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学校各级管理制度层面,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建议首先实现和完善校内各部门网络数据库互联互通(如将科技部的科研成果登记、研究生院研究生成果及人事部分级考核数据库协调统一,科技部等部门的项目、成果等信息与人事部的职称评定及研究生院博导硕导晋升联为一体、人事部信息与房产部分房排队信息直接挂钩等),从而减少重复劳动,避免数据错误。这是一项立足长远,一劳永逸的工作。同时应该看到,初期工作需要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落实。
2.正确看待“不同岗位其时间价值不同”的观点,让“教授专注地做教授该做的事情”,而目前教师普遍反映为处理日常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议学习国外大学成功经验,从制度上允许和鼓励教授聘任兼职秘书(半职),原则上秘书的工资由课题经费开支。这样不仅可以将业务教师从繁琐的一般事务中基本解脱出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流动人员及退休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减轻社会压力。
3.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切实促进不同学科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师联谊会”的简单层面。建议学校有关方面建立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并加以广泛宣传,切实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建议组织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对象的系列“科普讲座”(形成制度化),介绍本学科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及当前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为教师拓展事业,促进交叉合作提供便利。
4.建立校内访问学者制度。学科发展有其内部的发展规律,优势学科往往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校应积极鼓励相对弱势学科的教师,到校内相对强势的学科(最好学科门类相近)进行短期访问学习(1-2个月)甚至挂职锻炼。从而高效率、近距离地向优势学科学习,以不断缩小学科之间的差距,并发展新兴的优势学科。
5.“安居才能乐业”,浙大目前教师住房紧张的窘境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应切实关注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学校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甚至暂时、适量牺牲发展速度),积极地、热情地、不余遗力地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在充分安置引进人才的同时,以相同的“尺度”、充分考虑和满足浙大现任教师的需要。建议在建的经济适用房(450工程)项目借鉴国外及上海等地区精装修的模式,在教师志愿的前提下,提供精装修住宅,从而为教师节省自主装修的时间和精力(一般耗时2-3个月,甚至更长)。
6.建议组织安排部分学校中层管理干部不定期出国培训(包括后勤管理部门),到国外大学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实施过程中,应避免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同时,建议组织有国外长期工作经验的教师系统介绍所见所闻所感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加以消化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