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4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你皮肤变好的九大洗脸规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许你看到现在的我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但美容这件事,不是靠拿自己跟别人比,而应该是拿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相比较才对。功夫是否到位,自己知道。自我感觉这两年,在美容上进步不小,与各位MM交流一下洗脸的学问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4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九,毛巾守则

  1毛巾必须最多每周洗一次,打满肥皂,把它当成几年没洗过用力搓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有条件的话,最好洗完了再煮一煮。拿个专用的干净脸盆或锅子就当煮排骨一样放在炉子上煮。煮开几三五分钟就可以了。

  3把毛巾晒干。太阳光的紫外线是杀菌的,这个不用多说了吧。

  4使用时经常换面,根据使用方便,毛巾不重复使用应该有四个面(挂在毛巾架上数),所以,最长不要超过一周就换洗。

  5擦脸、擦脚、个人卫生、洗澡、擦头发,如果有条件,所有毛巾按用途统统分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46: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擦脸用干毛巾,全棉的干毛巾

  我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抛弃了把毛巾打湿,用毛巾洗脸的习惯了,我都是只用手和清水,最后用柔软的、干燥的全棉毛巾轻轻按在脸上,让毛巾上的毛毛自己主动吸干脸上的水份。

  这样可能你会问,脸上的水份没有充分吸干啊!那么,你问问自己要百分百的干做什么?如果皮肤可以吸收掉脸上残余的水份你应该鼓掌庆幸,要知道你喝多少CC的水才能补充到脸部呢?趁细胞们收缩毛孔之际,让它们顺便带走些水份是坏事吗?只要不是毒水(一般城市用水或山泉河溪都是有活性成份的),即使含一些不良物质怕什么呢?你的皮肤不是温室的花朵,你还要出门面对二手烟、车辆废气、紫外线……先打个预防针,让细胞们早点具有抗毒性不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用水,不用手,不用毛巾

  除了洗面奶必须用手按在脸上,把你的脸想象成薄如蝉翼的珍贵瓷器吧,动作一定要轻柔!洗面奶按摩完成(当成按在炸弹上,轻柔轻柔再轻柔),不管用温水清洁用冷水锻练,记住,用手勺水往脸上冲,不要用手在脸上按来按去怕没洗干净,你用的洗面奶足以承担清洁的作用,如果不胜任,换掉。如果怕不干净,多冲几遍。千万不要用毛巾打湿往脸上狂按!你的脸是珍贵的!是不可再生的!受了伤受了刺激会直接使脸色给你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尽量使用流动的水

  可能有些MM家里没有热水,只能用脸盆倒了热水瓶的开水,再兑冷水,使水温达到能够洗脸的温度,这当然是可以,但是要注意保持脸盆的干净,冲洗脸部洗面奶时,一定要用水把手洗干净了,再从脸盆里用手勺水往脸部冲。冲洗干净洗面奶后,就拧开水龙头(为了节省能源,大家一定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也没有必要),用双手当碗接水冲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是温水不是热水

  温水和热水最大的区别在于,温水是让脸部细胞接触后不紧张的温度,热水是让脸部细胞一下觉得好暖和啊的温度,本来我们是为了清洁脸部才使用温水,千万记住我们不是为了给脸部皮肤做桑拿。使用热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毛孔粗大。想想你用热水洗过的衣物吧,尤其是带弹性的衣物,如果为了怕冷使用很热很热的水,追求那一刻好暖和啊,不但出门倍觉寒冷,脸部大概很快就会失去水分,失去弹性………不敢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8:45:0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遍一定用冷水,而且再冷也要用冷水。冷水的目的一是收敛毛孔,锻练毛孔的收缩性,保持良好的弹性,第二是为了清醒一下头脑,不管人是不是清醒了,感觉脸上神清气爽,干干净净的;第三,冷水就是与室温一致的水,也就是直接从水龙头里放出来的水,尤其冬天,你用冷水洗过脸后,出门的适应性都会强一些,感觉到不那么冷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1: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