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重视“双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须
[打印本页]
作者:
红烛
时间:
2009-5-17 08:45
标题:
重视“双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须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胡富强 张玉林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应该是通过教学实践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疏通教学渠道和更新教学手段,使儿童能够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得以健全和谐地发展。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课,它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教学始终都应该注意抓好“双基”,包括在课程改革的各项实践活动中。
一、要重视引导学生读书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字词句篇等知识教学,也包括听说读写等技能培养。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中,读书和习作是最重要的。听,也重要,但它和读同属于吸收,也是一种“读”。说,也重要,但它和写同属于表达,联系更加密切。所以,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要抓读和写的教学,使学生不断获得读写知识和提高读写能力。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最频繁的应该是让学生多读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读书的机会不多、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由老师支配着的现象一直存在。这样的课堂,多是带领学生就课文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的内容很广泛,如分析词语句子、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概括写作特点以及组织板书提纲。如果课课都这样上,老师势必要占用大量时间,学生读书的机会自然就少了。特别是在有些公开课上,四十分钟里只让学生读了一遍书,就开始领着他们讨论,转来转去,最后完成一个板书提纲下课。虽然,有的老师也指导读,有的也引导背,但大都只是一段半段。这些课堂上,字词教学很少,语言训练很少,甚至学生连课文也没有完全读懂弄通。这种“豆腐渣工程”式的教学,学生不会有多少收获和提高,这是新形式的少慢差费。
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把引导学生读书作为重要任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读书工作的落实,一是要有时间保证,让学生多一些练习的机会;二是要有质量保证,要在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上下功夫。课堂上的时间,应该说主要是学生的,老师需要用到一些,或示范指导,或辅导帮助,或适时讲解,或分析总结,也都还是为着学生,为着学生把书读好。
作者:
红烛
时间:
2009-5-17 08:45
二、要重视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书,读懂文章,还要让他们学到一些语言知识,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当前的语文教学发展不平衡,围绕阅读教学研究的活动大家比较重视,而写的教学研究重视不够。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研究课文内容的时间过多,研究文章语言技巧的时间偏少。现在的作文教学成绩不理想,许多学生不喜欢作文,与教学的这种偏差有一定关系。
阅读教学应十分关注学生读和写两个方面素养的提高。每教一篇课文,都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感悟文章的语言技巧。学生读书的时候容易浮在表面,多注意内容情节,不大注意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老师要多给他们以指导。包括在学习方法上多做提示帮助,如,要求他们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留心好词佳句,注意了解写作特点等。还可以结合一些课文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习作练笔,写短文或片断,通过应用实践增强阅读效果和提高表达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始终都应重视读写教学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经验,领略到前人磨练出来的思想作风和形成规律的思维方法,真正学习到前人久经锤炼的语言精华和富有魅力的表达技巧,这不仅有益于知识的扩充和读书能力的增强,也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充实人文涵养。
小学作文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譬如重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指导原则等。这些经验,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作文教学的进步。但是,就目前的教学实际,就大面积的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教学状况来说,学生厌恶作文课、老师头痛作文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这种现象的产生来自多种原因,有教学方面的,也有教材方面的。现阶段多数小学语文课本属于文选型,将选来的文章组织成若干个单元进行教学。阅读是它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而作文的分量放得很轻。作文教学又多是安排在单元练习里,内容和要求很简单,指导性的话也很少。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如同“蜻蜓点水”,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教材改进首先应考虑充实内容和加大训练,通过一项项的指导和一步步的练习,使学生学到作文知识、掌握作文技巧、积累写作经验,逐步形成作文能力和习惯。如果阅读教学也适当地注意到写,多引导学生重视语言学习和读中学写,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作者:
红烛
时间:
2009-5-17 08:45
三、要充分利用教材
教学有自身的基本任务,具体实施主要应该凭借教材。当前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轻视教科书的教学安排,课文挑着讲,喜欢先上哪一课就先上哪一课,喜欢哪一段就只讲哪一段;二是随意拔高教学要求,对课文过深挖掘,大量增加相关资料。教科书是系统的训练材料,是落实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教师使用它落实的是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使用它落实的是拾阶而上地提高。打乱教科书的训练体系,很容易破坏教学发展台阶,影响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拔高教学要求,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基础,造成学生吃“夹生饭”。如果确实需要适当扩展,也应在学生学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去做。如果学生还没有读好课文,还没有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和思想含义,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还没有全部弄懂,文章的写作特点也没有真正了解,便不宜急急忙忙领着他们去深究和扩展。
老师为了扩大教学效果,有时会设计一些跨学科的活动。譬如联系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编剧、表演、绘画或做些科学小试验。这样做,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思想会有一定好处。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也会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等,组织得恰当,也会有好的效果。但是这种跨学科渗透也应注意适当得体,不可将这种做法视为语文教改的必须。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教学始终都需要注意学科特点,课堂不能变成大杂烩。语文教学的各种改革,都需要切实保证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履行好语文学科的责任。
现在提大语文观,它的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把视野放开一些,使教学的知识面宽一些,学生的学习渠道多一些。这对学生的知识扩充和学习能力提高会有好处。但也不宜贪多求全,一定要注意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的基本任务,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分工。譬如,语文教学应该有思想教育,要重视学生良好世界观的形成;语文教学应该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重视学生创造意识的保护和培养。这些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相应的工作和效果保证。但也需要注意这些任务不仅是语文课的,其他学科也在做,是教育范畴下的共同任务。语文课有一份责任,该做的一定要做好,但不要去包揽。就语文课来说,字词句段篇知识教学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别的学科替代不了的,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
四、要保证学生的主动实践
课堂教学的改进,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多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充分保证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有些学生不大爱读书,学过的课文读上一遍,知道了一个大概,就不想再读了。老师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多教给他们一些读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读书效果。讲读课文的时候尤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动脑、动口和动手。现在的一些课堂上,还是老师主动做得多,学生自觉活动少。表面上看,学生也读了,也说了,实际上他们做的大都还是老师的需要,老师叫读哪里就读哪里,老师希望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的多数言语行动都是依据老师的思路走,好像是在为老师的“教”服务。现在课堂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的活动也太少,学生主动思考理解的机会很不够。讲读课上出现的板书提纲,一般说应该体现师生共同理解课文的思路,不宜全按老师的想法和兴趣来设计。即使老师酝酿的意见是最好的,但也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得到才会有实际意义。
教学新课文,最好先由学生去自行读看,有条件的要布置学生预习。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他们自己先行阅读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语言技巧。尤其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他们已经识了不少字,也会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如果充分发挥他们的现有能力,让他们自己去识字、解词,自己去理解课文,自己去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有材料介绍过叶圣陶先生早期的教学方法,他的学生是印书馆的职员,老师把要读的文章布置给他们,让先看。等学生看了之后,再让他们提问题,然后老师把问题归纳一下作讲解。学生先经过自学,然后带着问题听讲,受益极深。有的老师在讲新课之前不喜欢让学生先读,理由是怕影响自己讲课,怕在课堂上自己还没有讲,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出来了,担心他们会因此而不再用心听讲。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意义的。老师讲课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生如果事先已经学会了,岂不更好。课堂上教什么和怎样教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生该读而读不到的,该学而学不会的,才是需要老师做工作的。
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因学而教、为学而教。这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到。老师事先要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案,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应该做的工作。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教案和实际教学不完全是一回事,教案多是反映老师教的想法,在课堂上只能是参考。因为课堂是学生的,几十个学生具体怎样学是课堂上的实际,到时会有预料不到的种种情况。课堂教学的始终,都需要照顾到学生的主动性,保证他们的自学空间和自学效果。
语文教学需要改进,只有认真地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才有可能。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始终关注改什么和怎样改的问题。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要在赢得“双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去创新、去发展、去提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