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阅读片段,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句。(每空1分,共7分)
如果您想从世界地图上为自己的làng màn( )岁月挑选qī xī( )之地,享受yōu rán zì zài( )的生活,那么请您到海南来,打开任意一扇窗户,您都可以qīng tīng( )。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您不由地会想起“碧海连天远,琼崖jìn shì chūn( )”来,它连同“椰风海韵zuì yóu rén( )”的句子,都自然成为了海南岛的广告语。
(四)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均有一个是错的,把错误的拼音找出来画上“ ”。并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每个1分,共3分)
1、方便(biàn) 提防(tī) 的确(dí)
2、冠军(guàn) 空洞(kōng)咳嗽(shòu)
3、尽管(jìn) 恐吓(hè) 给予(jǐ)
(五)用“√”给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每个1分,共4分)
1、举重 ①提出 ②推选 ③全 ④向上托
2、绝招 ①断 ②独特 ③走不通 ④一定
3、明白 ①表白 ②陈述、说明 ③清楚 ④空的,什么都没有
4、安全 ①稳定 ②没有危险 ③身体健康 ④安置
(六)给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每个1分,共3分)
1、汽车出毛病( )了,就要赶快停靠在路边。
2、我骄傲( ),我是国际旅游岛小主人。
3、当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师门口时,我们顿时( )呆住了。
(七)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画横线的词语分别写一句话。(每空0.5分,每个句子1分,共8分)
奋不( )身 阴谋( )计 自不( )力 ( )风破浪
海底捞( ) 提心( )胆 出( )意料 得意忘( )
( )然大悟 ( )不经心 ( )有成竹 情不自( )
(八)根据提示,填写词句。(每空1分,共6分)
1、千里送鹅毛—— (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2、刚下火车,大家便开始吟诵李白的诗句“ ,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仿佛就在眼前了,
3、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
4、“一寸光阴一寸金,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 ,老大徒伤悲”提醒一个人少年时代就应该努力学习。
5、“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各班同学“ ,各显神通”,都想在文艺汇演中大显身手。
(九)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8分)
1、“Q”是“p”的大写字母。( )
2、“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诗句。( )
4、唐朝诗人杜甫被后人誉为“诗仙”。( )
5、“敌人比狐狸还狡猾。”是比喻句。( )
6、“这就是我——一个小孩子的心里话。”这句话中的“——”表示解释说明。( )
7、“异口同声、惊异、奇花异草”这三个词中的“异”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
8、“汉族、苗族、黎族、民族”这四个词是同一类的。( )
(十)按要求写句子。(每题1分,共6分)
1、我非把这本书读完不可。(改为肯定句)
2、不计其数的蚂蚁在火光中奋不顾身地前进。(缩句)
3、欣赏别人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吗?(改为陈述句)
4、小蜜蜂嗡嗡叫。(改成拟人句)
5、我爱花。我爱养花。(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6、小朋友们被我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起来。(改为“把”字句)
三、阅读•理解(25分)
(十二)阅读《郑板桥爱子》,完成文后的练习。(12分)
郑板桥( )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 )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六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让郑板桥知道了,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 )很疼爱,( )但教更重于养。”他要求弟弟严加管教孩子。
为了使小宝健康成长,后来郑板桥又把小宝接到自己身边,以便言传身教。当时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中没有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了一个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省下来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走到门外。这时,小宝发现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站在门边,正用饥饿的眼光看着他。小宝立即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知道后,高兴地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喜欢你。”
当郑板桥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病床前时,他不已经断了气。小宝悲痛欲绝,忽然发现旁边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1、认真读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2、本文通过三件事记述了郑板桥是怎样爱子的,请分别简要概括。(6分)
①
②
③
3、郑板桥临终前写的那首诗也叫《好汉歌》,请用“ ”在文中把诗句的内容画出来。(2分)
(十三)阅读文章《抢盐风波》,完成文后的练习。(13分)
抢盐风波(节选自2011年3月17日新闻)
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
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
网上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海盐。对此,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
这些谣言开始可能只是几个人无意中说起,可能也没什么恶意,但一旦进入网路传播就病毒般发作,如果再有好事者或无良商人借机烧上一把火,一夜之间中国人就癫狂了。
中国人喜欢抢购,一方面缘于早年物资匮乏造成的阴影,另一方面就缘于对谣言的轻信。老百姓为什么容易轻信谣言?是因为对媒体已公开信息的不信任。现今的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报喜不报忧的报道,权威专家在媒体上常以安抚民众情绪的角色出现。地方一些重大恶性事件也经常瞒报。等到事情闹大了,兜不住了,相关方面才被迫承认事态的严重性。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后,这些舆论领袖在公众心目中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可信度。甚至出现反效果,就是媒体说没事,公众觉得有事,媒体说没大事,公众认为问题肯定已经很严重。
幸好事态没有继续恶化,到17日下午,网络上已经没有鼓动大家抢盐的信息,很多年轻人也纷纷打电话告诉父母没必要抢盐。相信不用等到明天,抢盐风潮就将过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①莫名其妙:
②记忆犹新: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8分)
①本次抢盐风波发生在2011年 月 日,到 月 日网络上就没有鼓动大家抢盐的信息了。(2分)
②中国人喜欢抢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 ,二是
。而这次抢盐的原因也有两点:一是
,二是 。(4分)
③老百姓轻信谣言的原因是 。(2分)
3、用“ ”画出文中卫生部门劝告民众不必抢盐的理由的句子。(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