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讲座材料 农村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专业该如何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9-28 10:56
标题:
讲座材料 农村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专业该如何发展?
交流文章 农村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专业该如何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张国锋
从2002年走进新课程开始,教育转型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这期间我们的指导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期间我们的教师观、学生观发生了质的改变,这期间我们的培养目标发生了从选拔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
教育转型要成功,关键是教师。教师转型要在“转”和“型”上下工夫。“转”就是要转变教育思想,转变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型”就是要把教师培养成“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
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专职教师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该如何进行呢?首先,来分析一下农村小学的科学专职教师的现状。以我们学校为例,全校740多名学生,16个班级。只有我一个科学专职教师,而且还是从语文教师转型过来的。缺少系统的专业化知识,缺少共同研究提高的同伴。但是,随着教育转型的深入,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讲越来越重要。这就造成了非常大的矛盾:教师的专业素养跟学生的需求、教育的发展要求不协调。邻近学校的科学教师状况也差不多,规模大的学校有两到三位专职教师,但是科学系统出生的教师很少,虽然近几年有系统出生的教师进入队伍,但是都被城区的学校招收去了,农村学校只能靠从其他学科转型过来。这就是农村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现状。
现状虽然不如人意,但是学生的需求、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这些农村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专业必须要得到发展。到底该如何发展呢?下面以我为例说说我的专业发展之路,以供大家参考。
我1995年7月中师毕业,到2005年7月一直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2005年9月到2007年7月担任语文老师兼科学老师,2007年9月开始专职担任科学老师。今年(2013)参加了科学高级职称(小中高)的评审。在杂志上共发表论文5篇;常州市论文三等奖4篇;武进区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人教社网站“小学科学”栏目发表12篇,在人教网小学科学优秀作者前10名中排名第6。我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多学习、勤反思、常练笔
因为我是从语文教师转型过来的,对科学教学不是很熟悉,刚开始时科学课上得跟语文课一样,在一次又一次地外出听课活动中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领悟。每一次听课回来,我总是要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听课心得,逼自己去思考课堂教学方法,学习人家的优点,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方法。如:在听了一位老师上的《力在哪里》一课,觉得这一课上得非常好,尤其是材料的准备和使用上,于是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写成了一篇文章《学习力在哪里》发表于2013《科学课》第一期。平时自己也会上出比较满意的课,课后就及时把课堂记录下来,如《我抓住了生成》这篇文章就是自己上课的例子。《享受科学研究大餐 吸收科学教学营养》是参加“常州──镇江”科学教学城际交流活动所得;《学习 交流 提高》是参加312工程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所思;《学习 收获 感悟 实践》是参加了武进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所得;《科学探究技能的显性化》是观摩科学探究技能训练单元教学专题研讨有感;《三个用心》是3月16日外出听课反思……经常练笔自己写文章时就会有素材,经常反思自己写文章时就会有清晰的思路,经常学习自己写文章时才会有理论基础。所以我除了及时反思、记录之外还坚持学习理论知识。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基础”教育,阅读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概论》,重新树立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阅读《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小学科学》,明白了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坚持订阅《科学课》杂志、《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及时了解专家、同行们在思考哪些问题;经常浏览“小学科学”网站等等。
二、多磨练、勤交流、常走动
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的水平将直接决定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我在追求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上也做出了努力。从08年到现在我已经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四节片级公开课,校级公开课每学期都上。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当中,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记得2005年刚到政小,兼职教科学,区教研室巢凤栖老师听了我的课后只对我说了一句“慢慢来。”于是,我走上了探索之路。在一次又一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我的教学水平也越来越高。2008年巢凤栖老师听了我的课后对我提出了改进意见,但是她在学校领导那儿表扬了我,2010年巢凤栖老师听课后给予肯定的评价,2012年巢凤栖老师听课后表示满意,在领导面前又一次表扬了我。期间我多次上了校级、片级、区级的公开课,还参加了市级的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考核(2010年)。现在,我对三到六年级的教材基本做到心中有数,自己独立设计教案已不成问题,在今年(2013)4月的片公开课教学中获得同行的好评。课堂教学水平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的,刚开始我沿着别人帮我设计的路走,碰到要上公开课,就寻求邻近学校老师的帮助,帮着设计教案,帮着我磨课,一次又一次。慢慢地,我也有了对教材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慢慢地按照自己的设计去进行教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同行中获得认可。在平时,碰到问题经常用电话或QQ与其他学校同事进行交流,有时一时讲不清的干脆就赶到他们学校一起商讨,抓住每一次片级活动的时机提出自己的问题来进行讨论。我的课堂教学的变化正在走向从量变到质变的大道上。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3-9-28 10:56
三、抓住任何一次机会锻炼自己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我这几年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有一次在教研室开学初调研听课过程中,巢老师得知我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就要求我在下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虽然自己还谈不上有经验,但是这既是挑战更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下来。之后一段时间我认真地梳理了自己的写作过程,理出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及时成文──“目标导航 用心驾驭”,在教研活动中的介绍相当成功。
科学课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科学原理的获得离不开实验教学,科学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验教学,在以探究为主的科学教学中,实验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途径。可是有许多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书上的有些实验设计并不是很合理,或者是实验效果不明显,很难达到实验所要达到的效果。作为科学教师必须要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布局或者用其它能起到相同作用的实验代替。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在这样一次次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提高。下面举两个实验改进的例子:
一、将一小瓶热的红颜色的水轻轻放入装满冷水的容器里,看一看会发生什么情况?(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38页)
从书上看热的红颜色的水向四周扩散,而实际现象是向上流动,书上这样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实验做了一些改进:
所需材料:高一点的量筒(玻璃的)一个,30ml的注射器一个,粗一点的铜丝一根(长度比量筒长一些),细铅丝一根(长度和铜丝一样),尖的打孔器(钉子等),透明胶带,一个小的橡皮塞,老虎钳,高锰酸钾,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
1.在高的量筒里装进冷水,放置在桌上。
2.打开注射器,用塞子塞住注射器的头,然后往注射器里倒入热水,再加几粒高锰酸钾,用玻璃棒搅拌,盖上推杆。
3.把注射器朝上放,打开塞子,放入冷水中,然后用铜丝松开推杆,现象就产生了。
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一条红色水注从注射器口向上喷出,像水底火山一样,效果相当明显,并且能够持续6~7分钟。
二、研究液体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情况。(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38页)
从书上看,液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很不明显,基本上看不出来。如果不是教师知道实验结果就有可能说成是液体混合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结果是很可怕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实验也做了改进:
所需材料:一根40cm长、直径0.7cm的玻璃管,两个30ml的注射器,两个40ml的烧杯,长直尺,双面胶,一个大的橡皮塞(没有孔)等。
实验步骤:
1.在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倒入一些水和酒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几粒高锰酸钾并搅拌。
2.用注射器吸10ml水注入玻璃管然后把水倒掉(倒干净,因为干的玻璃管壁会吸附一些水),然后用一个注射器吸5ml水注入玻璃管,水位高度正好在5刻度处。
3.用另外一个注射器吸5ml酒精注入玻璃管,发现水位处于10刻度以下一段距离。
实验优点:1.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液体和液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实验效果特佳,解决了实验效果不明显的缺点。2.所用的材料少,节省资源。3、这样的实验器材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把这两个实验改进方案参加2011年常州市的科技辅导员创新大赛获得了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二等奖。我正是抓住了机会才能获得这个奖,这对于一个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师来讲是了不起的了。
以上是我个人近几年的成长历程,专业发展的痕迹清晰可见,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的来说要做到:自己要有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要有专业发展努力的目标,要有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耐力,要肯吃苦肯钻研。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才能发展,教育的转型才能成功。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