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1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二、要不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看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教师讲授新课后,就让学生做练习,没有给学生看书的时间。这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只是在教数学,而更应不断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课本让学生先读了,还有什么可探究的?其实,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对文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需要应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来扩充认知的背景,提高探究的起点,如果像“四边形”名称这类的知识也要学生去猜想、发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意义。 在自主看书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寻找多样的算法,思考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由书本知识生发对现实生活的联想等等,这些都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自主建构活动。
让学生先学课本,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 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探索中获得真知,丰富体验,求得发展。例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学生先学课本之后,虽然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但他们还是难以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由此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 教学就可以重在引导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如下的活动中去:同桌学生合作,从课前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每个都表示1平方厘米)中,任意取出几个,拼成一个长方形,记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等几组数据: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然后再向小组或全班汇报、交流所得到的结论。经历这样 的“再创造”活动,学生对抽象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形成独 特的体验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