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3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能既“导”又“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学生不能只是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当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应当做个观察者和参与者,也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范例]教学“测算物体体积”时,开始没有小组选择测算酷儿饮料瓶的体积,教师就建议比较好的两个小组试一试,并参与了学生的合作。当学生提出换一个比较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容器时,教师就问学生为什么要换?当学生说这个小正方体容器不能一次直接测算出物体体积时,教师就引导说能不能分成两次测算呢?此时终于有学生领悟到了科学的测算方法。
现象五:合作评价过于简单,重结果轻过程。在合作学习的集体反馈环节,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限定于一个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小组的代言人,不表扬集体智慧的结晶;只要求集体回答,并未检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解读]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学”的状况作为评价客体, 基本模式是“优点+鼓励”, 坚持“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重视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依据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具体要做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一是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二是小组成员个人评价与合作学习小组集体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自评时要注重学生原有的基础,把评价学生的着力点放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比,进行动态评定,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可以得到“优”或“良”。这样会使全体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并激励学生走向成功。互评时要求学生之间多找优点,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确定评价等第并交给任课教师,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总评时教师在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把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进行放大,充分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励他们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评价结果出来之后,学生可看自己的评价结果,由教师个别指导,不与他人见面。当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可申请重评,只要比原来有进步,就可提高评价等第,直至满意为止。
总之,合作学习是不能随心所欲的,不是想开展就能开展的,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与次数,安排好时间与内容,组织好小组与分工,培养好习惯与能力,评价好个人与集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