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6 10:03:00
|
只看该作者
二、消除抽象感,增强真实感。
有些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时会感到难以捉摸。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教材提供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就会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消除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抽象感、陌生感、神秘感和畏惧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巧用教材资源,激活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开篇“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给学生展示了一连串感兴趣的话题:“怎样能使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清?物质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或许想了解人体的奥秘,发明新药,或许想变废为宝。……”大家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究竟有多么神奇的作用。这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映有关影视资料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化学”,这样,在新课程教学之初,就点燃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之情,为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作为话题,展开学习,如:水的净化,钢铁制品的锈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环境问题,矿物的开采与冶炼,洁净能源的开发,化肥的生产与使用等,使同学们感受到生活需要化学,发展需要化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实践“活动与探究”,感悟化学的有用
新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化学真实有用这一特点,创设了“活动与探究”内容。努力开展好“活动与探究”,不仅可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和有用。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我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略作改进:将一粒黄豆大小的白磷,放入一盛有热水的试管中,并向其中不断地通入氧气,这时,便出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又如在探究分子的性质时,我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根玻璃棒相靠近,出现了“空中生烟”的妙景;而在有关溶液酸碱度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要求同学们用pH试纸分别测定唾液、食醋、肥皂水、发酵的淘米水、井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技能,更是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好化学真有用。
三、消除自卑感,唤起成就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艺术。”杨振宁博士自己认为,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我觉得不如人的心理”。初中生自卑感的成因可归纳为三种:一是不能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二是惰性强,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三是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常流露出自暴自弃的思想,对课堂教学“无动于衷”,甚至有“无事生非”行为。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诸多有利因素,及时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1、情感共鸣
师生良好的情感交流,将创造宜人的教学氛围,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熏陶,有利于学生高尚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激活全体学生的热情,以求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快捷实现师生情感共鸣呢?
廉姆·杰尔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教师的鼓励犹如催化剂般有效的激起师生情感的共振。
曾有一位后进生,我在他的一张试卷上这样评到:“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让老师欣慰。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宜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你对实验题的分析有了新的突破,如果能想办法提高自己对综合题的分析能力,我想你下次一定会考得更好。”看似一段平淡无奇的寄语,却融入了为师者的真切情感,无形中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并促成他由一位“学困生”逐渐成为“学优生”,可见,教师的鼓励效果可与兴奋剂相媲美,甚至能影响学生今后的从业方向。正如莎翁所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2、过程激励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位同学都拥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进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他们各自的优点,因势利导,创设特定课堂情境,使他们的智力振奋并在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转移。
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总喜欢在课堂上捣鼓一些小物件,诸如收音机、小玩具等,我发现他肯动脑、爱动手的优点后,请他协助我整理化学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他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且常有新招出现,我俩一起先后改进了好几个实验装置。据此,我将他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逐渐培养他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进而对整个学习的兴趣,如今,他已由一名优秀的的工科大学毕业生,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可见,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适应角色的转变,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使课堂教学也“精彩动人”。当然,激活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新课标下何以更有效还需进一步的探究与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