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渗透法制教育教活中学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3:5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渗透法制教育教活中学语文

提要: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起点,是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社会常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法制教育的一项重点工程。而语文学科是在学科教育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了法制意识,并反过来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中学语文;法制教育;教学渗透
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起点,是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社会常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法制教育的一项重点工程。再说,在现代法制社会,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所以,教育者要做好这项工作,从小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这对于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推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而语文学科是在学科教育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常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在词语的讲解、课文传授、语文活动及学生作业中进行渗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了法制意识,并反过来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在课堂导语中渗透法制教育
导语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主旨和思想灵魂,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时机。在导语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起到上面的作用,还能从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本文内容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法制在文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了法制教育,让他们树立了明确的法制观念,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与时代,社会紧密相关的。例如,在教学《大自然警号长鸣》一文时,我这样导入新课: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各国环境保护法》。本法规定,将严惩那些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例如:盗伐、滥伐森林或其它树木,情节严重的;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等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大肆的破坏?我们应如何同这些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我们应用怎样的实际行动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请翻开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大自然警号长鸣》(板书)
二、在解读主题中渗透法制教育
初中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而且,有的课文的主题还明显地彰显出相关法律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初中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这些知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的“三拳”从文学的角度看酣畅淋漓、痛快至极,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可谓经典,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伸”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学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所以,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去糟粕、取精华”,否则,学生如果一味的津津乐道于孙二娘的“人肉包子”、李逵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杀人如麻,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其中的“暴力倾向”对学生的负面诱导又何异于网络上的暴力游戏。反过来,我们可以将“有理无法讲、有冤无处伸”的封建黑暗社会背景与今天法制健全、充满民主的现代法理社会进行比对,参照《刑法》,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又加深学生对宋朝末年封建黑暗统治下“官逼民反”梁山好汉的悲惨遭际的批判理解。
三、在背景切入中渗透法制教育
有效切入是沟通“三个世界”、实现“三个贴近”的桥梁。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学科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目标。鲁迅的《一件小事》,事情虽小,意义不小,要理解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品质及其对文中主人公一个小知识分子灵魂的震动的主题,突破口就是“车夫该不该去扶老女人”,以今天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必然涉及到交通法规,那么我们就可以结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中第四章第四节对行人穿马路就有明确的规定,而我们学校门口紧靠交通繁忙的二级公路,学生中乱穿马路的现象与事实一定存在,如果这样切入,文章久远的时代背景一下子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更重要的能在学生活跃、开放、多元的思维中培养他们进行交通法规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在探究合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探究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提出的崭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能使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为了与合作学习相适应,产生了有效的教学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其中一种形式就是“合作讨论式”把小组召集在一起讨论问题,通过问答,自由讨论及对听众的反应,来澄清他们的观点。在这种氛围下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接受法制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明白语文学习是一个全面塑造人的过程。此外,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主需求,师生在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中发展。
例如,如莫泊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的兄嫂对于勒态度的反复无常,起因是于勒占用其兄嫂的遗产,课堂上教师就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已经出嫁的女儿能否继承父母的遗产”?结果竟然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不能。然后我们大胆借用叶澜老师“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理念,让学生课后查资料、向父母请教,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去学习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这种学生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非常自然,占用的课堂时间不多,效果不错。日常教学中,我们的很多家常课已架构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上,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含量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视野开阔,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增加,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自主化,课堂教学中法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演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在语文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
每学期,语文教师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严重危害;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还可以开展一些学生辩论赛,主题可以设置成这样:“我们究竟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钱是不是万能”,“当官就一定要贪污吗”……
例如,在学完《威尼斯商人》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总而言之,通过对语文学科教学中多种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从内容、机制、手段、途径、方式等方面对陈旧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模式进行法制教育具有突破性的变革尝试,是学校、教师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的一种全新探索,它强化了师生的法制意识,提升了师生的法律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推动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安敬.学校应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阵地[N].南京:江苏经济报.2006.10.25
[2]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S]
[3]陈光学.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J].中国法院网.2003-07-02
[4]李波.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J].太原: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9)
[5]高磊.延伸课堂内外  发展学生语文能力[J].合肥: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4: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