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7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作文创新思维训练教学设计——奇妙的算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1:1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训练目标:



1.由算式引发联想或想象,开启作文思路,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生活。



2.借助“算式构思法”,力求叙得精彩,议得独到,悟出精髓。



3.调动积累,发展思维,提升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开启思维,创新表达并启迪生活。



教学方法:



1.说写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引导——探究——发现——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课



由“烛、泥、巾、簿”四样实物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并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参考句式:由__想到了__,因为__________。



二、探究方法



(一)酝酿启思



出示算式:W=X+Y+Z



问:知道这是什么吗?让学生列举这方面的公式



你了解这个公式吗?(这个公式可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的定理公式,而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简洁明了的表述了他对一个重大人生问题的感悟。)



你知道他赋予这些字母怎样的含义吗?



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惜时(板书文字等式,并让学生齐读,感受深刻的内涵。)



(二)投石引路



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多么有意思。下面我们借助联想或想象来试着进行公式演化的训练



出示:1+1=1



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可在生活中却能成立,能解释得通,而且还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表达些什么含义?



1(里)+1(里)=1(公里)



一根筷子再加上一根筷子是一双筷子



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是我们的地球。



一撇加一捺就是一个人字



一棵树苗加上一双手等于一片绿茵



……



小结:只要转换了思维方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一定能赋予一个简单公式许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三)分组探究。要求4~6人为一组说出感悟最深的算式,说出答案,讲明理由。



教师参与其中一组讨论。同时,各组要推选一名能代表本组水平的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四)交流成果。



示例1:40÷8>40÷1。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他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达到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他并不懂这样做的道理,他把目标一下子就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他跑了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这足以证明40÷8>40÷1这道不等式成立,同时巧妙地说明,我们不能一味地蛮干,要靠智慧取胜的道理。



教师备用:



示例2:60-1>80。非洲有一个习俗,婴儿刚生下来就获得60岁的寿命,以后逐年递减,直到零岁。人生大事都得在这60年内完成,以后的岁月便颐养天年。如果按照从小到大的数序去计岁数的话,我们总认为离80岁还很遥远,时间有的是,明日复明日,终将一事无成。其间蕴含着一个古老的道理:要珍惜时间。



示例3:1>3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启示我们要团结协作……



示例4:8-1>8(七小时的工作,一小时的休息,效果大于八小时的工作效果),45>45+10……会休息才会工作。



示例5:1+1>2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的结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个设想,我有一个设想,两人交换的结果就可能是各得两个设想了。同理,当独自研究一个问题时,可能思考十次,而这十次思考几乎都是沿着同一思维模式进行。如果拿到集体中去研究,从他人的发言中,也许一次就完成了自己一人需要十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并且他人的想法还会使自己产生新的联想。一加一大于二是个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缺乏合作精神一直是各时代人类的一大灾祸。



示例6:100+1=0(画蛇添足)100-1=0(一粒老鼠坏一仓谷)



三、方法储存



简单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面对人世万象,就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随机板书:思维是想象的彩翼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大胆想象   创新表达



四、实战演练



学生运用“算式构思法”,自选算式和内容,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教师评议



讲评习作,学生自己读文章并谈构思过程,其他学生从构思的角度进行点评。教师视情况稍作点拨,重点放在文章构思方面,看构思是否新颖,看议论与材料是否统一,看议论是否具备普遍性等。



六、课堂小结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这节课,我们通过这些奇妙的算式感受到了这花朵的芬芳。大胆地想象,创意地表达吧。 我们的生活会更加芬芳多彩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1:12:03 | 只看该作者
七、板书


附:

作文创新思维训练课堂实录——《奇妙的算式》

一、激趣入课

师生问好

师:很高兴见到你们,来之前我总在想:跟你们带点什么礼物呢?左思右想、精挑细选,最后带来了四样普通而又特别的宝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它们全藏在这个布袋里,哪位同学先来揭开秘密?

生:许多学生举手。

师:你的手举得好快,来,请你从里面掏出第一件宝贝

生:掏出一盒纸巾。

师:我非常希望你能发挥想象,用“由__想到了__,因为__”的句式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生1:由纸巾我想到了生活的美好,因为是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制作纸巾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生2:由纸巾我想到了妈妈,因为妈妈累得汗流满面的时候常常用纸巾擦汗。

师:如果再把这句话修改一下就有韵味了。

生2:由纸巾我想到了妈妈,因为妈妈为了我默默地奉献就如纸巾默默地为人们奉献一样。

师:嗯!这样一改就有创意了。谁想继续揭秘?

(许多学生再次举手)

(走到教室中间一名女生桌前,女生掏出一个玻璃瓶)

师:打开盖子,仔细认认,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泥土

师:对!请你也说一句有创意的话

生:我由泥土想到了芬芳的果实,因为累累的果实靠泥土的滋养。

师:妙!大家会说吗?

生:我由泥土想到了异国他乡的游子,因为祖国的土地永远是他们的牵挂。

师:你不仅思维活跃,用语也有文采。只剩下两件宝贝了,谁要抓住这个机会?

(走到左边一位男生桌前,男生掏出了“一截蜡烛”)

生:(他看了看)我由蜡烛想到了老师,因为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

师:是啊!其实还可以想到很多很多像蜡烛一样默默奉献的建设者。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就剩最后一件宝贝了,谁来揭秘啊?

生:(在高高举起的手中老师挑中了一名“眼镜”,他掏出了最后一样东西——工作手册)

师:只用一个字表示工作手册的话该用哪个字呢?

生:(学生茫然)

师:我们一起来补习,这个字就是(老师板书“簿”)读bù,一起读三遍。

生:bù bù bù

师:你由“簿”会想到什么呢?

生:(为难的样子)

师:(其他同学举手了) 你看,有同学想帮你,你选哪一位呢?

生:(指又一位戴眼镜的邻座)我由簿想到了灿烂的文化。因为有了簿,这些文化才得以传播和发展。

师:说得多好啊!谢谢你,你是我们的老师。同学们,其实我带给大家的礼物就是由这些物件的谐音串起来的一句真诚的祝福,来,帮我说一遍。

生:祝-你-进-步

师:对,我希望大家每天都有进步。今天我们将一起通过探究一些奇妙的算式来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同时训练写作能力。(板书:奇妙的算式

二、探究方法

1.酝酿启思

出示算式:W=X+Y+Z

师: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1:等式!

生2:算式

生3:公式

师:你们了解这个公式吗?这个公式可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的定理公式,而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简洁明了的表述了他对一个重大人生问题的感悟。你知道他赋予这些字母怎样的含义吗?

生:不知道

师: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惜时(板书文字等式)让我们齐读一遍,感受一下它的深刻的内涵。

生:读“成功=勤奋+方法+惜时”

2.投石引路

师: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含义,这多么有意思。下面我们借助联想或想象来试着进行公式演化的训练

出示:1+1=1

师:从数学的角度看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可在生活中却能成立,能解释得通,而且还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表达些什么含义?

生:(许久,同学们的表情里显出的全是疑惑。)

师:1(里)+1(里)=1(公里)

(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一根筷子再加上一根筷子是一双筷子

生2: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是我们的地球。

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她吧。

生3:一撇加一捺就是一个人字

师:我们都要做一个大写的人。

生4:一棵树苗加上一双手等于一片绿茵

师:多么奇妙啊,只要转换了思维方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就能赋予一个简单公式这么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3.分组探究。

师:接下来我与大家一起再分享一个稍复杂的奇妙的算式

板书:40÷8>40÷1。

师: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他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生:(一生举手)老师我知道这个故事。

师:你见多识广。好,你接着讲。

生: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达到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他并不懂这样做的道理,他把目标一下子就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他跑了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被剩下的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最终迎接他的只能是失败了。

师:讲得比较流畅,那么,这段美妙的故事(随手板书:美妙)足以证明40÷8>40÷1这道不等式是成立的,同时巧妙地说明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精妙道理(随手板书:精妙)。你们知道是什么理儿吗?

生1:我们不能一味地蛮干,要靠智慧取胜的道理。

生2:有了困难要善于分解,把大困难化成小困难一个个击破,最后就没困难了。

师:这正如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所讲的道理一样,走一步——

生:再走一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一个个奇妙的算式就是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传达出的是一个个精妙的哲理。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有了急切表达的愿望,下面六人一组,相互交流感悟最深的算式,说出答案,讲明理由。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交流成果。

师:(约4分钟过后)同学们,看到你们的文思泉涌的架势,我也想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啊。谁先来交流交流?

生1:我的题目是“4-1=3吗?”4-1=3吗?no !no !no!一个桌子四个角,切掉一个还有五个角。鱼缸里有四条鱼,死了一条,鱼缸里还有几条鱼?还是四条嘛。这都证明4-1≠3。我们的思维是奇妙的,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变一种方式,一切皆有可能。

师:奇妙的思维,流畅地讲述,掌声鼓励!

(掌声响起)

生2:我的算式是“1+1>2”。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的结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个设想,我有一个设想,两人交换的结果就可能是各得两个设想了。可见,一加一大于二是个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师:是的,刚才的相互交流就是在创造1+1>2的奇迹!

生3:5+2<5,按国家标准我们每周应该上五天课,可是周末学校要补课,我们上七天课而没有休息时间,这样的学习效果不一定能超过五天所获得的效果。因为没有好的休息就没有好的工作。

师:是啊!毛主席曾说过,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可见科学用脑多么重要。

方法储存

师:同学们,为什么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算式都能成立呢?

生:源于思维的奇妙

师:妙在何处呢?

生: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师:是啊,思维是想象的彩翼,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只有大胆地想象才能有创新的表达。(板书:大胆想象 创新表达)下面请同学们自选算式和内容,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四、实战演练

学生写作

五、师生评议

( 十分钟后)

师:许多同学下笔如有神,很快完成了小短文。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佳作。

生1:1=3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惊得目瞪口呆--一怎么可能等于三呢?这是连傻子也不会犯的错误呀?!是笔者粗心写错了?还是这个玩笑太低级?

其实,一是可以等于三的,这已超出了数学的范畴,涉及到了生活领域。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所周知,这强调的是团结的力量。一个人就算聪明绝顶,也无法战胜一个团体手牵手,心连心所迸发出的无限力量。这不正是"1=3"吗?

再者,一个天生愚钝的人,用自己3倍的汗水换取与正常人一样的水平,他也同时拥有了一份更可贵的精神——进取,他将依靠这份精神永远与正常人保持相平,甚至是超过他们,这不正是"1=3"吗?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然而,所有的"1=3"都指向一个道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豁然开朗,将心置于另一角度,世界将会变宽敞.--做生活的有心人吧!

师:独特的视角,发人深思的哲理!真妙!!

生2:1>3吗?

“一个和尚挑呀嘛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嘛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没水喝。”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童谣,也可以这样说,我们就是听着这支童谣长大的。可是在随口哼着它的同时你是否想过它的深刻寓意,难道当初这支童谣的作者只是为了作为打发时间,或是哄小孩才写出来的?当然不是,只是人们没有认真思索过它的真谛——1>3.

1>3,也许你会说这不可能,连幼儿园的小孩都知道3块饼干比1块多。但是在生活中许多例子都证明1>3。3>1?不一定.这支童谣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个和尚他每天都能喝两桶水,照说和尚越多就能挑更多水喝,事实却相反,多了两个人反倒没水喝了,这不正是1>3吗?再比如,四个人打扫卫生,一个人单独打扫,余下三个人共同打扫。按理说人多力量大,三个人的打扫应该更好更快。结果呢?三个人却比一个人扫得更差更慢。为啥?因为三个人打扫时都怕脏怕累怕自己吃亏,你推我我等你耽误了时间。而那一个人知道自己没有依靠不能偷懒,所以他努力打扫便做得更好。

由以上两事例可以明白1>3的原因是偷懒,推卸责任。也许在生活中人多力量大不是绝对的,有时摆脱依赖靠自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上课回答问题时某人就爱与别人讨论,听别人的答案,自己却不去思考而冻结了思想,相反单独思考不仅能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思考水平。假若做什么事的时候每个人心中都想依赖他人自己却不努力,等着别人,结果将会怎么样?世界将会怎么样?



师:平实而深刻,凝练而丰富。很棒!!

生3:1+1>2

“1+1>2”这恐怕是全天下老师都会否定的算式,你也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1+1>2”?难道谁又创立了新的学派?也许看了下面这些文字你会有所启发:

一个朋友+一个朋友=一群朋友;一个好方法+一个好方法=更多好方法;一个易拉罐+一把剪刀=价值不菲的制作;一把筷子+一把筷子=许多筷子;在十进制中1+1=10;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整个社会……

怎么样,这可都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实例呀!假若你还是执迷不悟,那么我就再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盲人,还有一个聋人,他们是很好的朋友,虽然他们自身都有缺陷,但是他们仍然生活得很好,为什么呢?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盲人将他所听见的写在纸上给聋人看,当聋人的“耳朵”,而聋人呢?就将自己所看见的告诉盲人,当盲人的“眼睛”,就这样他们俩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得很好。难道这不是“1+1>2”最好的见证吗?

怎么样?只要你敢于想象,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那么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师:例证丰富,议论简练而自然。

生4:我的题目是“7-1=0”

七减一等于零?错!错!错!然而今天的这节作文课却让我突然意识到七减一等于零的所在。假如明年的中考有一门课考得很糟糕,那么我不就没有机会深入高级中学继续学习吗?七门功课就一门很差而断送了求学梦,这难道不是证明了七减一等于零的等式是成立的吗?同学们,踏踏实实的学习吧,每一门功课都不能落下,这样我们才能飞出山窝窝,走向美好的未来。

师:谢谢你,为大家上了一课!你能写出这段文章,不仅体现了思维的活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学习上的责任者,一位善思的智者!佩服!

……

六、课堂小结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只有独创,才能出新,才能一目传神。本次课我们力求教给大家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有创意地表达生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大家不断思考,不断探究,就会不断有新的收获。

七、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1:12:17 | 只看该作者
八、教学后记:



创新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创新;说其新兴,是因为时代赋予了创新的内涵。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自然教师首先应具备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意识。在作文教学上,训练写作思维有章可循,之前我特意品学了特级教师程红兵先生的“创新思维与作文”的视频教学。在老师教学开始提出了“要过河没有船,怎么办?”的诱导思维后,又提出了稍有难度问题: (1)假如在你面前摆着这四种物品:A.一本平装书B.一瓶可口可乐C.一根纯金项链D.一台彩色电视机,请你开动脑筋,从上述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品。(2)请你再次开动脑筋,从四种物品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沸腾了,思维的火花熠熠生辉,丰富多彩的答案让人惊叹。是什么给了学生无限的激情,无尽的想象?对,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多样化的思维。



学生写作也应该多样化思维,同一事物从多种多样的角度和方向去观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结果。不断的转化思路,进行多角度和多方向思考,探求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无疑将会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从而获得芬芳多彩的作文之果。



本案例的设计正是吸取了众多智慧老师们的教学养料:既注重于思维的发展,也注重于表达的训练,同时给予学生以积极启迪,可谓一箭三雕。虽然学生的作品还有些稚嫩,但是我想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已经悄然开启……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也将继续我的作文研讨之旅,为强健农村学生思维的羽翼朗朗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1:12:30 | 只看该作者
八、教学后记:



创新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始终离不开创新;说其新兴,是因为时代赋予了创新的内涵。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自然教师首先应具备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意识。在作文教学上,训练写作思维有章可循,之前我特意品学了特级教师程红兵先生的“创新思维与作文”的视频教学。在老师教学开始提出了“要过河没有船,怎么办?”的诱导思维后,又提出了稍有难度问题: (1)假如在你面前摆着这四种物品:A.一本平装书B.一瓶可口可乐C.一根纯金项链D.一台彩色电视机,请你开动脑筋,从上述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品。(2)请你再次开动脑筋,从四种物品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沸腾了,思维的火花熠熠生辉,丰富多彩的答案让人惊叹。是什么给了学生无限的激情,无尽的想象?对,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多样化的思维。



学生写作也应该多样化思维,同一事物从多种多样的角度和方向去观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结果。不断的转化思路,进行多角度和多方向思考,探求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无疑将会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从而获得芬芳多彩的作文之果。



本案例的设计正是吸取了众多智慧老师们的教学养料:既注重于思维的发展,也注重于表达的训练,同时给予学生以积极启迪,可谓一箭三雕。虽然学生的作品还有些稚嫩,但是我想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已经悄然开启……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也将继续我的作文研讨之旅,为强健农村学生思维的羽翼朗朗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