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例谈人文视野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必须以知识的整合与人文精神的弘扬为基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象李镇西教授所要求的“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把教书转换到教人,把学生当作人来教育,要使教育充满人性、人情、人道。
       毫无疑问,数学本身是一种人文事业,因而数学教育就更应该是体现人文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所有学生都是一个个带着不同经历,具有鲜活生命意义的个体,所以,我们倡导的应该是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数学教育,是以数学为基础,以人文为指向的教育。
      下面,我撷取教研笔记中的几个片段,描述发生在课堂上的几个小细节,为上面的话提供一些实例注解。

“你得注意公平哦!”

课上,学生正在小组合作,借助不同钟面上时针与分针间的夹角,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当然,有便捷的,也有笨拙的、繁琐的,还有存在着错误的。有一个小组用直尺测量时针、分针两个针尖间的距离,得出结论:距离长的角就大。显然,这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时针、分针的长度是一定的,在钟面上可以,但是,如果换到其他地方,就会产生错误,这是因为角的边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长度。要不要纠正?怎么纠正?二年级学生初次认识角,还无法(此时也无须)准确把握角的边的性质,轻易而草率地否定更会伤害学生敢于表达意见的热情。 我微笑着表扬了她们肯动脑筋,然后,用尺在两个钟面上分别比划了时针、分针的距离,学生马上就发现,尺摆放的位置不一样,就会出现与刚才的表述相反的情况。他们悟出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激动地修正了开始的表述。我又微笑着补充了一句:“用这种方法量的时候,你可得注意公平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敢把它们剪下来,真了不起!”

又是一节“认识角”的课,学生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后,我出示两幅图,图上的两个角开口方向不同,角度比较接近,光凭眼睛看,不能直接判断出角度的大小。我给每个小组发下了印有这两幅图的作业纸,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共同寻找比较大小的策略。 一会儿,学生交流汇报,因为是他们自己得出的方法,所以兴致很高。 有一小组同学手举得特别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方法最便捷!老师请他们上台展示,大家这才发现:他们把作业纸上的两个角沿边剪下来,先重合顶点,再让一条边重合,然后比较另外一条边的位置关系。果然,角的大小一目了然! 我感动地拍起了手,同学们也鼓掌了。不只为他们方法的简便易行,更是为他们的勇敢精神和与众不同的胆识:老师的东西也能破坏,只要是必须的! 数学,首先应该是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学问。人文关怀并不是一定要上升到处处都照鉴灵魂、升华人格精神的高度才算功德圆满,它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我们应该这样来诠释人文关怀:认真聆听学生的每一句回答,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无处不在;乐于肯定学生每一个有创意的做法,乐于分享学生的每一个成功……

有些教师常常做出一些奇怪的规定,例如课前摆放好的学具就是不许学生去观察、去摆弄,说是为了课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认为理所当然:这是老师准备的东西,老师不同意,怎能乱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

       当我们试图从人文的视角探究数学的内涵时,我们不仅能看到数学的知识、技能,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我们应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多种丰富的人文实践,这是新课程课堂感动人心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应该构建的理想的教育大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记住:科学性的评价是可以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老师,我够不着!” 课的内容是“认识游览路线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了几个景点,用一些方位名词把这些景点串起来向大家作介绍。轮到第二组介绍了。这是一位个儿不高的小姑娘,她说得挺流利,俨然是一位出色的小导游。可是,接下来,介绍“从××一直向北走到××”,因为手中的教鞭够不着投影幕上那个具体的景点名称,她的话语显得急促而不连贯。尽管她拼命地踮起脚,还是够不着,下面的同学开始小声议论,她更加着急,不住地用眼神向那位年轻的女老师示意:老师,我够不着! 老师倒是很耐心,没有责怪她,亲切地以提问配合她:“从××向哪个方向走?”“再到什么地方?”…… 随着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小姑娘“导游式”的介绍已经变成了机械的答问,她和她们小组的同学感到无比的沮丧! 这位老师,你想到没有,只需你举手之劳,就能换得另外的效果-----把小姑娘抱起来! 让她风风光光地当好导游! 在传统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常常因为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 “情感”的投入。须知,教师的良好情感往往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可想而知,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中,如果伴随的只是漠然的神情,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失望。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这是实践数学教学人文性的首要保证。


“先上车还是先下车?”

课上,投影片出示了一道图文式应用题,大意是:车上原有42人,到车站后下车14人,又上车2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汇报交流时,学生的算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42-14+25   ②42+25-14   

③25-14=11(人) 42+11=53(人)

      第二个算式一出现,教室里立刻小手林立。“老师,第二个算式错了!”看得出,他们对这种算法很有意见。原计划想通过这一模拟情境肯定“算法的多样化”,并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一些规则,惊讶之余我改变了进程,问:“为什么?能说说吗?”“乘汽车应该先下后上!”“老师教育过我们,乘车时必须守规则!”此时此刻,教师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这意料之外的答案体现出了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多么精彩的发言!他们寻找到了数学书上没有的更广意义上的“规则”,我再一次情不自禁地对这群二年级的学生们竖起了大拇指。方寸之间,海阔天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线形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课堂随时都会出现意外的问题,有的虽然表面与数学内客无关,我们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及时地“抓彩”。因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人的教育”,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素质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以功利为目的的学科本位教育。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原来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04: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