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当前课堂教学的两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是“说数学”重要,还是“做数学”重要
    从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中,我们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学生说数学比做数学的机会多得多。这是否本末倒置? 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在于我们过于迷恋“集 体作业”的方式了?呈现问题情境后,经常看到的是教师很快就请学生起来作答,这几个作答的学生把问题解决了,似乎就相信全班学生都会了。教师们之所以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也许是它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进程吧。可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不得而知,也有理由为此感到不安。我觉得要把学生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

    有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让我难以忘怀。课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前,教师为每张课桌的学生准备了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2、3、7、—、=。上课伊始,教师请同桌的学生分工合作:一个用这5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个记下算式,进行汇报。教师肯定并赞赏了学生的探索,在黑板上写下所有的算式:27-3、37-2、73-2、23 7、32-7、72-3。

接着,教师又提出挑战:“大家能独立口算出这几道算式的结果吗?能口算的要想想你是怎样算的;不能口算的可以用小棒或计数器帮助思考。”显然,教师是在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让有差异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几分钟后,教师巡视了全班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后, 在黑板上写下两道等式:37-2=35、32-7=25。“同一道算式,在我们同学中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时,孩子们踊跃而自信。教师把学生关于 32 7=25的多种算法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让计算错误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想。在引导学生对各种正确算法比较、反思后,教师让学生用白己喜欢的方法当堂练习……

这节课以“做数学”贯穿始终,教师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究,从做中学。在 “做数学”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都能够自主探索;在“做 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7:55:00 | 只看该作者
二、要不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看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教师讲授新课后,就让学生做练习,没有给学生看书的时间。这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只是在教数学,而更应不断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课本让学生先读了,还有什么可探究的?其实,探究性学习并不排斥对文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需要应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来扩充认知的背景,提高探究的起点,如果像“四边形”名称这类的知识也要学生去猜想、发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毫无意义。 在自主看书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寻找多样的算法,思考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由书本知识生发对现实生活的联想等等,这些都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自主建构活动。

让学生先学课本,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 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探索中获得真知,丰富体验,求得发展。例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学生先学课本之后,虽然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但他们还是难以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由此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 教学就可以重在引导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如下的活动中去:同桌学生合作,从课前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每个都表示1平方厘米)中,任意取出几个,拼成一个长方形,记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等几组数据: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然后再向小组或全班汇报、交流所得到的结论。经历这样 的“再创造”活动,学生对抽象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形成独 特的体验和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1 05: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