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以来,使广大教师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枯燥与乏累,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与学科进行整合后,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学习资源。而实践也证明,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不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将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信息技术与培养识字能力有机整合
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就可以运用媒体,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可以采用直观的演示的方法,如教学 “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而在教学“休”时,为了区分和它和“体”字,就可以设计动画:一个人走累了,靠在树木上休息等等。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设计让容易混淆的笔画变成鲜亮的颜色加以动画效果,多个对比,刺激孩子们的记忆。这样比普通用彩色粉笔来教学要吸引孩子的多。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游戏展示。就是利用生动的课件,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找朋友。画面上左面显示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当学生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时,利用鼠标点击画面连线,音效出现掌声等。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寓教于乐。
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比如,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学生不但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而且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把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课堂学习情景创设的局限,手段使用的单一,学生受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学习情感的制约,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作文难教,老师怕;作文难写,学生愁”的局面。而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整合,就以其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习作教学的枯燥乏味,就犹如一缕春风,给作文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