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6-29 00:16:45
|
只看该作者
三、网络,拓展想象空间。
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要重于知识,想象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小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想象作文训练的方法。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没有想象力的作文是没有生气的。小学生的作文源泉在于生活,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的生活注意不够、更不要说能抓住生活中的本质了。
因此可以首先使用网络,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如在写作文之前播放一些取自生活、经过编辑加工的录像片,创造一个情境。通过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语言来有效地烘托气氛、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开拓他们的作文思路引发他们的联想,一步一步深入想象该事物的来龙去脉、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最后写作就水到渠成了。例如,让学生观看录像《升国旗》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如果你升旗手,你会怎么做?”“看到升国旗,你想到了什么?”等等。由于录像片中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触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加深第画面内在实质的理解,从而诱发他们的想象。
当然,想象练习的手段还很多,比如,可以把一些电视故事短篇录制下来,然后删去其中的某些情节,再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补充情节,并告诉他们,补充时可以完全摆脱已有的模式,只要想象合理,前后连贯,具体生动即可。在这些练习过程中,学生想象的翅膀充分伸张,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写出了许多想象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优秀片段。
其次,通过细致观察,也可促进学生的想象。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常常是流于表面,而写作文需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要仔细地看,有目的地看。电教媒体可以把要描述的事物完全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用影视特有的手段:定格、放大、换角度等让学生看得更细致,观察得更有条理。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学会按一定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从而进一步展开叙述,促进他们的想象。比如要写“乌龟”,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有关“乌龟”的录像片,然后他们就可按照乌龟的头、身体、尾巴的顺序来描写。
另外,还用录音机录下又代表性的各种声音,如教室里的郎郎读书声、田野里的风雨声、森林里的鸟鸣声、公路上的汽车声、菜市场上的叫卖声……通过某些特定场合的录音,进行想象作文,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四、网络,培养修改能力
网络作文教学中,学生在个体思维独立表达后,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获得肯定,利用网络进行作文评改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作文,并从中获得启示;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交流功能,及时地将自己的体会与同伴、老师交流,模仿优秀习作来充实自己的作文。这样形成了探讨式的、自主互动式的即时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懂得并会即堂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补充,反馈面广,指导性强。
例如,我布置了作文《在毕业会上的演讲》,要求学生以虚拟的身份写演讲稿。有趣的是,题目刚布置没几分钟,电脑屏幕上呈现最多的身份竟然是校长,多达25位。例如,有一位“校长”在向全体师生问好后,竟然“说”道:“今天是我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明天我们就要各赴征程……”句中的“我们”着实令人啼笑皆非。有同学马上就指出了这位“校长”身份不明,因而闹出笑话。还有一位“校长”,以一句“今年是我们学校的丰收的一年”作为开场,向全体师生汇报了一年来学校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有同学指出:这位校长没有考虑到演讲的特殊场合--毕业典礼及对象,故而使得它更象是一篇总结,适合拿到开学典礼上去讲。……由于利用了网络功能,因此,当一名学生在评讲一篇作文时,大家也能及时地浏览到相关的内容。随着大家不断地指出校长们在演讲辞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对拟订演讲辞时应注意演讲者的身份、演讲的对象、演讲的场合等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于是,我便乘热打铁,要求学生推荐一篇最受自己欢迎的校长演讲辞,同样,也说一说其受欢迎的原因。学生们发自肺腑的心声,让在座的每一位都感受到了优秀的演讲辞的魅力所在。而此时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作必要的修改,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评改中网络以其展播功能和即评、即改、可见功能,使反馈渠道更为丰富、有效。改变了传统作文批改不及时和学生学习后不会修改、不愿修改的状况。使学生作文的字词运用、选材谋篇和自评自改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总之,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能弥补传统作文教学许多难以克服的薄弱环节,使作文真正变得快乐、轻松。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长处,利用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作文教学环境。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参与,使教、学双边活动变得互动、高效、科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作文活动中展现出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年8月第2版
[2]于成兵.《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3年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