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谭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一、利用媒体,直观感受。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美。学生欣赏完小兴安岭的录像后,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孩子们带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去学习,并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感受“汇、淙淙”的用字优美时,学生表达不到位,老师适时地使用了媒体,四面八方的雪水融汇到小溪中。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
二、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阅读教学的“热点”。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谭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男女生赛读、指名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我们可以经常在课堂上听见像 “你能读出这种茂密的语气吗?”“喜欢春天的同学一起读。”这样的话语流淌在课堂中,是老师赋予了它生命的灵动,所以小兴安岭在孩子们心中也变得鲜活起来。如:教师在指导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让学生读出树木的茂盛,并配上遮天蔽日、像绿色的海洋一样的树木,入情入景的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
三、指导学习方法,有扶有放
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心情,像文中“抽出”和“长出”一词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紧接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来体会,学生做的很好,很有成就感。最后教师将重点字词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提示的词语练习背诵,学生很轻松的就完成了任务。整个环节一环套一环,有扶有放,简单明了。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很到位。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春、夏两段,余下几段,都是在孩子们自我推荐,自我阅读,自我感悟中进行的,老师在整个环节只起到一个启发、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孩子们愿意主动去学,他们在反复朗读,品词品句的基础下,从字里行间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