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6-26 18:47:12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收集结合主题内容的素材,本教材大部分素材可从配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实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参考书》、助学光盘和助教光盘及网络资源上查找。上课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以及图片、动画、短片等多媒体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并提出有适当难度的几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仍然有继续学习的必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交流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WORD中的艺术字的操作,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贺年卡卡片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WORD能做出如此功能强大、漂亮的贺年卡,真是太实用了,我一定要学好!”
2、教师在做中教
陶先生认为:不仅要求学生“做”,教师也要“做”。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的“做”是示范, 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教师既讲又做,学生的学就有了根据,做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教师的示范也力求做到规范,做好学生的表率。他认为:教师只有会“做”了,才会懂得如何“学”,会“学”了,才能有效地“教”会学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就要适时提供事先准备好的“实训任务书”,在学生明确任务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将完成任务的重要步骤以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逐一“做”给学生观看,并在做的过程中讲解用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就能了很快了解任务内容、要求以及任务中每一操作内容完成后的效果。
3、学生在做中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的确如此,正如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学生学得任何东西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建构、内化完成的。”
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在做中学,就是通过学生的“做”来消化和吸收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做的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他要解决问题,他就会主动地看书、问同学、请教老师等等,这样在做的过程中,他自然而然就学到了知识。学生的技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学生只要通过多实践,多做具体实例,其技能水平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教师在对 “任务”进行演示性做后,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做实训任务书,另外,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缩短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4、师生共同评价和分析
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可见,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小先生的力量。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先生制”,提倡“用小孩教小孩,用小孩教大人”。在做中又如何教呢?他认为:“课堂教学以使学生练习机会之多寡判断教育之优劣,能使学生有充分讨论、参与之机会,方为良教师。”这句话强调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多做,而且要求学生之间多交流讨论,只有交流讨论,才能学到真知识。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任务完成的进度不同、方法不同、质量不同等问题,通过教师的巡回辅导,发现完成任务良好的同学和小组,在练习时间结束时让他们介绍自己在尝试练习中的遇到的问题,或演示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对比自己任务,找出差距和改进方法,寻求其它完成任务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知识的共享,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探索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堂内容结束前,可通过小组互查打分结合教师评价打分方法登记检查结果,课结束前,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表扬完成任务优秀和进步的同学,也可采用投影、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优秀同学的作品,让大家共同分享任务完成的快乐,感受学习计算机的乐趣,把当课堂中表现的不足化为对以后学习的希望。
四、本教材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陶行知说:在做上教的是先生。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师要在做中教,因此,上课前,教师要先做出“实训任务书”,并能熟练的完成任务书的每一项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尽可能的使用教材所使用的软件来制作和进行展示,让学生知道用我们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内容已经能够应付日常办公和家庭生活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课件制作应贴近现实,讲究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不是成为教师展示才能的途径。一些教学内容可直接利用实物展示或通过电脑屏幕直接演示的,则可以不用课件,如讲“认识微型计算机”一节时,则可以让学生直接认识实物,观察各部件之间连接的接口,没必要使用课件了。
2、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的在做中教和学生的在做中学并不完全独立,可以交叉进行。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巡查,及时给学生困难学生进行指导,对于任务书中较难部分及比较集中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分段演示、个别指导、重点示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课前的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覆盖的相关知识点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的成败。由于教材采用主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每个主题的内容已经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操作任务中,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则可直接按教材划定任务,简单内容每次课可完成2-3个任务,提高层次的内容应主要以教材“体验与探索”为依据,练习内容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基本任务为每人完成,成绩优秀的同学同时完成提高任务。
4.“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学生技术的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能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在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还要通过该书提供的过程性评价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与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
以上是我在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对同仁有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 2005.1
[2] 计算机网络资源.百科名片. 任务驱动教学法 。
[3] 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出版社,2009-05。
[3] 陈希.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当代职校生,2012(增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