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7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导学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07:0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3-8-25 07:01 编辑

本组课文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灿烂、白茫茫、规律”等22个词语。积累文中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手机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07:05: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单元习作课教学设计
                    设计者:长甸镇中心小学  孙冰翠
教习目标:1、 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表达出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按照一定顺序写,写具体。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学 案 设 计
我的创新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美丽的校园已经生活了三年多了,对它可是再熟悉不过了。校园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书写出它的美丽吧。
二、小组内交流。
师课前布置观察任务及要求,课堂上引导生交流。
1、准备写校园里哪一处景物(花坛、草坪、树丛)
2、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3、按什么顺序来写?(远—近)
4、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
三、拟写草稿。
师巡视,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作中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写具体;二是按照一定顺序写。
四、点评修改。
师选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作一次修改。
五、总结。
1、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丰富内容。
2、根据小组内交流的内容拟写草稿,接受老师指导及时调整习作。
 
3、生对例文进行点评。
4、根据例文及老师的指导,对习作进行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07:04: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单元总结课
                                        设计者:长甸镇中心小学  孙冰翠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走遍祖国千山万水的主题。
    2、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听写重点词语,背诵重点段落。
3、回顾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试着运用。  
4、汇报课外阅读、积累及感受。
    5、学习借助表格回顾、总结、梳理读写知识和体会感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设计
学案设计
我的创新
一、回顾单元内容:
1、第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围绕走遍祖国千山万水这一主题,我们学习了那些文章?
3、四篇文章的体裁及表达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写法:
体裁
表达
方法
精彩段落
古诗词三首
白居易等
诗词
比喻
拟人
----
《桂林山水》
陈淼
游记
情景交融,排比,比喻。
二、三段
《记金华双龙洞》
叶圣陶
游记
游览的先后顺序
五、六段落
《七月的天山》
碧野
游记
移步换景
二、三、四段
二、复习单元基础知识。
三、交流课外阅读收获。
师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进行阅读交流。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明确了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还交流了课后阅读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你的习作当中。
1、回顾单元主题并再次浏览本组课文。
2、生汇报交流。
1、听写本单元的重点词语。
2、背诵本单元的重点段落。
3、背诵“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并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诗句。
4生在班上交流阅读的内容并谈谈阅读的收获。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
                    设计者:长甸镇中心小学  孙冰翠
学习目标:1、 通过交际活动,使学生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小组内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往能力。
3、 学会倾听别人的说话,并会做适当的评述。
教学重点:小组内通过讨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春游活动计划表。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学 案 设 计
我的创新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听,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看,小草悄悄地探出头来,柳枝抽出点点嫩芽。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做什么?(春游)为了让我们的春游更开心,咱们一起来做个春游计划吧。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师指导生读课本15页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要求。
三、小组内分工合作,制定春游活动计划表。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他
四、班上汇报交流。
1、师指导学生在班上汇报交流,并引导学生进行适时点评。
2、师指导生统一各小组意见,达成共识,完成班级春游计划表。
五、总结。这节课,大家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共同制定出了这个春游方案。待到春游的那天,我们就按照大家制定的方案进行。
1、生默读并思考。
2、归纳口语交际要求。
 3、由小组长组织大家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进行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人、汇报人等。
4、合作完成春游活动计划表。
5、根据各小组的推荐,轮流上台发言。
6、听的同学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交际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07:04:20 | 只看该作者
4、七月的天山
长甸镇前进小学:李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得熏陶,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得熏陶,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七月的天山  板题
二、明确学习要求
默读阅读提示,看看他们对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总结归纳
三、初读课文
1、分段读文,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3、七月的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
四、根据要求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语句,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的描绘出来的?
2、图文结合感受景物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3、从作者描写天山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五、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2、抄录文中优美词句。
附:
4、七月的天山  
雪峰
密林       (热爱)
深处
一、1、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从课题中你想到了什么?
二、1、学生默读、勾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读,总结归纳。
(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积累优美的语句。)
三、1、分段读文,汇报(雪峰、密林、天山深处)
2、汇报: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自己的初读感受。
四、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批注。
2、学生汇报交流。
(雪峰的无限生机,密林的幽暗,天山深处的美丽三方面)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重点句子: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的云彩就像白端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想象画面读出感受。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洞,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引导学生从两个“从”字和“飞泻”感受雪水的气势,感情读,读出美感。
C、马走在花海中,闲的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闲的格外精神。
结合“矫健”“精神”“浮”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感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07:03:5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学案设计
我的创新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换偏旁再组词
桐( )( )( )(
稍( )( )( )(
据( )( )( )(
3、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
二、直奔重点,读中感悟
1、自主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在书中批划标注。
三、汇报交流
(一)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
(二)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1重点研读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窄小写具体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 - -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点。)
4、汇报内洞特点
介绍内洞的特点
重点研读“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也很值得欣赏。”
四、拓展延伸
"争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讲述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经过。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一、1、听写词语
2、同桌检查更正
3、师随机板书:
二、生默读思考,圈划标注。
三、汇报交流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 有双龙和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
出洞
1、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 - -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3练习复述内洞的景象。
4、练习用“即使- - -也”说话。
5、小导游介绍双龙洞的一个景点,注意把景点的特点介绍具体。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时间、地点   
途中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 有双龙和石钟乳石笋
  比外洞大
出洞
按游览顺序 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07:03:33 | 只看该作者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设计者:长甸镇中心小学  田淑华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
教学设计
学案设计
我的创新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关
同桌互检生字读音,重点强调:“擦伤、浙江”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 ) ( ) 走了一转( )旋转( )
2、字形关
重点指导:“臀、擦、蜿蜒、蜒—庭”
3、读文关
同桌互读,互检。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理清脉络。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图。
五、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所见景物。
1、作者见到了什么?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反复朗读句子,体会作者心情。
六、积累语言
一、展示资料,了解溶洞
1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溶洞的资料。
2、解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记什么意思?作者都可能记下了什么?
二、交流预习收获
1、在组长组织下,汇报交流本课生字、词语、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及朗读课文等。
2、边读文边概括段意。
3、浏览课文,快速概括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填空:
游览顺序:作者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
五、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所见景物。
1、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2、抓住两对反义词,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体会句子因果关系。
3、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
4、抄写词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07:03:12 | 只看该作者
2、桂林山水
设计者:长甸镇中心小学  田淑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仿写例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创新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猜一猜这篇课文可能写了什么?
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导语: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美,使它足以称霸天下呢?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游览桂林山水。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二)、班上交流。
1、字词关:
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新词。
重点强调:“澜”和“峦”读音不同。“屏障、画卷、擦伤”读音的指导。多音字:“卷、似”
2)、字形:重点指导“攀、澜、泰”的写法,区别“棉—绵—锦”、“瑕—暇”、“拔—拨”。
2、读文关:指生逐段读文,指导读通顺,读正确,并概括段意。
3、师指导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师指导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交流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四、积累好词佳句。
1美读自己喜欢的一段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试着背诵。同桌检测
3、抄写描写自然景物的四字词语
一、谈话导入
1、由文章题目想开去
2、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自由交流。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在组长组织下,汇报交流本课生字、词语、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及朗读课文等。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交流写作思路。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总) 甲天下
(分) 水:静 绿
山:奇
(总) 画中游
三、师生共同释疑
四、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佳句、段落。
1美读自己喜欢的一段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试着背诵。
2、同桌检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2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