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淄区齐陵中心小学    吕淑湘

摘要: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开阔了师生视野,使语文教学形象直观;再现了课文中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灵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减轻了学生对课文难点的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等于说它可以包办、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仍不能抛弃,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我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了,教过初中语文,也教过小学语文。近几年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我觉得更为语文教学插上了翅膀,使语文教学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信息技术的运用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减轻了学生对课文重点理解的难度,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阔了师生视野,使语文教学形象直观
     语文课文中涉及到的知识非常丰富,而老师和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有些课文中涉及到的事物很陌生,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有了多媒体的帮助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例如我在教《枯叶蝴蝶》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搜集了许多枯叶蝴蝶的图片和有关资料,学生面对难得一见的枯叶蝴蝶发出阵阵赞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我搜集了一段视频,通过播放,学生看到滚滚的河水把两岸大块大块的黄土冲进黄河,再学课文,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在学习《清平乐 村居》时,多媒体课件有表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惬意,也有表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童趣……这一幅幅画面带来的惊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边读边赏,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不少学生甚至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在音乐声中背诵起来,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了课文中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寡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媒体,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也来。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因为同学们对那个时代没有形象的了解,对课文的表述只是停留在文字意义,在教学中,我开篇就运用了录像播放课文,用极少的时间,把同学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并在接下来教学中加强语言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得到保持,到课文讲解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时,用电脑课件回顾影片中的片段,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融入到情境之中,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灵感,引导想象说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要创设情境,以情激趣,使学生触景生情,融入到图的情境中去,进入文字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说话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五壮士在顶峰用石头痛击敌人时,我首先播放此部分的电影片段,让同学注意观察马宝玉的神态,语气,动作,体会他此时的心情,把同学带入到情境中去,让同学们试想马宝玉此时的心理活动,让同学进行口头描述,最后训练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把同学的情感推向高潮。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选美的双手。例如:在教学课文《难忘的一课》时,为了升华主题,表现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用课件展示“漓江、长城、嵩山、华山、长江”等等祖国的诸多美景,耳听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想象祖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导入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教师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心中的春天是什么景象,朱自清又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呢?”教师的导语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上。在轻松优美的音乐《春天在哪里》中,屏幕上出现了这样几组画面:山渐显绿意,小草钻出地面,杏花扬着笑脸,杨柳在春风中翩翩起舞,细雨如丝、如缕。在画面展示过程中,教师配上深情的课文朗读。学生很快被描绘的美妙景物深深陶醉,从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领悟了春的活力和生命的气息。把学习文本内容与自身需要、感受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减轻了学生对课文难点的理解,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也为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很难实物模拟试验,因此,运用Flash制作的课件,衬上比萨斜塔,让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真实的再现了几百年前的情形,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讲读课文中,恰当地运用录像、电影等可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功效,也使重点易于突破。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当然,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还有一定缺陷。尽管在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尚无充分的经验,但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为语文老师应及时汲取新知识,日渐积累,日益丰富自己的头脑,以更好地适应语文课教学手段改革的要求。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在语文课中的运用虽然冲击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是不等于说它可以包办、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仍不能抛弃,只有多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虽然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但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一部分作用。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学什么,仍取决于教师,怎样教,怎样学,也取决于教师。如果设计不合理,使用不当,即使运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教学的需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6-9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使语文教学形象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3: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