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教优秀论文 如何在生活情景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2:3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是我国现代教育建设和改革的先行者和典范。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光辉思想的核心,对当今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内容——“生活即教育”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呢?我认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应该在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进行:在生活中挖掘教育内容、在生活中实施科学教育、在生活中迁移科学经验,使幼儿的科学活动能真正源于幼儿生活、融于幼儿生活、用于幼儿生活。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  一日生活  幼儿科学活动
    一、幼儿科学活动与幼儿生活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也就是说幼儿科学教育和幼儿实际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进行生活。“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但是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认为只有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忽视了其它非课堂科学教育活动因素,而经常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 “他们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要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以致于幼儿常常会发生言行脱节的现象。比如:知道吃冷的饭菜或边吃饭边讲话对健康不利,却依旧慢吞吞的吃叽里呱啦的讲;知道电很危险但看见插头却还是会用手去触摸……这在某种程度上正说明了教育如果没有和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那学习的知识就很难被幼儿真正理解与内化。
    归纳以前我们所进行的一些科学活动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正规性的集体教学活动与区角活动为主。
    2.内容比较孤立:一般是直接教授幼儿以事实、定律或原理,很少致力于课堂知识和科学实践的联系。
    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的启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最初给“生活即教育”下的定义为“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应该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的过程,生活情境体验是指幼儿的学习和幼儿的生活不可分,是置身与现实情境中的人格化的学习。因而我们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所做的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把课程题材原于经验之中”,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切实品行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切实有效的运用到我们的科学教学实践中去呢?
   (一)科学活动源于生活——挖掘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幼儿园科学活动》一书中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内容具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人体与健康、动植物、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但以往的这种“常识课”教育模式常常过于侧重于知识面的培养,一般是直接教授幼儿以事实、定律或原理,内容以教师预设的为主,比较孤立,使幼儿很难真正的感兴趣,而且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以及直观、激动、怀疑的态度也很难得到启发。那么在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挖掘一些怎样的真正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呢?
    1.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处处都隐藏着知识和道理。我们教师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组织科学活动。如:在科学种植区常常会有幼儿主动去给植物浇水,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这颗植物到底需要浇多少的水,于是一个浇好后另一个继续浇。有一次,宝宝就很着急的跑来对我说:“老师,我刚浇完水,天天他又去浇水了,这花都快被淹死了!”可天天却说:“我们需要多喝水,天热了花儿也需要喝更多的水才对呀?让它们泡在水里多舒服呀!”……于是我适时的抓住了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产生了科学活动“物体的吸水性”,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知道哪些物体是会吸水的,它们的吸水量究竟是多少,使孩子们真正的明白浇多少的水才是刚刚能够湿润土壤,是浇花的最合适的水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2:31:56 | 只看该作者
2.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在快乐的奔跑着,可往往会有几个孩子蹲着围在一起,好象在讨论着什么?此时,如果老师大声的对他们训斥“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做游戏?”那你就会打断孩子们的“研究”。碰到这种情况我常常是轻轻的走过去,加入他们“研究”的行列。他们就会和我展开讨论:“老师,你看蚂蚁在搬东西。”“老师,它们搬了豆有什么用?”“老师,蚂蚁怎么知道这儿有豆的?都到这儿来了。”于是,我及时抓住了孩子们对蚂蚁感兴趣这一个点,展开了有关于蚂蚁的一系列活动,如:科学《有趣的蚂蚁》,通过让幼儿捉蚂蚁,认识蚂蚁,并在自然角中投放蚂蚁,随时让幼儿有观察的机会,让幼儿能更多的了解蚂蚁,也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展开了绘画《蚂蚁》、歌曲《蚂蚁搬豆》、等等活动。
    3.有效调整原先的教育策略
    我觉得一次有意义、成功的活动,并不在于活动是否事先安排好,也不在于它时间的长断,而在于教师是否抓住这点滴的教学机会,根据孩子的兴趣,有效的调整教育策略,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如:孩子们入园后没多久,我正准备开展组织孩子进行音乐活动,这时天色突然变暗,许多幼儿对此都充满了好奇,丁丁第一个跑过来问我:“老师,天怎么变黑了。”于是,我就问小朋友:“天为什么变暗了?”孩子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天要下雨了。”有的说:“天生气了。”有的说:“要打雷了。”有的说:“晚上要到了。”到底天为什么会变暗,我就组织幼儿来到了走廊里观察,当孩子们听到雷声,看到闪电,都嚷起来我知道了:“要下雨了。”于是,我又组织幼儿观察雨落到地上的变化,象什么?用手去接住雨滴,有什么感觉?此时,孩子们都非常兴奋,欢呼雀跃,嘴里还不停的回答我的提问……“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就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因此我们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微变化、挖掘生活中所蕴涵的科学知识,更有效的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二)科学活动融于生活——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1.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正规性科学活动
    以往的科学活动我们几乎都是以正规性的科学活动为主,这说明正规性的科学活动确实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规范化,而且让幼儿明白了还可以从另外多种角度来思考分析,提高了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因此,在科学活动的实施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一些正规性集体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主题活动“有趣的水”,我们就先通过主题中的故事《雷公公发脾气了》、音乐《水娃娃》、手工《制作小冰灯》等等来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关于水的各种小实验来开展的。从《水的三态》到《水的浮力》、《水的张力》……使幼儿对水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
    2、日常科学活动——走出教室
    幼儿日常的科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与我们的教室,我们应该让孩子走出教室,融入到社会中去,以此来弥补幼儿园科学教育设备和资料的不足,使他们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感性资料,让各个社会现象来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时,我们就先带孩子到马路上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观察中让幼儿随意的交谈,如车子的种类、车子的标志等等,适时的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而且充分利用了我们南海学校这个丰富的大资源,让孩子们到车队去观察学校里的各种各样的车子、了解车子的组成还请司机叔叔做了详细的介绍。
    3、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个博大精深的教育课堂,它包罗万象,它绚丽多姿。幼儿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因为置身在大自然中,他可以直接去看、去触摸、去聆听、去观察、去探索。而切身的体验,全新的感受,对孩子来说将是一笔丰富的知识财富。因此,我们常常组织幼儿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和自己的伙伴,一起在花丛中捉蝴蝶,找蜜蜂,一起在田间漫步,闻闻花香,采采野花;一起来到菜园里,找找丝瓜、黄瓜,比比他们的不同;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里放风筝、到果园里摘橘子!秋天到了,地里的很多庄稼都成熟了,我们就组织孩子去地里挖番薯。来到地里看到一大片碧绿的番薯叶,孩子们都傻眼了,着急的叫了起来:“老师,这番薯都躲在哪里呀?”瞧!又一次极好的教育契机。这也充分说明了,孩子在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是我们展开教育的最佳时机;也是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在探索中我们要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捕捉点点滴滴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些活动都扩展了科学教学的内容,丰富科学活动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科学活动途径,让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幼儿园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有效地完成科学教育任务。
   (三)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迁移有效的科学经验
“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由此可见,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灯不亮了,瓶盖打不开了……其实,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开始,可以先向幼儿展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过程和需要的材料、工具,帮助幼儿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幼儿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当灯不亮时,我们可以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当幼儿围着灯查看时,我们可以提出“电灯有过不亮的时候吗?这是什么原因呢?”等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经过启发,幼儿可能马上会想到几种答案,如“是不是停电了”“是不是开关坏了”“是不是灯泡坏了”等,显然,提出假设的孩子是经历了“电能使灯发亮”这一思维过程,接着,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问:“你怎么想到是因为停电了?”引导幼儿讲出知识点,以帮助幼儿习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最后一起找到存在的问题,排除故障。当孩子们看到灯又亮起来时,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还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2.创设自然的生活情境
过去,我们在科学活动中虽然注意到了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但很多时候只是要求幼儿按照老师设置的程序操作。如在“认识电”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借用了小学部的科学工具袋中的电路板,让幼儿把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使灯泡发亮。结果,幼儿很快获得了成功,并且操作得熟练。但细细想来,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使用电池的东西,比如手电筒或是幼儿最喜欢的各种电动玩具等等,我们只需要为他们提供这样一系列常见的生活用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在反复的拆装中学会正确地给不同物品安装不同的电池,我想这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
    3.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
一个主题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常常会开展一些后续的活动,让幼儿把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开展主题活动“保护环境”后,我们建议孩子们成立环保宣传队。他们带上扫把、水桶、抹布去打扫幼儿园的走道;带上手套、垃圾袋去捡校园里的垃圾,高高兴兴地履行着“环保小卫士”的职责。在活动中,幼儿不但能生动地宣传学到的环保知识,还能细心地发现和勇敢地指出很多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现象和行为。我想,这种“现身说法”的成功感将连同那强烈的环保意识永远植根于幼儿心中。
总之,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科学教育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指导幼儿的生活。
结束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并且把他的教育理论灵活的加以运用,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9 17: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