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学会8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品读悟情,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懂得知音的含义,体会只要知音的难得。
教学难点:品读悟情,从重点语句中体会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摔琴的举动。
(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大意,学习1-3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伯牙跟着名师学琴,三年来勤学苦练,并在老师的启发下领悟到了音乐的真谛,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可是这样一个千辛万苦学得技艺,在艺术上有着不懈追求的人到后来为什么会“断琴”呢?(手指课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
二、学习4.5自然段。
1、生自由读4、5自然段,找寻为什么断琴的原因吧。
1)答交流解决:为什么断?知音已去
2)问:到底伯牙的知音是谁?(钟子期)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师: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认真体会、思考:想想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善于听琴,他是伯牙的知音?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出示“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抓住“无论,很快便能”这些词语去体会。)
3、这一句话概括写了钟子期善于听琴,第四自然段中还有那些地方具体写出了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1)品读“高山”部分:
(从“立刻”、“兴奋”指导品味文字和感情朗读,每个学生说完就马上请他读出自己的情感。)从“兴奋”体会到情绪激动,融入在琴声中,被琴声深深的感染。立刻,说明钟子期反应迅速。
钟子期真会听琴啊。指名读,相机评价,指导朗读。拨动琴弦,却能听出如此壮观的景象,钟子期怎能不兴奋地说——齐读
师:看来,你们是真的感受到了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仅此一首曲子吗?
2)品读“流水”部分:
(从“不住地赞赏”指导品味文字和感情朗读,每个学生说完就马上请他读出自己的情感。)不住地:不停的,赞赏声一直伴随着琴声,也许琴声停了,赞赏声还没停。琴声虽停,但子期还在不停地赞赏那美妙的琴声!
3)品读“下雨的情景”:
(从“时而……时而……”和“一一”指导品味文字和感情朗读,从而体会琴声的丰富多变,可无论怎样变化,子期都能听懂。每个学生说完就马上请他读出自己的情感。)
①“时而……时而……”你感受到了伯牙的琴声怎样?边体会边读。
师:乐曲声时急时缓,却能看到如此丰富的世界,一起聆听变换无穷的琴声吧!
②(评语: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你们就是子期,被琴声所感染!)
除了这些,还会有哪些乐曲呢?时而表现鸟语花香,随机指名学生答:
4.师:一个善弹,一个善听,看来,真的是(出示“无论……便……”这句话齐读),果然是他的知音啊!(出示“伯牙、子期演奏图”)图上,伯牙沉迷,子期陶醉,让我们和子期一同陶醉于那美妙的琴声中吧!全班齐读配乐。
5.师:难怪,伯牙会感动地说(出示伯牙的话)(自读、指名读、评读,读出感动之情)伯牙的琴声在山间缭绕,没有人能听懂,可是钟子期却能听得如痴如醉,那如此深奥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领悟,他们不是在用语言,而是在用音乐,更是用心在聆听交流啊!钟子期不会弹,但善于听,第四自然段用抚琴听琴的几个片段向我们描述“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这就是人逢知己,琴遇知音,多么幸福的事啊!
三、情感升华,理解“断琴”
1、有了钟子期这个知音,伯牙的琴艺不断提高。可是后来伯牙为什么断琴呢?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伯牙断琴的原因和心情。
2、指名说,抓住“悲痛万分、扯断、摔”来说出伯牙的内心读白。
3、师总结: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同学们知音难求,能在茫茫人海找到知音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如是你能幸运的找到属于自一己的知音,你一定定要倍加珍惜!
四.拓展思维
伯牙为失去知音而断琴,曾经的他对弹琴是多么热爱啊 ,而现在再也不去弹琴了,同学们,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