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正确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记住大体情节。
2、理解词语:厉害——猛烈、难以对付;瘪嘴——因没牙而口形不饱满。
3、教育幼儿遇事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初步理解潜在的哲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录音带(录有“老虎”的叫声),小金星若干,排练好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带小朋友做手指游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眼睛在哪里?(幼儿指眼睛说:在这里)小手拍拍,小手拍拍,鼻子在哪里?(幼儿同上回答)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嘴巴在哪里?(幼儿同上回答)小手拍拍,小手拍拍,耳朵在哪里?(幼儿同上回答)师说:听,这是谁的声音?(老虎)
2、出示有牙齿的老虎画面
问:你觉得大老虎的什么地方最厉害?(引导幼儿说出牙齿)
3、(出示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画面)
问:这两只老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没有牙齿)
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讲述。提问:
(1)故事里有哪几个小动物?
(2)谁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做的?
2、利用课件,请幼儿欣赏第二遍故事,并结合课件提问:
(1)小猴和小兔为什么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引导幼儿模仿并学说对话)
(2)狐狸不害怕大老虎的牙齿,它是怎样说的?
(3)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样做的?
(4)这时候,谁来劝老虎?它是怎样说的?
(5)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
(6)这时候谁来了?它是怎样做的?最后一颗牙是怎样拔掉的?
(7)大老虎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虎?(丰富:瘪嘴)
3、教育幼儿要保护牙齿,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4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一起去告诉其他班小朋友要保护好牙齿
活动结束:自然下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