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过程需要“深度”引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津市大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德鹏



《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建意,并与同伴进行交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贯彻,广大教师逐渐对新理念有所认识,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独立思考,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但我们决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任由学生盲目的“独立思考”,漫无目的的“信口开河”,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低效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学中不可忽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度引导”。

3月11日,听了一节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总感觉缺少深度。

内容:一年级下册19页

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明确了图中小朋友在进行三项活动。之后逐一引导学生分析解决。

1、出示踢足球的情境图。

教师引导:“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发现。

生1:“我发现有3个人在抢球。”

生2:“我发现有3个女生。”

……

显然学生并没有注意到图中给出的文字信息:“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

之后教师“导着学生”解决了“还有几个人?”的问题。

2、出示丢手绢情境图。

教师引导:“你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汇报交流。

生1:“有14人,戴红领巾的有2人,不戴红领巾的有几人?”

生2:“女生比男生多几人?”

生3:“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生4:“一共有多少人?”

随着学生的提问问题得到逐一解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上面两个片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我们认真思考就会有这样的问题:“学生收获了什么呢?”如果就是提出几个问题,解决几个问题,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况。上述教学过程中缺少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深度引导”,缺少的就是学生的有效思维。

从教材安排我们不难看出,情境图中实质上蕴含着两种思想。

捉迷藏图:题中给出了问题“藏起来几人?”这里蕴含着解决问题常用的“分析法”分析策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知道了共有13人,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踢足球图、丢手绢图:题中出现文字提示“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这里蕴含着解决问题常用的“综合法”分析策略,也就是已知这两个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的分析方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们不可能在这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综合法”,什么是“分析法”,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如可以先引导学生读一读提示信息,再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知道了这两个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这样既可以克服途中非本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又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思维过程,这样要比学生盲目的提出问题好得多。

我们在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同时,要学会辩证的看待,不能过左,也不能过右,把一切问题都抛给学生不一定就是新理念的体现。我们首先要认真的解读教材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在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15: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