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系 吴忠豪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层面上进行,诸如识字教学改革,阅读教学改革,作文教学改革等等。五六十年代提倡“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当前开展的新一论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尽管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语文课程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我们认为,语文课程“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教学层面,而是出在课程论层面。如果仅仅从教学层面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似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语文课程存在的深层问题。
一
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阅读为中心”,其呈现的教学形态就是教师领着学生阅读课文。我们的语文课本是以阅读为中心编写,翻开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基本上是供阅读的课文,阅读课文构成了语文教材的基本框架;课堂教学是以课文阅读为中心组织的,阅读是教学主线,识字、学词以及听、说、写的练习是课文阅读的衍生品,其轻重取舍须服从阅读的需要;从时间配比看,阅读课时数超过语文总课时数的四分之三,除了两周一次作文课,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一学期学几十篇课文,然后配合课文完成一些语文练习。这样的语文教学形态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甚至认为语文课程就是这样的。
其实,大多数国家母语课程教学形态并非如此。比如日本国语课程分为“三领域一事项”,即听说领域、写作领域、阅读领域和语言事项。国语教材构成框架不是一篇篇阅读课文,而是以听说、写作、阅读以及语言事项等不同学习任务构成一个个学习单元。日本光村版《国语》第2册课本共9个单元,其中4个单元是阅读单元,每个单元编选一篇课文;3个写作单元,再加上偏重于语言学习事项的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单元各1个。与一年级教材相比较,五年级则重视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五下全册课本安排“语言事项”5次,写作领域学习6次,听说领域练习2次,而阅读课文只有4篇,如果加上一篇诗歌欣赏,总数也不过5篇,写作领域和听说领域学习远远超过了阅读。①日本国语课强调的是“言语教育”,将“表达能力”放在首要地位,与我们“以阅读为中心”的课程形态相去甚远。
俄罗斯语文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影响最大。1952年由苏联专家组织的“《红领巾》教学观摩讨论”对我国以后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直接结果是:我国的语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以“讲读课文”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教育界人士大多认为,我国现行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模式滥觞于苏联语文教学。其实苏联(包括俄罗斯)语文课程除了“文学课”之外,还另设“俄语课”,而小学阶段主要是以俄语课为主。俄语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有关俄语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读说听写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口语和书面语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②俄语课主要是实践性的,是以发展儿童语言为主。我国语文课程引进的是苏联“文学课”教学模式,而对“俄语课”如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如何训练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技能,如何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等,却没有开展深入研究。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从诞生伊始就存在先天缺陷,因为它是从“文学课”演变而来,而不是“语言课”教学模式,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文学教学痕迹。
观照日本、俄国的语文课程,我们可以发现,以课文“讲读”为主的教学形态并不是语文课程唯一的教学形态,更谈不上是语文课程最佳的教学形态。平心而论,这种形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比较充分地保证学生的课内阅读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语文课程的道德教化功能。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一是容易造成语言学习的缺失,二是难以保证“表达”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位置。现在社会各界人士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是学生“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主要集中在表达能力方面,而我们语文课程改革焦点却始终集中在“怎样阅读”,始终没有将提高表达能力作为研究的重点,岂非咄咄怪事?语文课程如果还是停留在如何“讲读课文”进行研究,不改变以“课文阅读”为主的教学形态,那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许永远只能是一句美丽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