。





  4.你发现了吗,有时候父母把好吃的、好喝的都给你留着,自己舍不得享用,这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怎么表现?






第二部分 写作


一、观察练习
  作文要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事也是这样。要在叙事中表达情感,首先就要对所叙的事有感情。作文中的事,有的是自己参与的,有的是别人讲的,自己参与的当然有感情,就是听来的,也会对那件事有自己的意见、情感,写出来,就有感情了。然后是写。表达感情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直接就是直接写出自己的意见,间接是在叙事中流露,两种都要求自然。
  (一)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这词的内容,要表达出感情。

苏 幕 遮·怀 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回忆,按下面的提示各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事情要完整,要有感情。

这事真让我不好意思

























那件事真让人气愤





















二、分析练习
    (一)在叙事中表达感情,可以直接写出来。读下面的文段,找出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
  1、夏季中午时候,十分炎热,头顶烈日的几个行人疲倦极了,看见一棵梧桐树,便走到树底下,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们仰望着阔大的树叶,彼此大发议论:“这树不能结果,对人没有什么好处。”树回答说:“不知好歹的人们!你们现在正享受着我的恩惠,还说我是不结果的无用之树。”
    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冻僵了,他很可怜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怀里。蛇温暖后,苏醒了过来,恢复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前说:“我该死,我怜悯恶人,应该受恶报。”
    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它的妈妈就死了。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抚摸它,喂它奶粉和鱼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饮料。不久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球滴溜溜地转。
  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叙事中表达感情,还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来寄托。
   读下面的文段,指出你认为寄托了感情的词语。

  1、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嚷:“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寄托了感情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寄托了感情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叙事中表达感情,还可以不用直接表达感情的词句,而是通过事情本身的内容来表达。读材料,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狗叼着肉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读故事,思考


我能行



  有一位青年学者回忆了自己的一段真实的经历。

  他小时候体弱多病,上体育课跑步跟不上别人,干起活来也不如别人,由此感到自己事事不行,慢慢地养成了胆怯、孤僻的性格,不敢进取,更不敢冒险。许多长辈都说:“这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父母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而时时迁就他的弱点,说:“这孩子能捡条命已经是万幸了。”
  直到进了高中,有一次班主任告诉他可以不参加期中考试,他心想:怎么老小瞧我?意脱口而出:“我能行!”然而,话出口后又懊悔了:因为自从文、理分班后,他就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功课拉下了一大截。这次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被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他只能痛骂自己:“逞什么能?!真是疯了!”几次想对老师说自己不打算考了,又难以启齿。后来他咬紧牙关,拼了一场。谁知苦累之后却有了意外的收获: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竟然不错!这一鼓励使他一次次地咬紧牙冲破了难关,直至考上了大学。
  从荒凉、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城市,他又有了自卑感。开学不久,班上开了一次联欢会。城里的同学大显身手,吹、拉、弹、唱各有一套。他十分羡慕,但更多的是惭愧。尴尬中不知是谁又非要他“露一手”不可。心慌意乱之中,他暗暗地对自己吼一声:“我能行!”他努力控制自己,镇静下来,鼓足勇气讲了一个民间笑话,没想到同学们都笑得前仰后合,还报以热烈的掌声。
  老师、同学见他有些灵气,就鼓励他参加全国性的诗歌大奖赛。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赛,他根本没信心:一个无名之辈还想获全国性的大奖?但他又想:不参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于是他认真构思、写作、修改,结果,成功地获得了二等奖。
  一次次,“意外”的成功使他增强了自信,终于取得了成就。现在,他已经是某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还是几家报刊的特约专栏作者。
【讨论】
  1.这个青年是怎样从没有自信心转变为有自信心的?
  2.如果你也常常胆怯和不自信,你将如何克服?
  3.作者是怎样看待他所写的人物的?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三、表达练习
  “关心”是人们常谈论的话题。关心有多个层面的,饿了给吃的,渴了给喝的,冷了给穿的,病了送去医,这些都是关心,但都是浅层的、表面的、直接的;父母送儿女读书、学本领,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用自己的言行教孩子做事、做人,这是深一点的关心,“打是心疼骂是想”也是这一层中不得已的关心;还有更深一层的关心,就是苦心经营、设计,让孩子增长知识和能力,甚至让孩子吃点苦头。
成文训练:我得到的关心
  要求:从自己得到过的来自祖辈、父母辈、老师、同学、邻居或其他人的关心中选择两三方面,写出自己接受这些关心时的反应,例子要完整具体,感情要真实,600字以上。
























[知识窗]

不想进圈套,反而被套住了


  战国时的一天,宁国能说善辩的惠施来到梁国,想向梁惠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的车子刚到梁国的城门口,有人就问梁王说他的坏话:“惠施这个人很不好,说话不直截了当,总爱拐弯抹角地打比喻。您如果不让他用比喻,他就什么意思也说不清了。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没办法达到了。”梁王听了,就说:“好,等我见了他,我就不许他用比喻,看他怎么办!”
  惠施来到王宫,还没开口,梁王就不高兴地说:“请你说话直截了当,别用什么比喻。我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惠施回答:“可以。不过,我能先问您两句话吗?”梁王说:“没关系,你尽管问。”
惠施说:“现在有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弹’,如果他问您‘弹’是什么样子,而您告诉他‘弹’就是‘弹’的样子,那人能听明白吗?”
  “那还用说吗?肯定不明白。”梁王回答说。
  “如果您换一种说法,告诉他:‘弹’的形状像把弓,它的弦是用竹条做的,是一种射具,这样说能明白吗?”惠施又继续问。
  “这样一说,他就会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梁王承认说。
惠施见梁惠王不知不觉地已经中了自己的圈套,就接着说:“这就是用对方知道的事情来说明他不知道的事情,把人们感到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东西。您不让我用您了解的事物来打比方,那么,我要讲一些您生疏的道理,您怎么能听明白呢?”
  梁王一听,方才恍然大悟,连声说:“你讲得对,你就用你的比喻来说清你的道理吧!”
【特别提示】
   运用比喻的方法,可以由已知事物认识新的事物,将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求得新的知识。惠施在运用比喻方法的过程中,巧妙地反对了梁惠王不让他用比喻方法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3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课 叙事中的写人


【训练目标】
1、分辨写人和叙事的文章的侧重点。
2、继续体会事件的意义,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
3、继续练习把事件介绍完整。
4、学习把握写事文章中写人的分寸和侧重点。
【训练重点】
1、分辨写人和叙事的文章的侧重点。
2、学习把握写事文章中写人的分寸和侧重点。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这段文字说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从_______到__________的事。这是一段写事的文字,“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说的都是中国人民________的事,在这件事中,司徒雷登只是作为不希望看到这一幕的人出现。
2、司徒雷登虽然只是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但作者对他的描写还是挺着意的,你听出作者是怎样的口气了吗?举例说明。






春秋时期,每到大年初一,邯郸(hán dān)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都要把捉到的鸟献给掌权的大臣赵简子。赵简子看到这些活蹦(bèng)乱跳的鸟,非常高兴,命令人拿出钱财来,重重地赏给每一个献鸟的人。
有一个客人对此很不理解,就问赵简子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收这么多的鸟。赵简子回答说:“因为正月初一我要放生,以表示我拯救生灵的恩德,所以收来这么多鸟。”
客人一听,笑着对赵简子说:“老百姓知道你喜欢放生,献鸟可以得到重赏,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抓鸟。而在捉鸟的过程中,一定会伤害更多的生命。如果你真的希望这些鸟能好好地活下去,不如下一道命令,禁止人们捉鸟。如果像现在这样把它们捉来之后再放掉,那么你对鸟的恩德,恐怕远远弥补不了给它们带来的灾难吧!”
赵简子说:“你说得对,就这么办。”
1、这几段文字说的是赵简子________的事,_____和____是这事件中的主要人物。
2、赵简子的想法、做法对这件事起了什么作用?客人是怎么说的?他的话对这件事起什么作用?



3、你认为怎样才算真正的爱护鸟?



〖文章阅读及练习〗


一个封官,一人杀头


  刘邦借助秦末农民起义统一了天下,建立了西汉,自己做了皇帝,称汉高祖。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想起与项羽大军在彭城大战时险些遭了项羽手下大将季布毒手的情景,他心存余悸,就下令悬赏黄金千两,缉拿季布。并规定:谁敢窝藏季布,杀他老少三代。
季布听了这个消息,就乔装改扮,东躲西藏,最后被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已经知道自己家的仆人中谁是季布,但朱家很仗义,想救季布。
于是,朱家就到都城洛阳,求他的朋友夏侯婴帮忙救季布。朱家说明来意后,夏侯婴问:“皇上这么急切要缉拿季布,不知季布犯了什么大罪?”朱说:“季布是项羽的大将,多次围困皇上,特别是彭城大战时,皇上遭到惨败,还险些遭季布的毒手,所以皇上想把季布杀掉。”夏侯婴问:“季布为人如何?”朱说:“向来忠直,是位贤士。”接着,朱家说明救季布的理由:“做臣子的,为自己的主人服务才算作忠臣。季布为项羽效力,这是他做臣子的责任。如今,项羽已被灭掉,他的臣子很多,杀得过来吗?再说,皇上刚得天下,就报私仇,在天下人面前不就显得气量太小了吗!现在,季布已无处藏身,要是投靠敌国,敌国得一将才,不就壮大了敌人的力量么!夏侯公,您身为朝庭重臣,应该向皇上进言,让他不计前仇,赦季布不死,让天下人都知道皇上的宽大仁德,还可以得到一员大将,何乐而不为呢?!”
夏侯婴听了,觉得朱家的话很有道理,便一口答应为季布的事劝说刘邦。不久,夏侯婴得一机会,就把这个道理向高祖讲了。高祖果然赦免了季布,召他入朝见驾,还夸他是一条好汉,封了官。
季布的舅舅丁固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因为,他也曾是项羽的将领,他认为季布能被赦免,自己更没问题,因为在彭城一战,是他主动退兵,才使高祖免遭大难的。他对高祖有恩德,认为高祖肯定会给他更大的官做。于是,他打定主意,到洛阳会见高祖。
到了洛阳,他见到高祖。高祖问;“你是丁固么?”“正是,正是。”
“你知道季布吗?”“知道,知道,他是我的外甥!”
“将他绑了!”高祖厉声下旨。
“啊?陛下难道不记得彭城之战吗?那时短短兵相接,皇上正在危急之时,是我主动退兵,皇上才幸免于难呀!”丁固当着众群臣之面揭了高祖打败仗的底,高祖更生气了,说:“朕正是为了这事,才将你治罪。你和季布同是项羽大将,但季布和你不同,他忠于项王,是个忠臣;而你,在战场上放了敌人,忘了职责,还能让你活着吗?推出去,斩!”
斩了丁固,高祖对群臣说:“季布和丁固同为项王臣下,但是两类人,季布是个忠臣,而丁固是个逆臣。使项羽失天下的是丁固这等人,做臣子的切莫效法丁固。”
1.
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大意,100字以内。



2.
在这个故事中,刘邦要杀季布、朱家救季布、刘邦封季布、刘邦杀丁固都有自己的理由,这些理由各是什么?





3.
季布和丁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什么说他俩是“两类人”?



4.
“同中有异”在故事中如何理解?你还能举出同中有异的事例来吗?






第二部分 写作


一、观察练习
人也是写事的一个要素,写事当然要写到人。但写事中人与主要写人不一个样,写人的作文,主要是想写出那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事是用来表现这些的,所以才有前边讲写人的那些。而写事的作文,主要是想让人知道这件事,虽然有人,但人怎样,就不一定写了。

1、观察下面这几幅图,先用100字左右介绍故事梗概,再写几句话说说在这件事中人物所起的作用。






2、根据段前的提示,加以想象,写成一篇叙事的小作文。
炎热的夏天。一枚伍分钱硬币躺在马路上。


一个青年见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中年人见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小朋友上学时看见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情形我都看到了,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练习
1、比一比,两段文字中的写人有什么不同,填空。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这段话中写了周总理的______、______、______,写这些,才能表达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____________。
《葡萄沟》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这段话中写的维吾尔族老乡,没有写出他们____________,只写他们热情好客,因为课文主要想说____________。
2、两位推销员

A公司与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出了许多推销员。这些推销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需求信息,并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居住着许多居民,就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便派推销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他们惟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推销员派到了那里。
两位推销员几乎同时登上了海岛。他们发现,海岛上的人生活比较落后,他们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几乎全都打着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为避免礁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了海草。
A公司的推销员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起鞋的市场呢?向不穿鞋的人推销鞋,不是等于向盲人推销画册、向聋子推销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离开了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中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场。”
与A公司推销中的态度相反,B公司的推销员看到这种状况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可以开发出一个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海岛上,与岛上的人交上了朋友;他挨家挨户地做宣传,告诉岛上的人穿鞋的好处;他亲自示范,又把带来的鞋送给岛上的人试穿;这些人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更多的人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推销员还设法了解岛上人的脚型、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给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份报告,做了一大批适合岛上人穿的鞋,这些鞋很快就卖光了。不久,公司又做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终于在海岛上建起了鞋的市场,赚了很大一笔钱。
A公司的推销员是在找现成的市场,而B公司的推销员是在开拓市场。两种做法,两种结果。
【特别提示】
两位推销员的不同结果,说明做事要认真思考,创造条件,促使所做的事情取得成功。

1、这几段文字写了一件什么事?在80-100字空内概括叙述。


2、这件事中涉及哪些人?他们对同一件事有哪些不同表现?


3、公司推销员为什么认为在海岛上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场,他错在哪里?B公司推销员为建立鞋市场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他能成功?


三、表达练习
要求:写自己家里或学校里、班里新发生的一件事,要完整、清楚,要有顺序,还要写清在这件事中不同的人的不同表现,600字以上,题目自拟。


[知识窗]
优孟巧劝庄王
优孟是楚国的一个艺人,他能言善辩,常常用说笑话的方式来规劝君王。
楚庄王很喜欢养马,给那些心爱的马都披上精美的锦绣绸缎,喂养在华丽的屋子里,让马躺卧在舒适的大床上,吃着甘美的枣肉。一天,一匹马因为得了肥胖症死去了。楚庄王准备了丰厚的葬礼,一切都按照大官的排场来安排,让所有的大臣都去吊丧。大臣们纷纷劝阻楚庄王,请他不要这样做。楚庄王不但不听,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再敢为葬马的事提意见,一律处死。”
优孟听见这事以后,就闯进王宫,仰面大哭。楚庄王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大哭。优孟回答道:“那匹死了的马,是大王的心肚宝贝儿。就凭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怎么能只按照大官葬礼的规格来安排马的丧事呢?这样实在太不像话了。依我看,应该按照国王的葬礼来为它送葬才对。”
楚庄王问道:“照你看来,应该怎么办呢?”优孟回答说:“我看,要用白玉雕一口棺材,用名贵的木料做一具大棺材把玉棺套上,再用上好的香木码放在外边,调动全国士兵来挖墓穴,叫全城百姓来担泥、挑士,出殡时让各国的使节都来送葬。再造一个庙把马供奉起来,用全牛、全羊来做祭祀,给它追封一个高贵的称号。这样就能让天下都知道:大王您如何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很贵重了!”
楚庄王听了优孟的话,说:“我的过失难道真的有这么大吗?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这好办,用土灶和大铜锅做棺材,放上一些生姜、大枣,加上一些香料,把马肉煮熟了,葬在人的肠胃里就完了。”
于是,楚庄王就让掌管伙食的官员来处理那匹马,不让人们再提这件事了。
【特别提示】
优孟通过楚庄王厚葬马这件事,推出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像国王一样贵的荒谬结论,让楚庄王自己不好意思坚持原来的观点,从而说服了楚庄王。这在逻辑上叫归谬法,即先肯定别人错误,然后把错误推到非常荒谬的程度,使之站不住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3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课 叙事要有序


【训练目标】
1、在阅读中把握所叙之事的顺序。
2、了解阅读对象的几种表达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
3、继续练习理解阅读对象所叙之事的意义。
4、把观察到的片断现象进行有序整理。
5、学习选择适当的表达顺序。
【训练重点】
1、在阅读中把握所叙之事的顺序,理解事件的意义。
2、学习选择适当的表达顺序。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1、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⑴他俩会心地笑了,大家一同吃起新鲜香甜的草莓来。
       ⑵他们摘了一阵子,妈妈来到田边,看到他们那么认真、不甘落后的样子,喜在心头。
       ⑶他俩早就想采草莓了,但妈妈说还要再等几天,要等草莓熟透、变甜了才能采。
       ⑷他们高兴极了,可是,妈妈有个条件,就是让他们比赛,看谁采得多。
       ⑸声声听到就往回走;响响还想多摘一些,好胜过声声,经妈妈一再催促才肯回来。
       ⑹声声和响响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家种了一大片草莓。
       ⑺声声说:“我把筐放在地上,右手摘第一个,左手摘第二个,眼睛盯着第三个,还扫一眼第四个……就这样,两手两眼一起用。”
       ⑻他俩把筐放到地上,妈妈一看,声声的筐快满了,而响响的还不到半筐。
       ⑼妈妈说:“采草莓的事,是声声心灵手巧。响响也别泄气,你写字又快又好,你们俩互相学习。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找个好方法、好窍门,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⑽一天早饭后,妈妈给他们一人一个筐子,让他们 去采草莓。
       ⑾妈妈问:“声声,你怎么能采得这么多?”
       ⑿妈妈喊:“声声、响响,休息一下!”
       ⒀妈妈问响响是怎么摘的,响响有些不高兴地说:“我一手拿筐一手摘。我也挺忙的……”
       ⒁春未夏初,草莓成熟了,红红的笑脸在绿油油的叶子中露也来,十分诱人。
       合理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填空或回答问题

牛和猪的命运


       牛和猪共同生活在一户人家里。每天,天刚蒙蒙亮,猪还在圈里舒舒服服地睡大觉,主人便赶着牛去犁地了;太阳落山后,主人才赶着牛归家。踏进家门,牛往往看到猪已经在大口大口地吃着饲料了。
       又饿又累的牛愤愤不平:“主人真偏心,让猪整天吃饱了睡,睡够了吃,什么都不干,而我却要起早贪黑地干活!”有了这种想法,牛干活不再像以往那样卖力了。一天夜里,牛听到主人对他妻子说:“牛好像是病了,这段时间干活总是无精打采的。”“是吗?那就把它杀掉吃肉,再另买一头牛耕田吧!”
       主妇的话使牛冒出了一身冷汗。“再看看吧,也许这牛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听了主人这话,牛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牛在主人面前故意表现得精力充沛,非常卖力,它从主人的眼神中看出了满意神色。
       一天傍晚回家,还没进门,牛老远的便听到了猪那撕肝裂肺的叫声。它听出那是猪在叫:“主人啊!你们养我就是为了杀我吗?我也愿像牛一样干活,多活一些日子啊!”走进家门,牛看到猪被捆绑着四条腿,四脚朝天地躺在地上。主人的妻子拿着一把刀招呼丈夫:“我都准备好了,快,咱们一起把猪杀了,今晚有肉吃了。”
       猪流着泪看着牛说:“老兄,虽然你干活又累又苦,可你比我活得长久;我什么都不用干,却是专等长成后被人杀掉吃肉啊!
       1、你认为猪和牛的命运谁好?为什么?



       2、你相信凡事都会有好或不好、有利或不利的一面吗?为什么?举例说说。



       3、【讨论】这篇短文写的是牛和猪的不同命运,事情是同时发生、发展的,如果不这样交叉着写,而是一个一个地介绍,好不好?为什么?

〖文章阅读及练习〗

群驴学艺



韦家定


       驴帮人拉车拉磨、耕地耕田、驮肥料驮人……可是人却似乎不喜欢它们,最使它们觉得难过的是人骂人还要把它们牵连上,什么“蠢驴”、“笨驴”、“驴叫”等等。
       它们见猫哇狗哇鸡呀鸟哇的都成了宠物,被人们捧着宠着,觉得太不公平了:这些小东西能有咱驴的功劳大吗?但它们本性朴实,没有简单地牢骚埋怨,而是认认真真地开了一个会,进行了认认真真的自我检查,实在找不出自己的错误了,才一起分析那些宠物被当作宠物的原因。分析了半天,驴爷爷作了总结:“那些宠物受宠,是因为它们确实有令人爱怜的本领,比如鸟会唱歌,小猫小狗会跟人撒娇等等。现在我宣布,大家都去学一门本领。即使不被人宠爱,也要甩开‘骂名’。学本领的两个条件,吃苦耐劳对大家来说都没问题,但要学会虚心,记好了,明年见!”
一年后,大家又聚到一起,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
       “我去学唱歌了。”驴老大说,“我听说蝉的歌唱得最好,就去跟蝉学。蝉告诉我,歌要唱得好,先得有个好嗓门,蝉的嗓子好,是因为它们不吃粗糙的东西,只喝花草上的露水。这点苦我受得了,但才过两天,主人就说我病了,拼命给我灌药、扎针,还说再不好就卖给屠户算了。我只好正常吃起来。后来我觉得公鸡的歌也唱得不错,虽然算不上歌唱家也应该算歌星了,就去拜公鸡为师。公鸡很耐心很认真地教我,我也认认真真地学,学了整整三百三十三天,公鸡老师说我唱点流行歌曲已经没问题了。将近一年来的流行歌曲《每月排行榜》上的歌我都唱熟了,老师也说唱的和主人家放的“四大地王”的原声带一样了。当然我是在野外悄悄练的:我想给主人一个惊喜。那天主人家的孙子过周岁生日,请了很多客,我决定给就给它唱一整天。哪知《一月钻石曲排行榜》上的歌才唱完,我就被打了十一顿,唉!”
       “我跟猴子学跳舞,学的是现代舞。”驴老二低着头说,“从基本功练起,压腿扭腰,甩头跺脚,我吃了说不尽的苦,但我终于坚持下来了,还练熟了十多个曲子,连我师父都说差不多可以和主人家那个女中学生最崇拜的十大舞王的得意之作比美了。那一天主人家那小姐过生日,请了她的十多个同伴,少不了又放十大舞王的碟子。我挣脱绳子在院子里跳起来。可是你们知道我怎么跳完第一曲的吗?我挣脱了六次,挨了八十七棍,最后他们还把我连脚都捆起来,也是又打针又灌药的,真没办法。……”
       “我没专门投师学艺,但我确确实实是全照着哈巴狗的做法做的。”驴老三说,“我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总结,见哈巴狗讨主人喜欢的手段不过三招,我看了许多遍,验证得准确无误才试着用。我学第一招:在主人面前直立起来,挨了十六鞭;我又学第二招:跟在主人后面轻轻地咬主人的裤脚,挨了三十二棍;我再学第三招,主人在院子里乘凉时用舌头舔主人的脸,差点没被打死……真难啊!”
       驴们没有一个学成功的,大家说完后就一起伤心地大哭起来,哭声惊天动地。这恰好被一个聪明善良的小女孩听到了,小女孩非常同情它们,就把驴们的苦衷告诉了人们,劝人们善待驴,即使不宠它们也不要在骂人时把它们攀扯上。
人们都很受感动。现在,只有没修养的人还骂人,只有特别没修养的人还在骂人时把动物也给扯上。
       1、这个故事先说驴__________,它们羡慕那些________的动物,决心学__________的本领,结果______了;它们的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人们,人们_______________。
       2、群驴学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举驴老三为例进行分析。




       3、知识和经验是宝贵的,但如何学习和借用前人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却是一门学问。各人的基础、特点和发展点并不一样,从群驴学艺失败的故事中,我们应该懂得些什么?




       4、你怎样评价这个故事中的驴和小女孩?




第二部分 写作


一、观察练习
       (一)按时间先后和事情发展
       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都是有先后的,最先是起因,然后是经过,最后才是结果,初学写事,最好先按时间先后把事的情况写出来。
       1、回忆,填空
       《狐假虎威》先______,______,______,狐狸骗它说自己是天上派来管理百兽的,老虎要是______,老天会惩罚的。还说要是不相信,可以__________________,看看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说老虎不信,就和他一起进了森林,那些______见了老虎都跑了。最后说老虎__________________。
       《守株待兔》先说从前有一个农民______,累了就在田边休息。然后说他__________________,把它捡回去吃了。最后说那农民以为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直到______了,还没有______。
       2、回忆,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你昨天做了些什么



       (二)按地点变化和事物特点
        地点变化,又叫空间位置变化。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点(或空间),在时间或事情变化不明显时,就可按地点变化和事物特点写事。
       1、在字空内复述一个电影或电视故事,写出空间位置的变化和事件发展的线索









       2、写一段话,介绍你早上起来后都做些什么,要按照事物的特点安排顺序。



       二、分析练习
       1、【讨论】小马过河,他先遇到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后遇到松鼠,松鼠说水很深。想想看,不按这个顺序,把松鼠放在老牛前行不行,为什么?
       2、读诗,说说这诗中说了什么事,诗人怎样表现空间位置的变化
       渤氵解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山有路教人到,也应年年税兰芝。

       3、读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1)有一天,兄弟三个人都要出去办事。大哥带了一把伞,二哥拿了一根拐杖,三弟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带。他们出去不久,天就下起了雨。等到傍晚,兄弟三人都回来了。结果,大哥衣服被淋温,二哥跌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而三弟却什么事都没有。大哥、二哥觉得很奇怪,就问三弟这是怎么回事?
       三弟没有回答,而是问大哥:“你为什么被淋湿了而没有摔跤呢?”
       “下雨的时候,我非常高兴自己有先见之明,于是撑开伞大胆地大雨中行走。因为雨比较密,几一吹就偏过来了,结果衣服被淋湿了不少。泥泞难行的地方,因为没有拐杖,走起路来就小心翼翼,所以没有摔跤。
再问二哥,二哥说:“下雨的时候,因为没月伞,我就专拣能够避雨的地方走,或者在棚子下边等一等。而泥泞难行的地方,我就不怕了,拄着拐杖往前走,结果跌了好几个跟头。”
       三弟哈哈大笑说:“下雨时,我拣能避雨的地方走,道路泥泞的地方,我小心翼翼地走,所以既没有淋湿,也没有摔跤。你们有优势,就不在乎,反而麻痹大意了,结果有伞的淋湿了,有拐杖的摔了跤。”
       ◣这个故事中说了三个人的经历,他们遇到的情况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按时间先后不好叙述,但事情说得清清楚楚,为什么?

       (2)丛林中的连环套
       迈克尔由于业绩突出,获得了一笔奖金和一个月的假期。他乘上自己设计的热气球,开始了穿越亚马逊河流域的艰难而又使人兴奋不已的旅程。
       迈克尔进入原始丛林的腹腔地之后,遇到了一场狂风暴雨,使热气球漏气,不断下降,被挂在高高的树枝上。风雨过后,太阳爬上了树梢,迈克尔经过一夜的担惊受怕,已经是腰酸背痛,疲惫地倚靠在树上,饥肠辘辘。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树枝上持着一个绿色的“大口袋”。爬近一看,“大品袋”外面毛茸茸的,忽然“口袋”动了起来,但是速度非常的缓慢,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慢慢探出了一个猴子样的脑袋,然后伸出了四肢。原来,这是动物界的头号懒汉——树獭。
       迈克尔兴奋极了,因为逮住树獭,他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而且他也丝毫不用担心猎物会跑掉。正当他要去抓树獭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树下,有一只美洲豹在目不转睛地盯着树上的迈克尔。发现这个紧急情况后,迈克尔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豹子是爬树的能手,就不由自主地抽出了随身携带的猎刀,而且两眼紧紧地瞪着豹子,他和它一上一下,面对面地对峙着。
迈克尔曾经听人说过:如果遇到了犀牛,就要赶快扔掉背包,爬到大树上;大象来了,就要在大树之间忽左忽右地逃跑;豹子来了,绝不能往后看着逃跑,要死死盯住豹子的眼睛,一直等到它走开,如果豹子扑过来,就用刀子同它搏斗。所以,在这紧急关头,他坚持死死盯着豹子的眼睛。
       美洲豹好像知道对手是不好惹的,因而不敢轻举妄动。对视了一段时间,豹子悄悄离开了。迈克尔刚刚松了一口气,不料仅过了几分钟,这只美洲豹又带着三个伙伴赶了回来。迈克尔立刻紧张了起来,手掌心直冒汗,他聚精会神死死盯着每只豹子的动向。
       幸好此时,有一群猴子在附近树上嬉闹跳跃,吸引了这四只豹子。豹子向猴群靠拢过去,它们本能地彼此作了分工。三只豹子埋伏在猴子的四周,一只豹子猛然蹿到树干上。
       猴子们受到了惊扰,发出了吱吱的叫声,争先恐后地爬下大树逃命。这正好中了美洲豹的埋伏,埋伏在周围的三只豹子立即跳了出来,逮住了好几只猴子。豹子围成一个圈,贪婪地吞食着猴子肉。直到填饱了肚子,才舔着嘴唇往树干上爬。
       当一只美洲豹正在从一棵树枝跳到另一棵树枝上的时候,只听咔嚓一声,树枝折断了,它跌了下来。这个“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条游动过来的巨蟒将摔下来的豹子紧紧缠住,而且越缠越紧,使豹子窒息而死。巨蟒张开血盆大口,把豹子一点一点地吞下了肚子。
       蟒正在得意之时,一条大鳄鱼从河面上爬了出来,凶猛地扑向巨蟒。巨蟒也不甘示弱,反转身子卷住了大鳄鱼,把大鳄鱼的骨头卷得咯咯直响。于是,大鳄鱼和巨蟒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平常,大鳄鱼是不会袭击势均力敌的巨蟒的,因为这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但是这次巨蟒侵犯了大鳄鱼繁殖的领地,领地中有不少的鳄鱼蛋正在孵化。为了保护后代的安全,鳄鱼不顾一切地向巨蟒发起了进攻。
       大鳄鱼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紧紧地咬住巨蟒的脑袋不放,而且不断地摔打。巨蟒缠绕的力量也是很大的,但是上于刚刚吞下了一只豹子,所以肚子鼓鼓的,行动不方便,无法使出全身的力量,只得死在了鳄鱼的利齿之下。
       看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迈克尔直冒冷汗,浑身发抖。他感到肚子越来越饿了,回过头来赶快捉住了树獭。剥皮、洗净,生起一堆篝火,把肉烤熟,大嚼了一顿。
       靠着这些烤树獭肉,凭着自己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在土著居民的帮助下,迈克尔在经过四十七天的艰难跋涉之后,终于走出了原始森林。
       【讨论】
       说说故事中人与动物为了生存互为食物的顺序。
       三、表达练习
       正题:借助想象,按事情发展的先后的顺序新编《螳螂捕蝉》的故事
       要求:事情的先后顺序要清楚,想象要合理,情节要完整具体,600字以上。
       参考题:从      到       要求:写自己从一个喜欢的地方到一个不喜欢的地方的对比(反过来也行),如“从某班到某班”、“从某校到某校”、搬家等。通过事例对比来表现自己怎么喜欢或不喜欢。600字以上。












[知识窗]

运用逻辑推理证明神是不存在的


       古希腊有个唯物主义哲学家,名叫伊壁鸠鲁,他认为神是不存在的。他能机智地运用逻辑推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人们把神描绘成善良的、惩恶的、万能的。如果神存在,世界上就没有灾难和丑恶的事存在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他的推理如下:
       他说,神,或者愿意但又不能够除掉世界上的丑恶;或者能够但不愿意除掉世界上的丑恶;或者能够而又愿意除掉世界上的丑恶(只有三种可能)。
       如果神愿意但不能够除掉世界上的丑恶,那么神就不是万能的。
       如果神能够但不愿意除掉世界上的丑恶,那么神就不是善良的而是有恶意的,就不是神了。
       如果神能够而又愿意除掉世界上的丑恶(这是唯一能适合神的假定),那么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丑恶之事呢?
       所以,结论是:神是不存在的。
【附】另一个关于神不可能“万能”的推论
       有神论者:神是万能的!
       无神论者:神能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推论:如果不能造,就不能说是万能的;如果能造出这块石头,那么他有一块石头不能举起来,他不是万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3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课 叙事要完整


【训练目标】
1、能在阅读中读出叙事诸要素,理清叙事线索。
2、能在阅读中初步体会事件的意义。
1、
能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能观察出事件的全程。
3、
能把事件叙述清楚。
【训练重点】
1、在阅读中读出叙事诸要素,理清叙事线索,初步体会事件的意义。
2、观察事件的全程,并把事件叙述清楚。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今天早上,他在家门口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破了。”
◣这个叙事句子包含了叙事的各要素,请举例说明。






从前,小镇上住着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开了一家伞店,成了伞店老板;小女儿开了一家洗衣店,成了洗衣店的老板。
可是,老太太却天天忧心忡忡地过日子。逢下雨天,她担心小女儿的洗衣店的衣服晾不干;逢晴天,她又担心大女儿伞店的伞卖不出去。因此天天为女儿们的生计担忧,日子过得很不开心。
邻居有个叫“智囊精”的人,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脑筋转弯快而灵活,特别会开导人。他得知老人的心事,就来到老人的家里,兴冲冲地对老人说:“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大女儿的店里生意兴隆;大晴天,小女儿的店里顾客盈门,您天天都有好消息啊!”
老太太一听,乐了,从此整天笑呵呵的。
1、这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在______,人物有______________;这事的起因是老太太雨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晴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整天________;经过是邻居劝她____________,结果是她______,终日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年初夏,国务季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到东北吉林视察。傍晚,他们一行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下榻的宾馆就餐。
宋健刚一坐定,菜就端上来了。服务人员热情地介绍其中的一道菜,说:“这是烩飞龙。”
宋健不明白,看盘中的菜像是小鸡。旁边有人解释说:“飞龙是东北的山珍,山里人接待贵宾都上这道菜。”
宋健问道:“为什么叫飞龙?”
“这是一种鸟,听说还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因为它在林间飞来飞去不落地,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飞龙。‘地上有驴肉,天上有龙肉’,它的肉特别鲜美。”
宋健的眉头拧紧了,他放下刚刚拿起的筷子,气愤地说道:“这是受保护的珍稀鸟类,我不吃!”接着,宋健严肃地对宾馆工作人员说:“我们不但自己不能吃,更不能买它做菜卖。同时也应劝阻别人,不要猎杀国家珍奇动物。”
“烩飞龙”被原封不动地端下了餐桌。
1、用60字左右完整概括这个故事。



2、宋健同志为什么不吃用“飞龙”做的菜,而且要求宾馆工作人员劝阻别人不要去猎杀国家珍奇动物?




3、你怎样评价这件事?




〖文章阅读及练习〗
天龙八部(节选)金庸乔峰道:“我和公冶乾告别之后,便赶路向无锡来,行到二更时分,忽听到有两个人站在一条小桥上大声争吵。上前一看,只见那条小桥是条独木桥,一端站着个黑衣汉子,另一端是个乡下人,肩头挫着一担粪,原来是两人争道而行。那黑衣汉子叫乡下人退回去,说是他先到桥头。乡下人说挑了粪担,没法退回,要黑衣汉子退回去。黑衣汉子道:‘咱们已从初更耗到二更,便再从二更耗到天明。我还是不让。’乡下人道:‘你不怕我的粪担臭,就这么耗着。’黑衣汉子道:‘你肩头压着粪担,只要不怕累,咱们就耗到底了。’”
“我好奇心起,倒想瞧个结果出来。那乡下人当真有股狠劲,将粪担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就是不肯退后一步。我看了一会,渐渐惊异起来,发觉那黑衣汉子身形不动如山,竟是一位身负上乘武功之士。那挑粪的乡下人虽然生得结实壮健,却是半点武功也不会的。我越看越是奇怪,寻思:这黑衣汉子只消伸出一个小指头,便将这乡下人连着粪担,一起推入了河中,可是他却全然不使武功。就算不愿让了对方,那么轻轻一纵,从那乡下人头顶飞跃而过,却又何等容易,他偏偏要跟这乡下人呕气,真正好笑!”
“只听那黑衣汉子提高了嗓子大声说道:‘你再不让,我可要骂人了!’乡下人道:‘骂人就骂人。你会骂,我不会骂么?’他居然抢先出口,大骂起来。黑衣汉子便跟他对骂。堪堪骂了小半个时辰,那乡下人已累得筋疲力尽,黑衣汉子内力充沛,仍是神完气足。我见那乡下人身子摇晃,看来过不到一盏茶时分,便要摔入河了。
“突然之间,那乡下人将手伸入粪桶,抓起一把粪,向黑衣汉子夹头夹脸掷了过去。黑衣人万料不到他竟会使泼,‘阿哟’一声,脸上口中已被他掷了粪水。眼见那黑衣汉子大怒之下,手掌一起,便往乡下人的头顶拍落。”
只听乔峰继续道:“这变故来得太快,便想去救人,也已万万不及。不料那黑衣汉子一掌刚要击上那乡下人的天灵盖,突然间手掌停在半空,不再落下,哈哈一笑,说道:‘老兄,你跟我比耐心,到底是谁赢了?’那乡下人也真惫懒,说道:‘我挑了粪担,我然是你占了便宜,不信你挑粪担,我空身站着,且看谁输谁赢?’那黑衣汉子道:‘也说的是!’伸手从他肩头接过粪担,左臂伸直,手掌放在扁担中间,平平托住。”
“那乡下人见他只手平托粪担,臂与肩齐,不由得呆了,黑衣汉子笑道:‘我就这么托着,不许换手,咱们对耗,是谁输了,谁就喝干了这一担大粪。’那乡下人如何再敢和他争闹,忙向后退,不料心慌意乱,踏了个空,便向河中掉了下去。黑衣汉子伸出右手,抓住了他衣领,右臂平举,这么左边托一担粪,右边抓一个人,哈哈大笑,说道:‘过瘾,过瘾!’身子一纵,轻轻落到对岸,将乡下人和粪担都放在地下,展开轻功,隐入桑林之中而去。”
“这黑衣汉子口中被泼粪,可是他毫不恃技逞强。众位兄弟,此事是我亲眼所见,像这样的人,算不算得是好朋友、好汉子?”……乔峰缓缓的道:“那公冶乾豪迈过人,风波恶是非分明,包不同潇洒自如,这三位姑娘也都温文良善。这些人不是慕容公子的下属,便是他的戚友。常言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众位兄弟请平心静气的想一想:慕容公子相交相处的都是这么一干人,他自己能是大奸大恶、卑鄙无耻之徒么?”(注:文中的黑衣人即姑苏慕容的家臣风波恶,外号“一阵风”。)1、乔峰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100字内概括,情节要完整。








2、乔峰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用来说明什么?




3、从乔峰讲述黑衣人故事的语气和措词中,你看出黑衣人是怎样的人?乔峰又是怎样的人?举例说明。



4、“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金庸的作品”,这是世人对金庸武侠小说的评价,你是怎么看待武侠小说的?







第二部分 写作


一、观察练习
一件事情,总有它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即它是怎样发生的,发生以后有些什么过程,最后怎样了,我们把这些称为写事的要素。了解一件事,要了解它的这些,写的时候要写出这些,写出的事就完整了。
事情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基本完整了。但如果讲给人听,还要有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哪些人,这样听的人才会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也是写事情的要素,了解事,还要了解这些,如果需要,也要把它们写出来。

1、看一则电视新闻,口头复述内容梗概,再写下来,内容要完整





2、以“停电”为内容回忆,写一个完整的片断。





3、读李清照《如梦令》,想想词中写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把它写下来,事件要完整。
常记溪亭日暮,沈(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分析练习
1、“叙事要完整”当然要求要素齐全,但要素齐全了,并不等于事件就完整了,如“今天早上,他在家门口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破了。”虽然要素齐全,但它可能只是更大的事件中的一个部分,如因为出了这事,影响了他今天的表演,引出其它事,那么,它只是诸要素中的“起因”。据此,它还可能是经过,是结果,在哪些情况下它会是经过?在哪些情况下 它会是结果?各列举一种情况假设。





2、在叙事诸要素中,因果关系最为重要,要注意观察(调查)和分析,特别是互为因果的现象,如《塞翁失马》故事。读下面对话,整理成一段叙事的文字,情节要完整。
管家:少爷,不好了!
少爷:慌慌张张的干吗?不是告诉你了吗?遇事要镇静!慢慢说!
管家:是,少爷。咱们家的猫死了!
少爷:猫死了?不是什么大事嘛,看你急的――它是怎么死的?
管家:吃大白马的肉撑死的。
少爷:大白马怎么死了?
管家:驮水累死的。
少爷:驮那么多水干什么?
管家:驮来灭火,家里着火了。
少爷:家里怎么着火了?
管家:老太太在灵堂里哭晕了,打翻了蜡烛,烧着了房子。
少爷:灵堂?什么灵堂?
管家:老爷的灵堂。
少爷:什么?老爷什么时候不在了?
管家:昨天晚上。
少爷:什么病?
管家:不是病,是被强盗气死的。
少爷:强盗?什么强盗?什么时候来的,抢了什么了?
管家:抢光了库房,还掳走了少奶奶和大小姐。
少爷:怎么不早点直接说?
管家:是少爷要我遇事要镇静、要慢慢说的。
少爷:……









三、表达练习
正题:发挥想象,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冻饿中死去后第二天早上发生的事写下来。
参考题:把《卖火柴的小女孩》换成《皇帝的新装》或其它故事。
要求:叙述要清楚,事件要完整具体,要能与原故事合理衔接,600字以上。













[知识窗]
关于武侠小说
有这么一则轶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赴美讲学的飞机上看梁羽生的小说《七剑下天山》,同行诸公表示不解,华公笑曰:“这是成年人的童话。”媒体报道此事后,梁羽生先生深感知己,特意飞北京拜访了华老,并以武侠笔调写了一篇《华罗庚传》,把一位天天与数字打交道的数学家写得神采飞扬,成了一段佳话。
现在,在许多大学的文学院(中文系),包括北大,都十分重视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成立了许多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机构,金庸武侠小说被列入中文专业学生必读书目。重庆晚报报道,
开学没几天,很多高二学生惊喜地发现,刚到手的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新添了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这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11月第一次出版,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篇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课文节选了《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讲的是萧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复、游坦之三大高手一节。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集历史、宗教、医学、武学等许多知识于一炉的集大成者,文化内蕴丰富;课本选取的一段场面描写十分精彩,气势恢弘,文笔生动优美;金庸武侠小说立意深刻高远,《天龙八部》在表现人性的同时,(“天龙八部”本身就是佛教用语,暗指人性复杂。)渗透民族精神要义。
【特别提示】再好的食品吃过量了也伤身体,喜欢武侠小说也得有“度”,以不影响学习、不影响睡眠为“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31: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课 读写测试·人物采访


【训练目标】
1、综合检测学生阅读写人作品的基本能力。
2、综合检测学生全面观察描写人物特点的基本能力。
3、通过采访和写作实践初步了解和掌握观察描写人物特点的侧重点。
【训练重点】
1、综合检测学生阅读写人作品的基本能力。
2、通过采访和写作实践初步了解和掌握观察描写人物特点的侧重点。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50分)



一、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


发明显微镜的人,是一个最初被人们看不起的人,他就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出生贫寒,成年后只做着一份低级的门房工作,但他凭着自己的执着,利用自己做门房工作的空余时间不知疲倦地埋头磨制他的镜片。他周围的人本来就看不起他,见他整天磨透镜镜片,便耻笑他,认为他是“疯了”,在干“没有出息的事”。而列文虎克没有因为别人说那就放弃自己所做的事情。
透过两片透镜,列文虎克发现眼前的东西变大了好多,他看见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命。这样,利用两片透镜,他做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显微镜。一天,下起细雨,列文虎克想:雨水看起来很干净,但它们中是否还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呢?于是,他舀起一些雨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发现雨水中蠕动着好多小生物。当时,列文虎克非常惊讶和喜悦,他告诉自己的小女儿玛利:“雨水里有许多小动物呢,它们正在游动,身体要比我们眼睛看到的小动物小得多,真有趣!”
在这以后,列文虎克在湖水里、鞋底上、甚至人的牙缝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世界”。原来在人的口腔里生活的生物竟是如此之多,可能比一个国家居民都多。列文虎克凭着自己的执着,向人们展示出他在科学探索上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因为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成了微生物学的始祖。
人类因为有了显微镜,才得以把更多的科学探索继续向前推进。人们很想知道他成功的“秘决”,他的“秘决”就是那双因长期磨制镜片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
在列文虎克85岁那一年,朋友们劝他离开显微镜,安度晚年。列文虎克是这样回答的:“要想成就一项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
1、本文叙述了列文虎克__________的故事,简要概括了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经历。(3分)
2、面对讽刺,列文虎克是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成功,他又是什么样的态度?(4分)


3、你最欣赏这篇文章中的哪些句子?(3分)



二、富兰克林对闪电的探索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被称为“现代文明之父”。他出身贫寒,只受过很短时间的正规教育,全靠勤奋自学成才。
当时,人们对一些现象还不了解,认为闪电是“上帝之火”,而富兰克林却提出了“闪电就是电”,并且亲自从空中“捕捉”到了闪电。
1749年前后,富兰克林对闪电和磨擦产生的电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的发光和光的颜色相同,光线曲折、运动迅速、可由金属传导以及爆炸时发出声响等特点也相似,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闪电就是电。他的观察报告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后,竟遭到大多数会员的讥笑;他把报告翻译成法文,又触怒了法国王室的自然哲学教师,遭到了许多攻击。有人当面告诫富兰克林:闪电是上帝发怒时放出的火焰,你应当放弃对上帝权威挑战的愚蠢念头!有人威吓他:上帝迟早会惩罚你的狂妄和大胆的,你赶紧向上帝忏悔吧“!但他并没有屈服,也不信宗教狂们的鬼话。他在考虑怎样才能把闪电从天上引下来,让事实说话。
一天,富兰克林在田野里散步,边走边思考这个难题。突然,一阵欢声笑语传了地来,他抬眼望去,原来是一群孩子在放风筝。“有了!”富兰克林灵机一动。回家后,他就用绸布扎了一个大风筝。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空中布满了乌云,富兰克林取出风筝,把儿子叫过来,解释说:“你看,咱们就用这风筝外框上的这些铜线,把云层中的闪电引导下来。”“可是,这钥匙有什么用呢?”儿子指着靠近风筝拉手的地方绑着的一把钥匙疑惑地问。“噢,它可以把上面传下来的电引到指定的地方。”富兰克林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瓶子,里面插着一根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外面的铜线,继续说:“你看,顺着风筝线传下来的电,到这儿就会被钥匙挡住,这根铜线又把钥匙上的电吸进瓶子里关起来。我们就可以把电带回实验室了。”说完,他带着儿子向不远处的牧场奔去。
这时,乌云滚滚,雷声隆隆,一道道闪电像一条条火蛇在云层中窜来窜去。富兰克林的风争借着强劲的风力很快升上高空,钻进云层。富兰克林紧握风筝线,目不转睛地盯着风筝,可是,好久都没有电传下来的迹象。“难道又失败了?”他想。不一会儿,雨落了,线湿了,奇迹出现了:湿淋淋的风筝线上的绒毛竖了起来。“啊,孩子!电来了!”他惊喜地叫道,声音颤拌。他边喊,边伸出一个指头去碰上面的钥匙,一束火花迸起,“哎呀!”“他的手像是受到了重击,钻心疼痛。“快!快把瓶子拿过来!把上面的铜线搭在钥匙上!”父子俩奋力“捕捉”这被当时人们称为“上帝之火”的东西。
风停雨住,富兰克林父子收了风筝,带着“捉”来的电踏上归途。
一到家,富兰克林就冲进实验室,拿出特别设计的电铃,把电铃线搭到瓶口伸出的铜线上,电铃发了悦耳的响声,而且响了很长时间。这响声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告:闪电就是电!
也怪当时的通讯设备不发达,消息不灵通。其实,一个月前,一位法国科学家把一根金属棒安在乡村教堂的尖塔顶上做同样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他给英国皇家学会写报告说:“毫无疑问,北美大陆的富兰克林的新学说是正确的。”同一时期,法国巴黎也有人做了同样的实验,连法国皇帝也顶风冒雨前往观看,巴黎万人空巷。实验成功时,掌声、欢呼声惊天动地,皇帝也离开宝座,跺着脚狂喊大叫。英国皇家学会在事实面前改变了态度,1753年,他们通过表决,推荐富兰克林为皇家学会会员,向他颁发了金质奖章,学会会长还称富兰克林是“这个时代的伟人”。著名哲学家康德也盛赞富兰克林的成就,他说:“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偷取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1.富兰克林是怎样得出“闪电就是电“的结论的?(4分)


2.富兰克林哪些做法值得你佩服?说说你佩服的理由。(6分)



3、“皇帝也离开宝座,跺着脚狂喊大叫”的原因是什么?这与富兰克林的实验有什么关系?(4分)





三、比尔·盖茨


凡是知道计算机的人,无人不知道比尔·盖茨,他是一个创造了奇迹的人物。
比尔·盖茨于1955年10月28日出生在美国西北部城市西雅图。父亲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律师,母亲是位金融家的女儿。比尔从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他从不与同龄的男孩子们聚在一起追逐和跑跳,而愿意一个人干自己喜欢的事情。7岁时,他就找一些大人的书籍看,如《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常常一个人抱着书,一读就是几个小时。
上学后,他的执着的个性表现得极为突出。有一次,老师见孩子们对《圣经》不感兴趣,就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难题。他找了最枯燥难记的一大段文章,对孩子们说:“谁要能一个字不差地背诵下这篇文章,就可以免费参加在太空尖塔餐厅举行的聚餐会。”任何孩子都想参加这样的聚会,尽管比尔的家庭是有条件带孩子登塔就餐的,但他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这样的机会。于是,他参加了这极富挑战性的背诵比赛。结果,他获得了登塔就餐的奖赏。
比尔·盖茨11岁就上了中学。父母为他选择的西雅图市湖滨中学是一所私立中学,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和教学制度,还建立了竞争机制,这样的环境很适合喜欢竞争的比尔。
湖滨中学早在1968年末就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比尔一接触计算机就像着了魔似的。当时计算机还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在一般孩子看来,上计算机课是一种负担,枯燥的数字让人头痛,机械地运算令人乏味,而比尔却从中发现了从未有过的乐趣。他喜欢计算过程的严密逻辑,更喜欢计算机对人的智力进行挑战。所以,他常常把大量的时间都消磨在计算机房,在计算机方面他很快就超过了他的老师。为了弄懂计算机的奥秘,他从计算机原理到计算程序无所不学。与比尔同样痴迷计算机的还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叫保罗·艾伦,后来成为比尔的合伙人。
他和保罗不仅熟悉计算机的程序和语言,还在计算机上发展少年人的兴趣,即做游戏。自己设计出简单的游戏程序,从中发现了从未享受过的快乐和充分展示少年智力的新天地。他们还为减少使用计算机的费用,改变了计算机的计时程序。他们这一得意之作,也给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启示。计算机公司发现了他们的小把戏,不但没有惩罚他们,反而决定让他们为计算机的系统找问题和发生问题的原因。从此,比尔对计算机的硬件到软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并写成了《计算机问题报告书》。比尔对计算机兴趣上升到了研究。这时,他开始考虑用计算机赚钱,以便拥有自己的计算机。
1971年,仅16岁的比尔得到了第一笔业务,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圆满地完成了,还按一定比例向公司索取了应得的报酬。初胜之后,他们用计算机赚钱的兴趣更浓了。他和保罗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为市政处理交通数据。在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两个孩子竟招揽到了一些业务,他们还赚了两万多美元。初涉商场获得的小胜鼓舞了比尔,使他看到了用计算机创造商业机会的可能。中学快要毕业时,当同学们问比尔将来有什么打算时,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到25岁时,我要赚到一生中的第一个100万美元。”
当中学快毕业时,比尔接到了来自一家大公司的业务邀请。这家公司看过比尔和保罗为获取免费使用计算机而写的《问题报告》书,想聘请比尔和保罗为程序员,任务是寻找解决计算机病毒的办法。两人把这人工作接了下来。
比尔中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被哈佛大学录取。从中学到大学之前漫长的假期里,在别的孩子痛痛快快玩的时候,比尔和保罗一起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是渴了喝一罐可乐,饿了吃一个面包,在计算机前通宵达旦地干,他们的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
哈佛大学有个计算机中心,这给比乐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他一边读书,一边想着在计算机领域的开发,而且主要的心思用在了计算机上。有一次,保罗在一份杂志上见到了一台微型计算机照片,就拿着它来找比尔。比尔见说明书中写道:“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可与商用型号的计算机相匹敌。”他高兴地对保罗说:“看来计算机像电视机一样普及的时代就要到来了。”他们意识到,人们对计算机各种程序的需求就会自然地成为一种必然,感到很快就会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了。他们决定抓住这个大好机会,为新诞生的微型计算机编制语言,即系统软件。比尔当即就给生产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公司打电话,要求为这台新型微型计算机编制使用程序。该公司的创办人已经接到了好几个这样的电话,所以对比尔说道,如果你真的做成了,就应该拿来试试。比尔和保罗抓住这个非常渺茫的机会,经过八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他们为微型计算机设计了一个取名为“登上月球”的游戏程序。结果,第一次实验就获得了成功。当微型机公司提出立即把他们设计制作的程序推向市场时,比尔冷静了下来。这个聪明的少年,不仅有过人的才能,而且有着超越一般人的理智。他懂得,市场需要的是完善的产品,因而他们设计的程序必须经过反复实验,直到完善无缺之后,才能在市场站住脚。在这个商机的诱惑下,他毅然决定,自动放弃了哈佛的学习机会,在1975年7月,比尔和保罗一起开办了微软公司。
他们开发的第一个产品,就是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设计的运用BASIC语言的程序。公司成立后,得到的第一个合同就是为第一台微型机开发能够上市的应用程序。在签合同的过程中,比尔不仅显示出是个电脑人才,而且具有经商和谈判的天资。他的商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比起成熟的公司老板毫不逊色。这一年,他们获得了10万美元的收入,第二年财务收入达到了50万美元。从此,公司的业务有了飞速的发展,几家大公司开始使用微软公司的软件了。而且,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在比尔的策划下,微软公司成功地占领了部分计算机软件市场,国内利润每年超过100万美元。到了第五个年头,微软公司拿到了高达280亿美元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合同。此后,他们获得惊人的发展,不容置疑地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行业霸主地位。
1.
用100-120字简述比尔·盖茨获得巨大成功的历史。(10分)






2.
比尔·盖茨有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举例说明。(6分)





3.
比尔有哪些精神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6分)





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理解“机遇永远只面对有准备的人”这句话?(4分)








第二部分 写作(50分)


一、观察练习
复习本期所学的“写人”各课的内容,围绕“写人,写些什么”这问题讨论,自己画一棵“写人知识树”。这树干是“写人”,外貌、言行、兴趣爱好、情绪心态、思想性格、人物关系等都是分枝,而下一层——如兴趣爱好的各方面则是这一枝上的叶、花或果。(10分)
二、分析练习
选定采访对象后根据知识树的提示列一个采访提纲。
特别提示:知识树只是工具。就像字典词典,不论写什么都得选用里面的字词,但不论写什么都用不上全部字词;你摆出再多再全的螺丝刀,但在剪线、剥线头时都用不上;煎鸡蛋用不着菜刀(哪怕它再好),做家具用不着搅拌机……同理。(前几次分项练习求全责备是为了让你把工具和材料备齐)
如外貌描写,它包括条例身材体型、五官、四肢、发型衣着服饰这些方面。写一个美术特长生,他的眼睛涉及视觉的敏锐程度,他的手涉及运笔的灵巧程度,发型衣着服饰涉及他独特的审美观,可以写;但他的耳朵鼻子嘴巴再有特色,他的腿脚再特别都不重要;写一个勇敢的人,他的发型衣着服饰就没多大的描写意义,但他的肥胖(行动不便)、他的瘦小(与对方力量悬殊)都可能是表现他勇敢的要点。
要根据实际需要,注意灵活运用。
三、表达练习
写本次采访的对象。(40分)
要求:抓住人物特征,有重点,有事例,写出人物与众不同之处,600字以上。

























[知识窗]


名师出高徒


如果你翻开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名单,就不难发现,有师徒关系的比例高达40%以上。据统计,美国获奖者有这种关系的比例在60%左右,其中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这一比例还要高一些。还有许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指导老师本身虽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他们的学生却多人获奖,例如,在卢瑟福的学生当中有12名获奖者,在J.J.汤姆森和玻尔的学生中各有8名获奖者,在费米的学生中有6名获奖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师徒关系还出现了更为有趣的多代延续现象。例如,1909年化学奖获得者奥斯瓦尔德的学生能斯特获得了1920年化学奖;能斯特的学生密立根获得了1923年物理奖;密立根的学生安德森获得了1936年的物理奖;安德森的学生格拉塞获得了1960年的物理奖。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情况突出地反映了“名师出高徒”这一人才培养中的规律。
另一方面,获奖者大多云集在名牌大学和实验室,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先后培养出25名获奖者;美国加州大学的劳伦斯实验室先后培养出9位获奖者;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先后培养出11位获奖者;丹麦玻尔理论物理研究所培养出8位获奖者。
这些充分地说明了:人和知识才能大多数来自于前人的知识,所以有许多科学家都称自己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就是因为自己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的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14: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